水稻黄嘌呤脱氢酶基因OsXDH克隆及表达分析

来源 :南方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克隆水稻黄嘌呤脱氢酶(Xanthine dehydrogenase,XDH)基因(OsXDH),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性及表达特性,为研究XDH在水稻生长发育和响应逆境胁迫中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粳稻品种日本晴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克隆OsXDH基因,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OsXD14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及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情况,并对不同转基因株系乳熟期剑叶OsXDH基因表达量、XDH活性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克隆获得OsXDH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ORF)(GenBankg登录号LOC4333171),其长度为4110 bp,编码1369个氨基酸。OsXDH蛋白分子量大小为150.23 kD,理论等电点(pI)为6.54,与小麦、高粱、玉米、谷子和油菜等作物XDH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84.54%、84.07%、81.52%、76.35%和69.22%,表明XDH蛋白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OsXDH基因在水稻不同组织部位均有表达,灌浆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苗期和分蘖盛期(P<0.05),且受干旱、黑暗、高温和盐胁迫诱导高效表达。OsXDH过表达水稻转基因株系乳熟期剑叶的XDH活性和叶绿素含量高于野生型,OsXDH干扰转基因株系的XDH活性和叶绿素含量低于野生型。【结论】OsXDH基因受水稻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因子诱导表达,推测其是调控水稻生长发育和响应逆境胁迫的关键基因。
  关键词:水稻;OsXDH基因;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表达分析;胁迫
  中图分类号:S511.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191(2017)12-2113-09
  0引言
  【研究意义】由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干旱、盐碱、极端温度及重金属污染等严重影响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作物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抗性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已成为研究热点。黄嘌呤脱氢酶(Xanthine dehvdrogenase,XDH)作为调控嘌呤代谢的中间酶类,能将黄嘌呤和次黄嘌呤催化生成尿酸,经一系列代谢反应,最终生成酰脲类物质(Ureides),在应答生物胁迫与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Montalbini,2000;Aguey-Zinsou et al.,2003;Zdunek-zastocka and Lips,2003;Taylor and Cowan,2004;Zrenner et al.,2006;Brychkova et al.,2008a)。因此,克隆水稻XDH基因(OsXDH),分析其序列特征,可为阐明植物XDH的抗逆境胁迫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前人研究进展】目前,已对不同植物XDH的抗逆境胁迫调控机制开展了大量研究,结果均表明XDH对逆境胁迫有应答响应,与植物体内的多个生理代谢相关(Aguey-Zinsou et al.,2003;Taylorand Cowan,2004;Nakagawa et al.,2007),如Montal-bini(1991)研究发现,感染锈病的豆科植物叶片中嘌呤分解代谢加快,酰脲类物质含量快速积累,对非共生病原的抗性增强。植物抗性增强的原因是嘌呤代谢产物酰脲类物质具有较高的碳氮比,易于在植物体内转运,是氮素贮存和低耗转运载体,可降低氮素转运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以提高植物在逆境胁迫下的生存能力(Buchanan-Wollaston,1997;Gepstein,2004),因此,植物体内的XDH活性随着盐和NH4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且氨态氮处理下XDH活性高于硝态氮处理(Barabfis et al.,2000;Zrenner et al.,2006;Zdunek-zastocka and Lips,2003)。也有研究表明,酰脲类物质可清除植物体内H2O2、O2等活性氧自由基(Becker et al.,1989;Pastori and del Rio,1997),增加尿囊素和尿囊酸含量,從而降低氧化性损伤和减少幼苗死亡(Brychkova et al.,2008b)。当植物受干旱、盐胁迫和黑暗胁迫时,XDH活性升高,尿酸和酰脲类物质含量增加,体内活性氧含量降低,促使植株对环境胁迫的耐受能力增强,其病死率明显降低(Brychkova et al.,2008b;Watanabe et al.,2010;Maet al.,2016;Hofinann,2016;You et al.,2017)。但钼素缺失会阻碍黄嘌呤分解代谢,不利于氮素在植株体内的运输,导致植株长势变弱(孙学成和胡承孝,2005)。此外,有研究表明XDH蛋白结构的发生改变可介导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生长素等植物激素的动态平衡,发挥对植物性状及抗逆境胁迫的调控作用(Leydecker et al.,1995;Taylor and Cowan,2001;Smith and Atkins,2004;Watanabe et al.,2014)。【本研究切入点】至今鲜见有关水稻OsXDH基因克隆并分析其在非生物胁迫下表达特性的研究报道。【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克隆水稻OsXDH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ORF),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序列结构特征,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其组织表达特性及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情况,同时比较不同OsXDH转基因水稻株系乳熟期剑叶OsXDH基因表达量、XDH活性及叶绿素含量的差异,为研究XDH对水稻品种生长发育及响应逆境胁迫的调控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的粳稻品种为日本晴(Oryza sativa L.spp.japonica cv.Nipponbare),其野生型、OsXDH干扰转基因株系(Ri3、Ri5和Ri6)及过表达转基因株系(OEl、OE3和OE9)均由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提供。主要试剂:KOD FX高保真PCR酶购自东洋纺(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Mini-BEST Plant RNA Extraction Kit试剂盒、PrimeScriptTMRT Master Mix试剂盒和SYBR Premix Ex TaqTMⅡ试剂盒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其他生化试剂均购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设备仪器:人工气候箱(GXZ智能型,宁波江南仪器厂)、ChemiDoc XRS+凝胶成像系统(BIO-RAD,美国)、NanoDrop ND2000超微量核酸蛋白分析仪(Thermo,美国)、CFX96 Real-Time PCR Detection System(B10-RAD,美国)、TU-18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普析通用,北京)和电泳转印系统(BIO-RAD,美国)。   1.2胁迫处理及样品采集
  干旱胁迫处理采用土培法,高温、黑暗和盐胁迫处理均采用水培法。所有处理均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正常生长条件参数:12 h/12 h(白天/黑夜)、28℃/25℃(白天/黑夜)、光照强度为20000 lx/0 lX(白天/黑夜)和75%相对湿度。水稻幼苗在正常条件下生长N4.5叶期,选取长势基本一致的植株进行胁迫处理。干旱胁迫处理:施用30%PEG-6000溶液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处理,胁迫时间为4 d。高温胁迫处理:处理期间将人工气候箱温度调至42℃/42℃(白天/黑夜),其他参数不变,胁迫时间为5 d。黑暗胁迫处理:处理期间将人工气候箱光照调至0 lx/0 lX(白天/黑夜),其他参数不变,胁迫时间为6 d;盐胁迫處理:在营养液中添加200 mmol/L NaCl,胁迫时间为3 d,胁迫处理后,更换为正常的水培营养液。每处理均在胁迫处理前、胁迫处理后及恢复生长7 d后采集主茎最上部完全展开叶,液氮速冻后,于80℃保存,用于不同逆境胁迫下OsXDH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
  将日本晴的野生型、OsXDHtz扰转基因株系及过表达转基因株系种植于江西农业大学实验田,采集野生型苗期(4.5叶期)的叶(主茎最上部叶)、茎、根及分蘖盛期和灌浆期主茎最上部叶,液氮速冻后,于-80℃保存,用于qPCR检测不同组织及不同生育期OsXDH~因的表达情况;采集野生型、OsXDH干扰转基因株系及过表达转基因株系乳熟期剑叶,液氮速冻后,于-80℃保存,用于OsXDH基因表达量、XDH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测定。
  1.3总RNA提取及cDNA第一链合成
  按照RNAprep Pure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说明提取水稻叶片总RNA,利用NanoDrop ND2000超微量核酸蛋白分析仪对其浓度和质量进行检测,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完整性。以提取的总RNA为模板,按照PrimeScriptTM 1stStand cDNA Syn-thesis Kit说明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
  1.4引物设计及合成
  根据拟南芥AtXDH1基因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BLAST检索,发现在水稻基因组数据库中存在相似度较高的转录本(OSJNBa0091822.11),被诠释为Xanthine dehydrogenase。根据NCBI数据库中AtXDH1基因的cDNA序列,利用Primer 5.0设计引物(表1),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1.5基因克隆
  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反应体系50.0μL:2xPCR Buffer for KOD FX 25.0μL,2 mmol/LdNTPs 10.0μL,10μmol/L正、反向引物(ORF-F和ORF-R)各1.5μL,cDNA模板2.0μL,1.0 U/μL KODFX 1.0μL,ddH2O补足N50.0μL。扩增程序:94℃预变性2.0 min;98℃10 s,58℃30 s,68℃5 min,进行35个循环;68℃延伸10.0 min,4℃保存。取10.0μL PCR产物用于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余送至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测序。
  1.6生物信息学分析
  利用NCBI数据库进行BLAST同源比对分析,利用ORF Finder寻找基因序列的编码框,利用Prot-Param和Smart进行蛋白的理论性质和保守结构域预测,利用NetPhos 3.1 Server和DictyOGlvc 1.1 Server预测氨基酸序列磷酸化及O-糖基化修饰情况,利用ProtScale分析蛋白质的疏水性,利用SignalP1.1Server、TMHMM Sever 2.0和PSORT II预测蛋白的信号肽和亚细胞定位预测,运用SOPMA预测蛋白的二级结构,使用DNAMAN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及聚类分析。
  1.7 qPCR检测
  利用SYBR*Premix Ex TaqTMⅡ试剂盒在CFX96Real-Time PCR Detection System上进行qPCR检测,内参基因为Ubq-real,其引物序列(Ubq-real-F和Ubq-real-R)见表1。反应体系25.0μL:SYBR Pre-mix Ex Taq Ⅱ 12.5μL,正、反向引物(qPCR-F和qPCR-R)各1.0μL,DNA模板(<100 ng)2.0μL,ddI-120补足至25.0μL。扩增程序:95℃预变性30 s;95℃5 s,60℃30 s,进行40个循环。利用Bio-Rad CFX Manager 2.1数据分析模块分析OsXDH基因的表达丰度。
  1.8 XDH活性测定
  称取0.2 g去除叶脉的水稻剑叶碎片,液氮研磨2~3次后加入800.0μL蛋白提取液研磨至糊状;将研磨液移入2 mL离心管,4℃下14000 r/min离心20 min后取上清液,65℃水浴90 s变性,再离心取上清液;取10μL上清液放入5 mL离心管中,加入490.0μLddH2O和4.5 mL考马斯亮蓝溶液混匀,于595 nm波长下测定OD值。利用牛血清蛋白制作标准曲线,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并进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样量为50 ug,时长为4 h,将胶片放至以次黄嘌呤为底物和以氮蓝四唑为显色剂的混合溶液中,暗处20 min,用冰醋酸清洗后成像(Sagiet al.,1998)。
  1.9叶绿素含量测定
  参照Lichtenthaler和Wellbuen(1983)的方法,用80%丙酮溶液提取水稻叶片叶绿素,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1.10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7进行整理作图;利用SPSS 22.0进行显著性分析(One-way ANOVA)。
  2结果与分析
  2.1 OsXDH基因cDNA编码区的克隆结果
  以反转录合成的cDNA为模板,以CDS-F和CDS-R为引物,PCR扩增获得目的片段。结果如图1所示,目的片段约4500 bp,与预期结果相符。测序结果显示,克隆获得的OsXDH基因序列长度为4316bp,其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4110 bp,编码1369个氨基酸(图2)。将OsXDH基因序列提交至Gen-Bank,登录号LOC4333171。OsXDH基因与基因组DNA序列的比对结果显示,该基因含有14个外显子和13个内含子。
  2.2 0sXDH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2.2.1理化性质 OsXDH蛋白的理化性质预测结果显示,其分子式为C6713H10509N182501976857,分子量为150.23 kD,理论等电点(pI)为6.54;丙氨酸、甘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个数分别占0sXDH蛋白氨基酸总数的8.0%、8.2%、8.6%和7.7%,不含蛋氨酸和含硒半胱氨酸;不稳定指数为38.87,表明其为稳定蛋白。
  2.2.2保守结构域 OsXDH蛋白不仅存在1个CO_deh_flav_C结构域(455~561 aa),可与钼结合形成钼辅因子,构成XDH底物的结合部位和氧化还原部位,还存在1个进化保守的蛋白结构域Aid Xandh C(620~727 aa),此结构域仅存在于醛氧化酶和黄嘌呤脱氢酶中,由此推测黄嘌呤脱氢酶与醛氧化酶具有相似的功能,均可参与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2.2.3蛋白磷酸化和糖基化位点 氨基酸残基的磷酸化和糖基化可调节蛋白的活性和功能。0sXDH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发生磷酸化修饰的位点有131个,其中色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磷酸化修饰位点分别有71、45和15个(图3);发生O-糖基化修饰的位点仅1个(图4)。通过预测磷酸化与O-糖基化修饰位点,为黄嘌呤脱氢酶翻译后修饰调控研究提供参考。
  2.2.4信号肽及亚细胞定位 信号肽预测结果显示,OsXDH蛋白信号肽平均值为0.106(<0.500),推测其为非分泌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后不被转运。利用TargetP 1.1 Server预测发现OsXDH蛋白广泛位于细胞内(除叶绿体和线粒体外),而pSORTⅡ预测其位于叶绿体中,存在明显分歧,因此,其实际位置需利用免疫荧光、GFP融合表达等技术进一步确认。
  2.2.5二级结构 OsXDH蛋白的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Random coil,C)占35.43%,α-螺旋(α-he-liX,H)占31.56%,延伸链(Extended strand,E)占22.86%,β-转角(β-turn,t)占10.15%。如图5所示,4种二级结构分布较均匀。
  2.2.6 亲/疏水性 蛋白的亲/疏水性有助于提高其稳定性及多样性,与其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由图6可知,0sXDH蛋白疏水性最强的位点为第1314位,分值2.389;亲水性最强的位点为第1029位,分值-3.589,亲水性平均值为-0.098,由此推测0sXDH为亲水性蛋白。
  2.2.7同源比对及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 从NCBI数据库筛选获得5种作物的XDH蛋白氨基酸序列,并与OsXDH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OsXDH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高粱(Sorghum bico-lot)、谷子(Setaria italica)、小麦(Aegilops tauschii)、玉米(Zea mays)和油菜(Brassica napus)XDH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4.54%、84.07%、81.52%、76.35%和69.22%(图7)。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XDH蛋白同系物分别聚在两个不同的分支,表明XDH蛋白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间存在一定的分化,但XDH蛋白在同种属间保守性较高,如水稻与小麦、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谷子和高粱同属一个小分支,均为禾本科植物,XDH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虽然玉米同属禾本科植物,但与芦笋、油棕、芭蕉和蝴蝶兰分属于单子叶植物的另一分支群(图8),其原因可能与物种起源地环境有关,玉米、芦笋、油棕、芭蕉和蝴蝶兰均起源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综上所述,植物中XDH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水稻OsXDH蛋白与小麦、二穗短柄草的XDH蛋白分子进化距离最小,亲缘关系最近。
  2.3 OsXDH基因表达特性分析结果
  2.3.1 OsXDH基因组织表达特性 从图9-A可知,苗期OsXDH基因在水稻根、茎和叶(主茎最上部叶)中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从图9-B可知,苗期和分蘖盛期OsXDH基因在水稻主茎最上部叶片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但灌浆期OsXDH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苗期和分蘖盛期,由此推测OsXDH基因为特异性表达,参与水稻生长发育相关的分子调控。
  2.3.2不同胁迫下OsXDH基因的表达情况 由图10可知,不同胁迫处理均可诱导水稻OsXDH基因上调表达,其中干旱、黑暗和高温胁迫处理后OsXDH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胁迫处理前,恢复生长7 d后其表达量显著降低,但仍显著高于胁迫处理前,尤其是干旱和高温胁迫处理后OsXDH基因的表达量增至胁迫处理前的2.5倍。盐胁迫处理后OsXDH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胁迫处理前,恢复生长7 d后其表达量显著降低,但与胁迫处理前无显著差异。可见,OsXDH基因的表达受到逆境胁迫因子诱导高效表达,参与逆境胁迫响应。
  2.4 OsXDH基因表达量对水稻乳熟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对野生型、OsXDH干扰转基因株系及过表达转基因株系乳熟期剑叶的OsXDH基因表达量、XDH活性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OsXDH干扰转基因株系的OsXDH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和OsXDH过表达转基因株系,OsXDH过表达转基因株系的OsXDH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图11-A);OsXDH干扰转基因株系XDH活性低于野生型,而OsXDH过表达转基因株系高于野生型(图11-B);OsXDH干扰转基因株系的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和OsXDH过表达转基因株系,OsXDH过表达转基因株系的叶绿素含量高于野生型,但未达显著水平(圖11-C)。表明OsXDH基因表达量、XDH活性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结合水稻不同生育时期OsXDH基因的表达特性,推测OsXDH基因参与调控水稻生育后期的生长发育。   3讨论
  本研究从粳稻品种日本晴中克隆获得OsXDH基因ORF序列,长度为4110 bp,编码1369个氨基酸。已有研究表明,拟南芥和兰科植物的XDH基因均属于核基因(Xiong et al.,2001;Hesberg et al.,2004;G6miak et al.,2010),但本研究中不同生物信息学软件对OsXDH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不同,故未能明确其位置,需利用免疫荧光、GFP融合表达等技术进行蛋白亚细胞定位。此外,本研究通过同源比对及聚类分析,发现水稻OsXDH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单子叶作物高粱、小米和小麦的同源性较高,均在80.00%以上,虽然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分属不同分支,但其同源性仍在70.00%以上,证明不同植物中XDH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推測其在不同植物中发挥相似的生理功能。
  本研究发现OsXDH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生育期均有表达,但其在水稻灌浆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苗期和分蘖盛期,表明OsXDH基因为特异性表达。同时本研究发现,在干旱、黑暗、高温和盐胁迫下,OsXDH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尤其在干旱和高温胁迫下其增至胁迫处理前的2.5倍,推测水稻OsX-DH基因参与逆境胁迫响应。这与Hesberg等(2004)研究发现拟南芥中AtXDH1基因受不同逆境胁迫因子诱导均表达上调的结论一致。说明不同植物中的XDH基因具有相似表达调控功能。
  本研究利用OsXDH干扰转基因株系和过表达转基因株系,对OsXDH基因的功能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显示,OsXDH干扰转基因株系中的XDH活性和叶绿素含量低于野生型,而OsXDH过表达转基因株系的XDH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野生型,表明通过调控OsXDH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调节水稻XDH活性,从而调控水稻的生长发育,与前人在拟南芥中的研究结果(Nakagawa et al.,2007;Watanabe et al.,2010;Zarepour et al.,2010;Watanabe et al.,2014)一致。由此推测OsXDH基因参与调控水稻生育后期的生长发育。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利用OsXDH~-扰转基因株系和过表达转基因株系进一步研究OsX-DH基因水稻在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应答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4结论
  OsXDH基因受水稻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因子诱导表达,推测其是调控水稻生长发育和响应逆境胁迫的关键基因。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索湿热岩溶山区县级小尺度生态经济功能区划方法,为其生态经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也为湿热岩溶山区生态经济功能区划提供借鉴方法。【方法】以广西大新县为例,在实地调查研究基础上,对湿热岩溶山区县级生态经济功能区划尺度和背景因素的特殊性问题进行分析,把握区划的特殊性和具体要求,从而确定区划的思路与方法。【结果】岩溶山区县级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等级体系以两个等级为宜,可取行政村级边界作为
期刊
摘要:【目的】克隆黄沙鳖cathelicidin基因并分析其组织分布特征及在攻毒后的表达变化,为深入研究cathelicidin功能及在黄沙鳖先天免疫中的潜在作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RT-PCR结合RACE克隆黄沙鳖cathelicidin基因cDNA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黄沙鳖cathelicidin基因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进行结构特征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黄沙鳖ca
期刊
摘要:【目的】利用SRAP分子標记分析35份甘蔗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其DNA指纹图谱,为甘蔗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定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凉蔗系列(26份)为主的35个甘蔗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利用SRAP分子标记的8条正向引物和14条反向引物随机组成112对引物组合,从中筛选出核心引物对35份甘蔗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POPGENE 1.32计算各材料间的Nei’s遗传相似系数,使用Nt
期刊
摘要:[目的]系统了解烟草种质资源T1203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特点,为烟草抗病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更丰富信息。[方法]以烟草种质资源T1203为材料,采用TMV病毒接种、病情调查、病毒外壳蛋白累计量检测、TMV复制水平测定及日灼现象观察等方法,研究T1203对TMV的抗性特异性、T1203接种TMV普通株系(TMV-U1株系)后的症状、病毒复制水平等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浓缩型兽用双黄连口服液的用药安全性,为其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昆明系小鼠为试验对象,通过开展浓缩型兽用双黄连口服液的急性毒性及亚慢性毒性试验,确定其临床应用的主要毒性作用及毒性作用靶器官。其中,急性毒性试验设20.00、10.00、5.00、2.50和1.25g/kg5个剂量组,试验开始当天在24h内分2-3次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最大耐受量试验用药剂量为240.00g/
期刊
摘要:[目的]優化蓝藻溶藻菌——蜡样芽孢杆菌CZBC1的发酵培养工艺,为蓝藻溶藻菌制剂的工业化发酵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适合蜡样芽孢杆菌CZBC1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CD)确定关键因子的最佳数量水平,并以Desig-Expert8.0.5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响应面分析获得CZBC1的最佳发酵培养工艺参数。[结果]蜡样芽孢杆菌CZB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甘蔗品種与黑穗病菌长期互作过程中相关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为甘蔗应答黑穗病菌侵染的抗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抗黑穗病品种桂糖29号和感黑穗病品种崖城71-374,用浸渍法接种黑穗病菌,对照组用无菌水模拟接菌。在接菌后30、60、90和180 d取甘蔗+1位叶为样品,分析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
期刊
摘要:【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芸薹属作物MS1基因的结构功能,为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拟南芥花粉发育关键基因AtMS1为参考序列,通过BLAST比对获得同源基因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从甘蓝型油菜、白菜、甘蓝等芸薹属作物基因组中获得4条同源序列,与AtMS1基因的相似性在88.0%以上,均含有3个外显子,其CDS序列长度均为2004 bp
期刊
摘要:病毒病是导致玉米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玉米矮花叶病和粗缩病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基因工程技术可人为将抗性基因或部分片段定向导人植物获得转基因抗病毒植株,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在玉米抗病毒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在总结我国主要玉米病毒病及其病原种类的基础上,论述采用不同策略培育抗病毒玉米植株的研究进展,其中,利用植物病毒基因序列的策略有病毒编码蛋白基因介导的抗
期刊
摘要:【目的】掌握白化茶在江苏地区引种后的品质表现,为其引种栽培和品质管理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在句容张庙、无锡惠山、宜兴玉山、溧阳松岭、金坛薛埠、高淳河南村、溧水孔镇和仪征谢集等江苏主要产茶区及安吉白茶原产地(浙江安吉溪龙乡)进行调查取样,分析不同地区白化茶叶绿素、矿质元素、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等品质成分,并结合感官审评对其成茶进行评价。【结果】9个白化茶园的鲜叶叶绿素含量整体上处于较低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