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李商隐“背恩无行”形象的型塑

来源 :中国韵文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322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李商隐接受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其人品问题。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他与牛、李两党的关系,由此出现一种“背恩无行”的说法。这种说法早在唐五代就已基本定型,影响所及,至于清代。唐五代对李商隐“背恩无行”形象的塑造是由《旧唐书》《唐摭言》《北梦琐言》共同完成。作为李商隐人品贬抑的源头,三种文献互相借镜,可梳理出两条发展线索:《旧唐书》直接记载了李商隐“背恩”“无行”;《唐摭言》《北梦琐言》则借助《九日》诗本事的虚构和衍化塑造了一个行为放纵诡激的文人形象,进一步坐实了其“背恩无行”的人品形象。
其他文献
“兮”在先秦多见于诗歌. 《诗经》用“兮” ,位置多样、分布灵活,“兮”的主要功能是余音足句.楚辞用“兮” ,量大而规整,“兮”成为诗行的节奏标识.从句腰虚词“ X”到句腰
目的 了解沈阳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情况及饮食习惯和主要食物摄入频率,为探寻饮食相关因素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沈阳市某
张孝祥的诗、词创作都以学苏为特点,但其成就却是诗不如词,内部原因是张诗模仿苏诗,仅是文体内部的沿袭而缺乏创新意义。张词则既学苏词,又模仿苏诗乃至苏赋、苏文,颇具变体之意味。其外部原因是苏诗属于以元祐为代表的宋诗高潮,苏词则开创以豪放风格为标志的一代新风,故张孝祥作诗学苏徒成尾声,写词学苏却独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