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水纳米SiO2降低岩心流动阻力效果的室内实验研究

来源 :钻采工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lix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室内岩心流动实验,对疏水纳米SiO2降压增注效果、改善水相相对渗透率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纳米SiO2降压增注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经纳米SiO2处理后的岩心,其水相相对渗透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提高幅度达19%~87%。认为纳米SiO2能够有效改变岩石润湿性,使岩石微孔道孔壁由亲水性转换为较强的疏水性,产生水流滑移速度,从而起到降阻增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提出了纳米颗粒水基分散液的力学-化学双重减阻机制,并通过对比岩心切片吸附纳米颗粒前后以及冲刷前后的表面微结构、润湿性的变化,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经纳米颗粒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调强放疗)和对照组(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对比两组
昆虫血淋巴是血细胞、间质液和血浆的混合物,为昆虫新陈代谢中物质交换与储存的场所,在免疫、创伤愈合、防御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血淋巴已成为昆虫免疫学研究中较为关键的生物
期刊
根据最新的纳米点阵滑移效应,提出疏水性纳米SiO2降压增注剂的作用机理。疏水性纳米颗粒吸附在地层孔道表面,取代水化层,形成纳米层,使孔壁表面体现为强疏水性,导致水流产生
由于岩心表面成分与结构的复杂性和目前关于固体与固体的吸附研究极少,所以只能对疏水性纳米颗粒与岩心表面之间的吸附机制进行探索性的定性研究。在分析疏水性纳米颗粒在岩石
目的探讨集中型健康教育模式对白血病患儿家属知信行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海南省人民医院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白血病患儿106例,将患儿家长总计202名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介绍了一种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方式,并利用粗空型硅胶及氯化钙粉末合成了硅胶-CaCl2复合吸附剂,使用四种不同质量分数氯化钙分别制成复合吸附剂样品A、B、C、D,并测试
研究了疏水性纳米SiO2颗粒在岩石微孔道孔壁的吸附对岩石孔壁的阻力特性的改变机制,探讨了纳米SiO2降压增注机理。疏水性纳米颗粒吸附在地层岩石微孔道表面并形成纳米吸附层,使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一种重要的多年生、异花授粉、四倍体双子叶豆科牧草,有“牧草之王”和“牧草皇后”之称,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是长
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s,Cry)是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最重要的杀虫活性成分。分离鉴定害虫体内可识别Cry毒素的结合蛋白,借以探究C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