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音乐教育家爱珀斯坦的中国发现之旅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bianni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促进中德两国在音乐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德国斯图加特音乐学院校方领导继3月访华后,将于6月25日再次赴中国进行德国音乐教育推广。
  
  


  音乐的发展趋势是
  
  经典与民族相融合
  3月的中国之行令德国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爱珀斯坦教授感触颇深,这次访问不仅充满了兴奋与新鲜感,带给他诸多思考,也促成了爱珀斯坦教授的再次访问,并通过斯图加特音乐预科班专门针对中国学生进行招生。
  作为德国著名钢琴家,他是凯默林大师的学生;作为一名艺术总监和指挥家,他担任过许多音乐节的组织者;而作为斯图加特音乐学院的教授,他培养了众多优秀的音乐人才。走遍欧洲的爱珀斯坦教授此次是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近年来,中国经济势不可挡的崛起,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中国热”在欧洲成为热门话题,这一切都令爱珀斯坦向往着能够亲身领略这个神秘古老的东方古国散发出的现代魅力。作为德国最古老的音乐艺术大学的教授考试委员,他此行的目的是了解中国的音乐教育,发现更多的音乐人才以及探索如何将中国音乐同世界音乐结合起来。
  爱珀斯坦教授所在的音乐学院——斯图加特音乐学院是德国最古老的音乐学院之一,该校一直以教授传统的古典音乐和教堂音乐见长。孕育出贝多芬、巴赫、勃拉姆斯等多位古典音乐大师的德国有着“古典音乐的故乡”的美誉,德国的音乐教育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上帝也喜欢音乐”,这是德国人的一句口头禅。作为德国最优秀的音乐学院,斯图加特音乐大学在培养人才上始终与时俱进,学校不仅注重传统音乐专业的教育,还紧跟时代潮流,开设了现代音乐课,进行新型音乐探索。斯图加特音乐大学的教学成果是值得骄傲的,在各种国际大赛上,斯图加特的学生频频获奖、成绩斐然。
  爱珀斯坦身为一名音乐教授也从未停止自己在音乐艺术领域的探索,他对中国学生说:“要走出国门,要从世界看世界。”音乐要发展,就不能停滞在效仿经典的阶段,本着这一理念,爱珀斯坦注重培养学生把民族音乐的要素与创作相融合,他认为:“未来音乐的趋势是经典与民族的结合”。中国音乐以其玲珑优美的独特的韵律吸引着爱珀斯坦,他十分欢迎中国学生到德国去学音乐,期待着中国音乐融入世界音乐这一美好愿望的实现。
  
  在高超技巧的基础上
  “更上层楼”
  
  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大师班授课回来的路上,爱珀斯坦和同行的双簧管演奏家尼古拉·施陶尔茨先生、女高音歌唱家尼娜女士都很兴奋。他们滔滔不绝地谈论着中国学生,他们精湛的演奏技巧和对作品出色的领悟力让教授十分欣喜。这次交流虽然短暂但是十分愉快,并且在教授和学生们之间建立了良好的默契,临别时,大家都感到依依不舍。在同中国的音乐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中爱珀斯坦教授发现中国学生的率真和质朴,以及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很困难的乐章到了这些还充满稚气的少年手里都显得娴熟自如。对于教学也是一点就透,但美中不足的是:中国学生技巧高超,但是他们对于音乐本身的理解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也许是由于文化差异,中国音乐学生普遍存在对作品的理解不够。音乐是情感的表达,不去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不能充分地把握和诠释作品。中国音乐教育的固定模式使得老师和学生往往将重点放在技巧训练而忽视了探讨和交流。错误的理解会导致学生在演奏方法和处理音乐情绪上的错误。
  令爱珀斯坦感叹不已的是,有这么好条件的学生,中国应该出更多国际水准的音乐家。这恰恰也反映出中国音乐教育的遗憾。中国的音乐普及率仍然很低,但这不仅是音乐教育的原因,学生自己也应该花更大的力气去了解音乐史,了解作者,只有也样才能使演奏水平更上一层楼。
  从爱珀斯坦接触的学生来看,器乐学生比声乐学生条件要好,很多美声唱法的学生存在着方法上的错误。存在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基于交流匮乏,接触了中国的音乐学生,爱珀斯坦教授更加希望他们能来德国深入学习音乐,好让这些学生成为中德交流的使者,让中国的音乐人才在国际乐坛上大展风采。
  
  音乐圣殿的大门已经敞开
  
  送行晚宴上,爱珀斯坦教授发出了诚挚邀请:希望更多的中国学生到德国,并表示他也要亲自带中国留学生。晚宴的气氛热烈而融洽,搭建音乐艺术交流的桥梁成了当晚的主要话题。
  为了让更多怀有音乐梦想的学子进入德国、奥地利等古典音乐圣殿学习,爱珀斯坦教授回到德国,马上促成了斯图加特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与德国哈尔博格学院(EHI)一同开办针对中国学生的音乐预科班的合作。预科班的德语课程在哈尔博格学院完成,在3个月的强化德语课后,学生每周到斯图加特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学习音乐理论和音乐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均由德国著名音乐学院教授和专业音乐教师教授。这为预科班学生创造了优越的学习条件。斯图加特音乐预科班为该大学与哈尔博格学院共同举办。预科班的音乐专业课和音乐理论课全部由斯图加特音乐学院专业教授/教师授课,专业课为一对一单独授课。预备班学员德语学习在哈尔博格学院完成,哈尔博格学院为学员提供学习、生活等全方位服务。预科班学员持有斯图加特音乐学院学生证,在使用教学设施(如琴房、图书馆等)以及其他享有条件与正式注册大学生相同。
  在哈尔博格学院,学生除了得到德语强化培训及大学专业预备课程的学习外,还通过全寄宿制的生活服务解除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使自己进入德国大学学习前在生活,文化,心理等方面得到充分锻炼与适应。这一点对未成年的艺术申请人尤为重要。
  这次招生由斯图加特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考试委员的著名钢琴家和指挥家爱珀斯坦教授(Prof. Bernhard Epstein)主考,招生专业包括:声乐、管乐器、弦乐器、弹拨乐器、钢琴、管风琴、作曲、指挥、爵士乐、教堂音乐。招生针对音乐学院附中及普通高中具备音乐才能,并立志学习音乐的学生。
  此次招生,将会向热爱音乐的学生敞开一扇通往音乐圣殿的大门,让进入国外著名音乐大学学习深造的梦想不再遥远。具体活动详细情况请浏览官方网站:中国艺术留学网:www.art-abroad.com
其他文献
1996年初秋,军乐团在北京音乐厅上演《世界著名进行曲舞曲音乐会》。《老朋友进行曲》、《凯旋进行曲》、《拉科奇进行曲》、《军队进行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等,一首接一首。音乐会结束了,观众们纷纷上台献花。就在这时,忽然停电,连应急灯也没有了,音乐厅内一片漆黑。场内一片哗然。  指挥于海刚从一名观众手中接过一束鲜花,“谢谢”二字还未出口,便发生了这一幕。他大声向乐队喊到:“我们来奏一首《拉德斯基进
期刊
美国已故著名音乐评论家哈罗德,经常随身携带总谱去听音乐会,将“出错的地方”标在谱纸上,避免乐评出来产生“争执”,这是一种做派,一种境界。一般乐评人很难做到。  我并不完全贊同,听一场音乐,将“挑眼”、“揪错”的注意力重点放在音符上,那样的“理性”,是“专家”和“学究”干的事,普通音乐爱好者欣赏音乐的目的与此大相径庭。大多数听众还是综合地、全面地、完整地去感受音乐的魅力。某些技术上局部的、偶然的枝节
期刊
编者按:  纵贯线组合成立之初就宣布成军一年就解散,一年来,他们进行全球巡演,到处吸金。所到之处受到欢迎的同时,也有人嗤之以鼻。一年时间已到,有报道称纵贯线在参加完12月31日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后,就将解散。对于这个年龄加起来好几百岁的组合,请看众人褒贬——    打通纵贯线    肯定派  纵贯线11月21日在北京首都体育馆开唱,年纪最长的罗大佑演唱过程中没看清舞台机关,瞬间掉落升降井,他歌声没
期刊
提起唐青石,熟悉的人都知道,他自幼才能出众,酷爱音乐,是一位音乐艺术的“拼命三郎”。早年的唐青石在四川音乐学院学单簧管,不久又随高为杰学作曲,随熊冀华学指挥。几年后,三位老师均看中了这位学生,纷纷劝导他在自己所教的专业上继续深造。数年后唐青石来到当时的峨影乐团担任单簧管演奏员。上世纪80年代初,一个偶然的机会促使唐青石进入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研读,他得以在老指挥家曹鹏的门下进修,同时还受教于另一位指
期刊
5月12日,汶川地震一周年,当晚,北川羌族歌舞团赴京“5·12”周年感恩汇报演出诗画歌舞《风从羌山来》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上演。这台由绵阳艺术学院和北川羌族歌舞团联合演出的原创剧目,在一幅浓郁斑斓的羌民族文化画卷中,表达出北川人对全国人民的感激之情和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序曲《羌祭》为演出启幕。祭塔旁敲响羊皮鼓,是为了追念阴阳相隔的兄弟姐妹,再打开咂酒坛,祭奠远在天堂的父老乡亲。人们用羌族的古老习俗
期刊
2009年9月30日,赵本山脑血管病发作,牵动亿万观众的心。还好,经在上海某医院的救治,赵本山康复出院。事后赵本山说:“太玄了,再多一头发丝,就失明,两头发丝就植物人。幸亏抢救及时。”  赵本山在小品里演过盲人,演过半植物人,我真不希望他假戏成真,他给别人喜剧快乐,自己却悲剧谢幕。这样的人有。在法国一家“三甲”医院里,一位名医接待一个中年重度抑郁症患者名医说:“吃什么药都不好使,你该看德奈的喜剧。
期刊
开创中国乐团海外商演纪录    在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周年之际,中国作曲家郭文景以此为主题的打击乐协奏曲《山之祭》感动了欧洲数万名音乐爱好者。5月16日,这部作品的委约者和首演者北京交响乐团,圆满完成第4次赴欧巡演载誉回京。该团音乐总监谭利华激动地表示,在金融风暴和甲型H1N1流感双重夹击下,此次北交欧洲商业演出,无疑是中国音乐界应该为之骄傲的一个奇迹,开创了中外交响乐团异国巡演的新纪
期刊
11月20日晚,“传奇女伶”萨顶顶第二张个人创作专辑《天地合》全球首唱会在北京华彬剧场上演。   萨顶顶首先演唱新专辑第一主打歌《天地记》,唱腔依旧极具辨识度,彰显禅意的舞蹈带领听众进入天地和谐万物生长的意境。萨顶顶不时即兴表演原创的“自语”,与乐手交流。随后的《石榴女人》、《绿衣女孩》、《自由行走的花》、《小树大树》四首歌曲富有穿透力的声线将萨顶顶的唱功展现得淋漓尽致。《希然宁泊·自省心经》的首
期刊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曾挂在几代儿童的嘴边。5月14日,创作这些歌曲的国家一级作曲家潘振声,因患脑血栓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77岁。除了《一分钱》和《春天在哪里》,潘振声一生还创作了《小鸭子》《好妈妈》。这个为我们带来无数欢乐的“一分钱爷爷”,生前嘱咐不要在自己的追悼会播放哀乐,“我死了就放《一分钱》和《春天在哪里》吧”。5月20日
期刊
四川 青川废墟响起《安魂曲》  5月11日14点28分,四川省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一片肃穆,一曲莫扎特的《安魂曲》缓缓奏响,由重庆西南大学交响乐团与四川省音乐家协会、重庆市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感恩奋进 走进青川”送文化下乡活动缓缓拉开序幕,300余师生演绎了一场以“祭奠遇难同胞,感恩伟大祖国,自强奋进重建家园”为主题的专场音乐会。  音乐学院师生动情演奏了《安魂曲》《生命》《让希望在废墟中诞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