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急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诊断时间、急诊停留等待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段、复发率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可提高抢救效率,改善患者康复效果,急诊护理路径值得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症护理路径 抢救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冠状动脉粥样化心脏病的一种,是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该病具有病情中、病情变化快、致死率高的特点[1]。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效的护理工作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为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因此,我院将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极大的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5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81岁,平均年龄( 55.8±12.4) 岁;梗死部位:前间壁31例、广泛前壁25例、下后壁16例,高侧壁8例。合并症:高血压54例、2型糖尿病43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如根据医嘱做抽血检查、开通静脉通道、开展心电监护等急症护理抢救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护理路径护理,具体为:科室的急诊护理路径小组接诊患者后,根据疾病护理路径初步评估患者的病情,开展早期检查和判断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开启绿色通道,迅速将患者送入抢救室,通是医生抢救。患者进入抢救室后立即开展给氧、测血压和血样、建立静脉通道、使用监测仪检测血压、心电和血样;做心电图、采集血液标本。抢救过程中配合医生开展治疗工作,如配合溶栓、除颤、观察心肌梗死进展,针对患者的症状采取针对性治疗。如出休克或心力衰竭,做好配合抢救工作。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数据均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和组间比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观察组的诊断时间、急诊停留等待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段、复发率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急诊护理路径概述
  急诊护理路径是根据某种疾病或手术特点制定规范的护理模式,根据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护理流程,并且使用根据标准化护理流程开展护理工作[2]。和传统护理方式相比,急救护理路径是一种更加规范合理化的护理方式。通过规范化的护理流程,消除了护理人员护理能力上的差异,最大限度的发挥护理集体的作用。通过多步骤的急救护理操作同时进行,提高护理质量,为抢救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
  3.2 急诊护理路径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发病快、病情种的心脑血管疾病,该疾病抢救对抢救时间的要求极为苛刻。因此,將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意义重大。李婵[3]和王继君[4]等人分别在其研究中发现,急症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可减少诊断时间和急诊停留等待时间,提高效果,降低复发几率。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急诊护理路径在减少诊断时间、停留等待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降低复发率中的效果显著,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结论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可提高抢救效率,改善患者康复效果,急诊护理路径值得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许新华.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08(18):40-41.
  [2]高鸾,邢爱民,曹文超,鲁丹.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1(04):260-261.
  [3]李婵. 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对比探讨[J]. 现代养生,2014,02(14):207-208.
  [4]王继君.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3(18):45-47.
  作者简介:杨蕾弘(1983—),女,汉族,四川省广安岳池人,护师,单位: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川北医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评估在手术室护理中践行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成效。方法: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进入本院实施外科手术的97例病人为评估对象,依照随机方法将全部病例划分成对照、实验两组,对照组48例在手术室中展开常规型的基础护理,实验组49例在常规型护理的前提下增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经探究两种护理服务模式的开展成效,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病人焦虑量化分数、心理舒适度量化分数都优越于对照
【摘 要】 目的: 探讨规范化优质护理措施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对剖宫产分娩的378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90例产妇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1890例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前宣教取得产妇配合,术后早期进行肢体被动和主动活动等规范化优质护理。结果:对照组发生DVT18例,发生率为0.95%,观察组发生DVT3例,发生率为0.16%,观察组DVT发
【摘 要】 通过对1例腹腔镜子宫次切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病例的回顾,探讨导致脑梗死的原因,做好防范,注意病情观察,争取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防止不可逆的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子宫次切术 脑梗死  腹腔镜子宫次切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的优点,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可能性较小,故在临床上很容易被忽视。2015年2月,我科收治了1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次切术,术后并发脑梗死,因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取
【摘 要】 目的: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对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120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结果: 经过对老年套尼奥并患者低血糖的原因进行分析,引发老年患者出现低血糖的主要原因为运动、饮食、并发症以及药物。 结论
【摘 要】 目的:探讨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将收治的80例剖宫产患者(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期间),区组随机化分组,对照组剖宫产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方案,观察组剖宫产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方案。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优势更为明显,P0.05 表示两组剖宫产患者平均年龄与平均孕周的基线资料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