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发型

来源 :小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iu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郎第一次见到玲是在好友小老王家里。
  那天是周六晚,小老王打电话来要郎过去,说是打牌三缺一。郎过去后,第二盘的牌刚抓好,玲来了。郎只觉得眼前忽然一亮:皎好的容貌、白皙的皮肤、得体的穿着,特别是她那一头新娘似的发型更让郎过目难忘──乌黑的秀发往后脑勺绾了个漂亮的发结,前额留一小片刘海,两侧耳鬓各悬挂一绺弹簧似的卷发,在她走路或点头时微微颤动,楚楚可人。
  郎的朋友们都说郎的夫人是个仙女、美人,郎自己也一直这么认为。但当他看到玲后,觉得她比自己老婆漂亮多了。直观感觉,她应该比自己老婆要少几岁。好友小老王起身向打牌的四位朋友一一作了介绍,玲只是向大家礼貌性地微笑一下点了下头。小老王让她坐下玩牌,她推辞了,只是站着说了一会话,跟小老王借了本英国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小说《蝴蝶梦》,然后就告辞了。四人继续打牌,不知怎么回事,郎的牌艺发挥大失水准,不是拆错牌就是出错牌,能赢的牌却输得很惨。脾气向来以好著称的与郎搭家的朋友也忍不住责问郎:怎么这么打牌的呀!
  仅过了两天,周二,郎刚好有事到玲的单位,顺便去拜望一下她。她依然是那晚的发型,新娘似的美丽。只是她的眼光,清澈中夹杂着一丝幽幽的忧郁和寒意。这一点,细心的郎在初见的那晚就感觉到了。现在再次见她,在她的目光中依然感觉得到,尽管她礼貌性地微笑并起身为他倒开水。


  剛好玲也不忙,于是郎就和她聊了会儿。
  “你喜欢看国外的小说?”中文系毕业的郎文学素养不低。
  “谈不上喜欢,随便翻翻。”她平静地说。
  “前天晚上向小老王借的《蝴蝶梦》看完了吗?觉得好看吗?”
  “还没呢!想看了就看,不想看就放边上了。我是瞎看,说不出好不好的。”玲微笑回答道。
  “这是一部浪漫主义小说,畅销不衰。还有根据这部小说拍了一部同名的电影呢,还不错的。”
  “哦?你对文学有研究?”玲问。
  “哪里谈得上研究?只是比你早看了而已。前晚你借了这本书,我才提起这话题呢!好了,不打扰了,有机会也欢迎你到我办公室来坐坐!”郎起身告辞,见她没主动伸手握手的意思,自己也就没向她伸手了。
  玲送他到办公室门口。郎幽默地说:“送客止步!对了,如果你喜欢看书,我家有三毛整套的,我觉得她写得很洒脱,很不错,你随时可以来借。”
  “好的,先谢谢了!”玲客气地回答道。
  郎第三次见到玲是一周后的周六下午。那天,郎和夫人一起带着三岁女儿逛公园,发现玲一个人坐在一处椅子上盯着前面的永安溪发呆,以至于郎一家三口走到她面前了她还没有觉察。郎主动向她打招呼,并将自己的妻子、女儿向她作了介绍。女儿一声甜甜的“阿姨”,玲才说:“好可爱的小天使哟!”短暂说了几句话,郎和妻子、女儿继续走了。
  走远后,郎轻轻对妻子说:“我感到有点奇怪!“什么奇怪?”“我见到她三四次了,她总是这么一个发型!天天新娘一样!”妻子笑笑说:“我不也天天一个发型么?你怎么就不奇怪呢?”郎说:“这怎么会一样呢?她的发型明显是要做的呀!”
  随着时间的推移、见面次数的增多,郎心里的疑团越来越大。半年多了,不管什么时候见到玲,她总是这么一个不变的发型。终于有一次见到小老王时,郎忍不住向他提起心中的疑团。
  小老王听后叹了口气,沉默好一会儿,幽幽地说:“你还没听说吗?她爱人是公安的,英俊的小伙子。两年前,他们结婚。婚假还未满,她爱人接到紧急命令归队,在一次执行缉捕行动中,不幸……唉!两年了,她还摆脱不了这份悲伤啊!她曾和我说过,她爱人出门时,拥着她说,‘新娘子,你这一发型真漂亮!’这是他留给她的最后一句话啊!”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
其他文献
淡蓝色的雾霭中,肩挑米担的丁才迎面碰到早起如厕的地主周富贵。望着一年前还在他家做长工的红军战士丁才,周富贵那肉乎乎的脸上立刻堆满惊慌,拎着裤头掉头便跑。  丁才也跑。但百多斤重的米擔使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像这样要不了多久驻扎在村公所的保安队便会闻讯追来的!慌乱中丁才一眼看到村口竹林边的刘发家,于是挑着担子“膨”地撞进去,刘发是个没田没地的穷光棍,家徒四壁从不用闩门。  “谁?”刘发从屋角稻草堆里坐起
期刊
王波是我的朋友,他喜欢钻研,热衷于发明,脑子里装满了稀奇古怪的荒诞念头。因此他家里设有个小小的实验室,一有空便躲在里面捣鼓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  有一回王波到南方出差,途中与一位空姐发生了纠纷,惹得他很不爽。回来后,他怒气冲天地对我说:“航空公司实在可恶,我一定要想办法报复他们!”  “是吗?”我连头都懒得抬起来。  王波继续说:“我打算发明一种新药。”  我把头略微抬高了一寸。“一种能使人身上长
期刊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锦溪老街热闹了起来。  街南头有个陈家,祖上就住在这条街上,自个儿经营着一个米糕店,生意红火后,有人在街北头也开了个米糕店。  陈家特地叫人去做了一面大旗,上书“百年老店陈记米糕”。街不长,这旗一竖后,效果还真的不错,游客就冲着旗而来,生意依然很火。相比之下,那北头的店就冷清不少。然而吃过两家米糕的人,都说北头的米糕又松又软吃口好。有人说南头的陈记米糕是吃饱肚子的,而北头的才是吃
期刊
某皮鞋厂有三个岗位缺人,贴出了招工广告,共收到了150份简历,公司老板逐一审阅,最后确定15人来厂面试。  这天下午,15人无一缺席,排坐在会议室里。可大家等了一个多小时,仍没见到公司领导来面试,直到下午两点钟,老板才姗姗来迟。老板也不面试,只说了三句话,第一句“不好意思,让大家久等了”。第二句“你们大老远赶来,辛苦了,回去时每人到仓库领三双皮鞋,需要的话多领也行”。  第三句“一个星期后等通知,
期刊
高中三年,我暗恋着一个学画画的男孩子。这其中,是我全部的压抑与克制,怯懦与卑微。  迟慕西,迟慕西,迟慕西。这三个字和着我的心跳“咚咚咚”地一直回響,带着宿命般的绝望。  直到高考前夕。  有一天,阿静悄无声息地把他带到了我的面前。那时距离高考还有半个多月,我们的准考证刚发下来。  我认识阿静,阿静认识他,这层关系我很早便知,可在三年的漫长时光里,无论我多少次与阿静同进同出,硬是未吐露半句关于迟慕
期刊
盐罐子一直搁在饭桌靠墙的搁板上,这块小小的木板是专门放盐罐子的。  爷爷觉得,盐是世上最好的东西,每顿饭都离不开盐。  奶奶还在世时,每隔半月就会炒一次盐,那种廉价的粗盐,一粒一粒跟沙子一般。奶奶把火烧得极旺,锅底开始泛红眼见就要着了,剪开一袋盐,提着袋底,哗啦一下倒进锅里。盐粒在热锅里像跳蚤一样蹦跳着,噼里啪啦,下雪粒子一般。  奶奶静静地注视着锅里,不用铲子翻炒,只是静静地看着,她的眉角和目光
期刊
知了越吵越热,热沸了河里的水,热沸了岸上的一群老头。  我儿子要回来了!  一向沉默寡言的王大耳朵还没坐稳,就开了话匣子,这让老哥们很意外,一个个把目光投到他身上。  儿子昨晚打电话,说最近没生意,要带孙子回家陪我过几天。  不会和去年一样随口说说吧?  不会不会。王大耳朵又摆手又摇头。  我怕他说话不算数,特意追问了好几遍!儿子还说要多带些城里的稀罕货,到时请老哥们一起开开眼,长长见识。  王大
期刊
那是一场意外,十岁那年,我上学的路上横穿马路,被一辆大货车撞成腰部以下失去知觉,司机逃逸。  在县里医院治疗一段时间,不见好转,他带我在全国各大医院奔走,最后的结论是,只有坚持功能锻炼,才有可能奇迹再现,但是几率太小。  他对我说,听话好吗?上天需要你再次重生。我只是哭,别说重生,第一次的生命我都想放弃。  他开始给我做思想工作,为我聘请了好多护工,来照顾我,都因为我的身体残疾了,心理也就不健康,
期刊
我的朋友参加了贾医生的追悼会。贾医生生前是江城的一家私人诊所的坐堂名医。许多居民自发前往殡仪馆,他们都曾是贾医生的病人。  我的朋友跟贾医生的关系尤为密切,因为,他父亲最后的一段日子,就是贾医生上门治疗的。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贾医生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  病急乱投医,朋友的父亲去了多家医院,都查不出确切的病因。吃了好多药,打了好多针,都不见好转,索性卧病在家静养。有一夜,病发得厉害,就近唤
期刊
她很美,很洁净,如一朵莲淡淡地盛开。笑时,笑纹从脸颊漾开,一圈一圈,荡漾到腮边,到耳旁。那一刻,风静了,鸟儿也停止了叫声。一切,都那么安静美好。  她坐在树下,绣着鞋垫,一树桃花红了,两只长尾鸟叫着,叫活了一片春天。然后,她水汪汪的眼睛就望着远处,一直望向山的那边水的那边,望得很远很远。  村人说,她人大了,有了心思了。  村人说,找个婆家吧,女大不中留的。  于是,媒婆一个个进门,说张家的孩子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