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去和他们协商一下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qy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末,我们和朋友一起野餐。大人聊天,五六个还没上学的孩子在不远处玩耍。
  突然, 戴比的女儿歇若跑到妈妈前委屈地说:“妈咪,安娜不让我玩跳绳。”
  “亲爱的,去同安娜协商一下。”戴比亲了亲孩子说。
  歇若一边跑向小伙伴一边高叫:“安娜,妈妈说,请你让我玩一下。”小小年龄已学会假传圣旨,把大家都逗乐了。
  可过了一会,歇若又红着眼睛、嘟着嘴回来了:“妈咪,安娜还是不让我玩。”戴比把女儿搂进怀里:“宝贝,再去同安娜协商一下,妈咪知道,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歇若又回到孩子的世界,一声不吭地看着安娜和其他孩子跳绳。过了一会儿,她用很平和的语调问:“安娜,我能玩一下吗?”
  安娜看了看她,说:“你可以玩一分钟。”
  歇若高兴地接过跳绳,说:“我先玩一分钟,然后轮到你。”
  歇若妈妈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称为“忽略型”。很多情况下,孩子在游戏中产生的矛盾,最终可以由孩子自己协商、自己解决,大人不必干涉,这是一种社会生活的预演:学会处理与他人的纠纷,学会调整自己的态度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对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是有好处的。
  “忽略型”比以下生活中常见的这几种类型要强:
  家长代替型 家长代替自己的孩子去与其他孩子商量、谈判,无形中剥夺了孩子锻炼协商能力的机会。孩子的心中不仅会积累起依赖性,还会因缺乏锻炼的机会而变得社会智商低下。
  注意力转移型 家长怕孩子受委屈,又不愿意去“招惹”孩子的“是是非非”,于是用另一个玩具或其他玩的机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这种方式要比“家长代替型”稍好些,因为它从另一个角度启发了孩子:矛盾是可以避免的。但避开矛盾也就意味着错过了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不敢直面挑战,一味躲避矛盾。
  拔刀相助型 大人用自己的冲动代替孩子的思考,家长领着孩子去“兴师问罪”,试图以“暴力”平息孩子间在游戏和玩耍中正常的纠纷。这是最糟糕的处理方式。它不但剥夺了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还会使孩子滋长仗势欺人的心理。长此以往,被损坏的就不仅仅是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还有他们的道德根基。
  
   怎样培养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鼓励孩子间的群体活动,允许孩子参加“没有组织”的游戏。没有成人的组织,孩子们要在一起玩,就要自己建立规则、遵守规则,就要学会妥协、协调、让步、服从大局。
  ◆创造各种条件为孩子建立群体活动环境,如社区游乐场、各种各样的球队等。
  ◆在孩子参加群体活动过程中,帮助孩子学会用他人的眼光看问题,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当孩子在游戏中被同伴排斥时,不可一味护着、宠着自己的孩子,应该鼓励、引导孩子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学会如何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而不是纠缠问题本身。
  ◆当孩子在游戏中同他人发生纠纷时,鼓励自己的孩子主动与他人协商。让孩子学习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学习妥协与周旋。
其他文献
调查发现,在问到对孩子取得成绩的期望值时,68.2%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考高分,能拿到自己心目中最好的成绩;有22.7%的家长要求孩子比上次考得好;只有9.1%的家长表示孩子考多少算多少,只要尽力就行了。  对孩子成绩的期望值也直接影响着家长的情绪:有15.1%的家长在孩子考前会产生焦虑情绪,有45.6%的家长对孩子的考试极为关注,有32%的家长在孩子临考前很担心,只有7.3%的家长对孩子的考试表示无
期刊
张宇:2000年天津市高考文科状元,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他的父亲告诉我说:别人行,咱就行    我在张宇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就给他灌输这样一个思想:别人行,咱就行。咱长得不比别人矮,吃得也不比别人少,别人能够做到的,咱就应该能做到,别人不能做到的,咱也争取做到。有了这种思想,就不会在竞争面前退却。在学习中,给自己设定一两个目标,争取追上别人。这种劲头用在平时的学习中,就会永不服输;带到考
期刊
临阵磨枪要不得    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其实,这是最要不得的一个老生常谈。考前时间短,复习内容多,临阵磨枪,熬夜苦读,不仅熬坏了身体,而且很容易越磨越慌,觉得自己这里也不会,那里还不熟,自信心全面崩溃,对考试越发害怕。    功夫下在考场外    平时努力,考试不慌;平时稀松,考试抓瞎。对于掌握所学知识来说,课上45分钟是关键,完成好课后作业是基础,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课下的时间,
期刊
应中央电视台之邀,《孩子》杂志主编偕《孩子》指导专家班马教授和作者张世君博士,于2002年5月8日专程赴京,会同《孩子》在京专家王晓春老师、陈学锋博士,参加中央电视台《快乐点击》栏目的录制。  自2001年9月创刊以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孩子》杂志走过了艰辛的创业之路。但有耕耘就有收获。《孩子》作为全国第一本以“素质教育,亲子共读”为特色的家教杂志,其内容、形式、包装都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对《
期刊
不久前的一个夜晚,我外出赴约回家,远远看见7岁的儿子等在小区的大门口。“妈妈,爸爸不在家,家里就我一个男子汉,所以我就到楼下接你来了。”同行的朋友对儿子大加赞赏:“你这儿子长大啦!你就等着享福吧。”  其实,儿子早就是我的贴心人、小帮手了。记得有一次我偶染微恙,才2岁多的他就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拿着药片,送到我的床边,小大人般地问着:“妈妈,药苦吗?头痛吗?”弄得我好一阵感动,险些没掉下泪来。  
期刊
东方爱婴全称“北京东方爱婴咨询有限公司”,短短四年时间,它已在全国大中城市拥有了30多家婴幼儿教育中心,而且还在不断扩张,潜力巨大。为什么东方爱婴会如此大受欢迎?新型的教育产业是如何发展的?本刊记者抱着极大的兴趣采访了东方爱婴的创始人和经营者、年仅33岁的贾军女士。  记者:作为东方爱婴的创始人和经营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东方爱婴。  贾军:东方爱婴成立于1999年3月,是一家从事0-3岁婴幼儿教育
期刊
  
期刊
5月19日,广州市“科技进步活动月”少儿专场在广州市儿童活动中心正式拉开了帷幕。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等单位主办,以“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创造未来”为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智能机器人设计、植物标本制作、光学力学小实验 、航模、建模、英国TTS技能制作等几十种科技小项目供小朋友参与操作。当天的活动吸引了上千名孩子和家长踊跃参加。  在众多的小制作中,由独家协办单位--
期刊
“七月:快乐地考,轻松地嬴”,看到本期“《孩子》在线”这个话题,你是不是会说:我们又不是在国外,你家也没有小学生,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吗?  确实,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分数还是检验学生优劣、检验教学成效、检验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有时甚至是惟一的指标,以至使得“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考试成为紧张、黑色的代名词。我们还不能做到像国外那样,
期刊
年幼的孩子并没有“我的”、“你的”这样的所有权概念,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往往便伸手拿来放进口袋或带回家里。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态度不一:  1.称赞孩子能干、聪明;(这样做无疑是鼓励孩子拿别人的东西!)  2.在他人面前大声斥责孩子,甚至指责孩子为“小偷”;(这样做夸大了孩子行为的严重性,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  3.不表示意见,任其自由发展。(这样做可能会助长孩子的不良行为,不利于孩子树立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