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出来的“中年危机”

来源 :党员生活·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v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声称遭遇了“中年危机”。有专家认为,这些年轻人的“中年危机”既是主观化的,也是被放大了的,是自己吓自己。
  三十而立?
  为了早日实现财富自由的人生目标,在北京某机关工作的小王已尝试过很多种道听途说而来的“致富捷径”。
  他在工作之余开过一家售卖家乡特色小吃的微店,大张旗鼓地准备了厨具、食材、全自动真空包装机和漂亮的礼盒,无奈销量不佳,这次创业轰轰烈烈地失败了。他也炒过股,可偏偏在2016年的市场最高点入市,刚进去就被套牢,直到现在还没有回本。最近,小王在研究区块链,想在近几年火得一塌糊涂的虚拟货币市场上捞到“第一桶金”。可从事互联网金融工作的朋友小李告诉他,如今的虚拟货币市场瞬息万变,如果不是专职去做,很難赚到钱。
  古人说“三十而立”,即将过30岁生日的小王充满了紧迫感。他渴望靠自己的能力买更大的房子,过富足安逸的生活,娶漂亮的女孩做妻子,这一切都需要足够的经济基础。虽然年龄不大,但“中年危机”式的焦虑和倦怠已经浮现在小王的神色里。
  在小王眼中,工作光鲜、月薪数万元的小李是让他羡慕不已的“金领阶层”,但小李说,自己也面临“中年危机”的压力。
  小李经常加班到半夜,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刚买了第二套房子,月供像提醒他不能松懈的“紧箍咒”。妻子腹中的孩子即将诞生,买奶粉、尿不湿、请保姆,样样都是新的开销。更让他焦虑的是,他今年已经33岁了,还没有跻身管理层。
  某科技公司的招聘官海伦·何对这样的压力心知肚明。老板告诉她不要招聘年龄超过35岁的人,因为大多数30多岁的人已经结婚,不得不照顾家庭,无法集中精力做高强度的工作。据报道,在许多行业,大龄从业者普遍面临压力,在科技行业尤其严重。很多科技公司比海外竞争对手发展得更快,原因可能就是“通过人来解决问题”。很多互联网公司实行“996工作制”,也就是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海伦·何在一篇网络帖子中写道:“在人力资源工作中,我发现30岁的人已经开始出现中年危机了。”
  在招聘网站上,有成千上万条招聘信息要求求职者的年龄小于35岁。一家旅游网站的销售岗位要求应聘者年龄在20岁到28岁之间;北京一家科技初创公司的前端开发人员职位,宁愿放松学历要求也不放松年龄要求,“如果超过30岁,就请别再申请了”。
  “成功的标准”太多
  有心理学家认为,在30岁到50岁之间,人们开始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幸福感会显著下降。当人们接近中年时,许多人开始敏锐地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越来越多的人担心自己无法实现目标。
  此外,在这段时间里,人们处在结婚、组建家庭、贷款买房的关键时期,可能经历离婚、失业等意外冲击,他们对自己的人生选择、价值观和信仰缺乏信心。
  在当下的中国,上述往往在40岁左右降临到人们头上的压力,正在困扰处在人生黄金时期的“85后”和“90后”。
  对大多数女性而言,婚姻是一道分水岭。
  结婚前,小涵始终觉得自己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女生。她全国各地四处出差,一有闲暇就呼朋引伴胡吃海喝。她购置行头花起钱来毫不手软,每年过生日都自称“18岁少女”。
  可一旦跨过结婚这道门槛,属于中年人的烦恼便汹涌而至。她今年30岁,和丈夫每个月的收入为2万多元,却有两台“碎钞机”——大女儿3岁,第二个孩子即将出生。购买学区房是奢望。
  有媒体总结了中国年轻人提前陷入“中年危机”的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在工作的黄金时期,很多人会遇到能力瓶颈和晋升瓶颈。能力有限,记忆力减退,跻身管理层后即使拼命工作也很难继续晋升。有人因此另谋高就,有人因压力大而把身体搞垮。
  第二是子女教育。学历高低对将来的就业影响很大,父母往往为孩子到哪所学校念书煞费苦心,如果孩子成绩不理想进不了名校,还得花费巨资给他们补课。
  第三是经济。如今中国人的收入增加,月入万元并不新鲜,但物价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薪水上涨的满足感,人们会不自觉地拿自己与更富裕者进行对比。
  一些社会舆论对“成功”的炒作和渲染,也在无形中加大了年轻人的负担。年轻人本来就面临着相当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而舆论往往将“到了这个年龄,就应该如此这般(如有钱有地位等)”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成功的标准”越来越多,年轻人愈加容易陷入“中年危机”。
  被放大了的“中年危机”
  新华网进行过一项在线调查,近60%的“90后”被调查者承认自己有“中年危机”的相关症状,比如焦虑、担忧、不开心。部分受访者抱怨收入低、工作压力大,许多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危机感会直接表现在情绪上。
  “现在是时候独立了,但我很不自信。我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父母安排的。”一位大学刚毕业的网友如是感慨。
  “我感到巨大的压力和失落,因为我不知道未来的生活该走向何方。”一位网友写道,“我听说过很多成功的故事,觉得我的生活一无是处。”
  上海心理咨询师林宏杰表示,中国的“千禧一代”有着丰富的职业和生活机会,但他们对生活、工作和爱情都抱有相当高的期望,也为寻找生活的意义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杨雄认为,当下这些年轻人的“中年危机”,其实是一种类似“人到中年力不从心”的疲劳感和焦灼感,是一场“社会化后的心理危机”。
  杨雄表示,现在这些年轻人的“中年危机”既是主观化的,也是被放大了的,是吓出来的。其实,不必自己吓自己——年龄不是问题,年龄讨论只是焦虑的出口。杨雄建议年轻人正确对待年龄的界定,正确接纳自己,踏踏实实地奋斗,这才是面对所谓“中年危机”的正确方式。
  摘自《中国青年报》
其他文献
11月15日,数字货币市场经历了再一轮的“血洗”,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纷纷跌幅达到15%左右,在市值排名前500的加密数字货币中,许多币跌幅超过20%。  接着,11月19日和20日,市场再次出现崩盘式的下跌,比特币两日跌幅分别达到8.67%和13.29%,报收4860美元/个附近,创下今年以来新低。  其实比特币已经经过了两次腰斩,以2017年最高点2万美元起计,比特币跌破5000美元,相当
期刊
201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  2012年11月8日-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大会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明确要求。  2013年  中央首次召开城镇化工作会议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于
期刊
2135亿。时针定格在24:00:00时,今年天猫双11的成交额创下了新纪录。  淘鄉甜的五常大米在双11的前十秒卖出了100万斤,首次参加天猫双11的湖北秭归脐橙日销量达到了年产量的三分之一。借助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价值高达45亿的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田园去往餐桌,农村和城市被这样连接到了一起。  如果说农产品的热销只是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关系,那么农村淘宝正在尽力让农村和城市的连接变成双向。在湖南
期刊
依靠发达的铁路网络,长三角居民跨越双城的生活变得更便捷,而交通的互联背后,带动的可能是一个产业。  每天一起赶地铁、火车,同行的人彼此会打招呼、加微信,他们有个名叫“铁道游击队”的朋友圈……  在上海,有一群像候鸟一样的人。他们居住在无锡、常州、昆山、杭州等上海周边城市,每天迎着第一缕晨光乘上高铁,驰骋100多公里到上海上班,晚上下班乘高铁返回家中。他们的生活、休闲娱乐、孩子上学、文化享受、旅游度
期刊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每当在电梯里遇到领导,这句歌词就成了基层公务员小周的心声,特别是在单独遇到领导时,自己本来就内向,领导话也不多,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对话:“迟到啦?”“嗯。”“下班了?”“嗯。”那叫一个尴尬。等电梯加上乘电梯的两三分钟的时间里,小周感觉周围空气都凝固了,所以要是远远看见领导进了电梯,他能躲就躲,宁愿等下一趟。  还有更夸张的,有次笔者和几名领导一起乘电梯下楼。正值下班时间,电
期刊
其实,平日里不会特别关注手机快递即时查询,只因今日这个快递令我心绪不宁。明日体检,得起个大早,半夜10点前得爬上床。所以早早吃饭大口喝水,最后一件要处理的事就是“等快递”。于是,就在手机上看这个骑车的“小人”,估算着包裹晚上7点前能进家门。  然而,突然间,这个小人随着窗外的雨势渐猛而停滞不前了。小人还在,只是原地不动,就在距离2.4公里处的某某小区。估计此小区包裹多,快递小哥得在里面兜一圈,看电
期刊
企业:  吴嘉文是杭州一家数据科技类公司创始人,今年七月的一天夜里,他做出裁员50%的决定。  “公司形势不容乐观,”他说,现在他手上的钱都只能花三个月,如果再推迟裁员,可能让公司倒闭。  但他就是下不了手。  公司不大,但每个员工都是他亲自招进来的;另外,一旦裁员,剩余员工的工作量会陡然加大,容易造成人心不稳。  “我真正下定决心,是因为阳明心学的一句话,当生则生,当死则死。”吴嘉文说。“在关键
期刊
生活的英雄主义还在于,经历了无数苦难之后依然向往幸福,目睹了无数次的道德沦丧之后依然坚守善良,生活在一个秩序混乱的年代依然守护做人的尊严。  作 者:[美] 卡勒德·胡赛尼 著  译 者:李继宏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  《灿烂千阳》以阿富汗几十年战乱的揪心历史为背景,以两位阿富汗女性玛利雅姆和莱拉苦难的一生为主线,用细腻而朴实的笔调描述了战乱中阿富汗人民的悲惨生活,并巧妙地呈现出爱
期刊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及随之而来的养老问题,“零工经济”对个人和社会来说或许都是良方。  老年人比年轻人更享受工作  西尔维娅·哈勒66岁,住在英国伦敦。她原本有一份让她自豪的工作——为老年人和残疾人组装家具。今年2月,她被公司裁员了。  一天,朋友告诉她,有个名叫“TaskRabbit”的App,在上面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短期工作。她动了心,在手机上安装了这个应用程序,花了点儿时间学会了注册账户
期刊
姥爷自幼父母早逝,由长兄长嫂带大,父亲的叔伯兄弟供他念完了私塾,由于聪敏好学,青年时代争取到了留学苏联的机会。  留学期间,痔疮复发,遂去医院看病。看完病,一个壮硕的苏联女护士将医生开的药溶解在一个硕大的脸盆中,然后用俄语命令姥爷脱裤子坐浴。  一个读私塾出来的“老学究”,信奉“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讲究“男女授受不亲”,怎么可能当着女人的面脱裤子呢?姥爷摇头,佯装听不懂俄语,并找机会准备开溜。人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