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纹瓢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研究

来源 :华东昆虫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328061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龟纹瓢虫雌虫和雄虫对豆蚜的功能反应符台Holling Ⅱ型模型,其模型为:Na=0.9233N/(1+0.0171N)(雌虫)和Na=0.8641N/(1+0.0164N)(雄虫),瓢虫捕食豆蚜的数量随豆蚜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寻找效应随豆蚜密度增加而降低。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37.42(雌)、34.11头(雄)和17.25(雌)、15.8头(雄)。龟纹瓢虫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数学模型为:E=0.3032·P^-15634(雌)和E=0.3048·P^-1.169
其他文献
本文记述湖北省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牧草蝗属一新种.
本文报导了应用科学斯氏线虫属(Steinernema spp.)8个品系室内外控制木麻黄皮暗斑螟的试验结果。通过对8个线虫品系在不同温度下皮暗斑螟的侵染力测定,筛选出Steinernema feltim
近年来。笔者在研究各地送鉴的大呈吉丁虫标本过程中。鉴定出一批中国新纪录种,今集中加以报道.并分别作简述如下。
近几年来,我县局部柑桔产区受黑刺粉虱猖獗为害,遭受黑刺粉虱为害后,柑桔树势衰弱,并诱发煤污病,枝、叶、果发黑,抽梢量、座果率减少,产量及品质剧减,黑刺粉虱已由原来的次要性害虫上
<正> 飞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正在以它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改变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也造成了大量以人们体质衰退为主要特征的“文明病”,从而
线性规划虽然是教材新增内容,但它并不是孤立的一个知识点,它与许多知识以及实际生活都有着一定的联系。
椭圆是高中教材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根据对以往命题规律的总结,我们发现对椭圆这一部分的考查体现了四大热点,即椭圆的第一定义与标准方程、椭圆第二定义的应用、椭圆离心率的求解、直线与椭圆的关系,下面结合具体例子加以剖析。
实际应用型问题是高考题中的"常客",在历年高考中,函数型应用题、数列型应用题、不等式型应用题和三角函数型应用题等常常是"你唱罢来我登场",唯立体几何型应用题未曾"亮相",
期刊
龙眼角颊本虱.分布于中国的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是龙眼新梢嫩叶的一种重要害虫。1982—1983年在福州进行了这项研究。成虫在嫩梢,芽和叶上吸食为害,若虫固定于叶背吸食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