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毒性心肌炎病程早期有种酶升高已众所周知,但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功酶(LDHi)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变化规律及用于并发症的鉴别诊断报道较少见。为了探讨LKH及LKHi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我们观察了11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7例急性心梗(AMI),28例仅有早搏、心律失常,而无其他证据的非心肌炎病及57例健康人的血清LDH及LDHi,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象:118例病毒性心肌炎,男60例,女58例,年龄7岁以下40例,8~15岁35例,16~25岁14例,26~40岁20例,40岁以上9例,病程1~160天。
实验方法:血清LDH总活性测定,选用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的试剂盒,方法为速率法。
酶促反应:
L-乳酸NAD+丙酮酸+NADH+H+
NADH在340mm处有最大吸收峰,在340nm波长下测定NADH上升率,即吸光度增加的速率,即可测出LDH的活力,用CiBa-560全自动分析仪测定。
LDHi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离[1],用GM-5型光密度计扫描。
结果与讨论
正常参考值:57例健康者清LDH总活性为114~240U/L, =184.8±50.4;35名健康人血清LDHi:LDH1为(30.4±4.0)%,LDH2为(38.4±4.0)%,LDH3为(20.3±2.4)%, LDH4为(7.4±2.5)%, LDH5为(5.4±3.2)%, LDH1 /LDH2为0.82;LDHi正常分布顺序为LDH2>LDH1>LDH3>LDH4>LDH5。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与其他疾病酶谱比较:11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与87例AMI及28例非心肌炎病患者的血清LDH及LDHi测定结果比较表明(表1),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LDH活性与健康人、非心肌病患者基本相近(P>0.04),同AMI患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有血清LDHi谱的特点与健康人、非心肌炎病患者则有不同,病毒心肌炎患者LDH1/LDH2与健康人、非心肌炎病患者LDH1/LDH2比值有非常顯著的差异性(P<0.01),病毒性心肌炎同AMI血清LDHi谱相比,虽酶谱顺序一致,均为LDH1>LDH2>LDH3>LDH4,但后者血清LDH1活性为43.8%,明显高于LDH2,其LDH1 /LDH2比值仍有显著差异(P<0.01)。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LDHi变化与病程的关系,均在入院后测定LDHi(表2)。
病毒性心肌炎与LDH1/LDH2比值改变的关系:11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LDH1/LDH2>1者有90例,占75.8%,其平均比值为1.2;比值<1者28例,占有24.2%,其平均比值为0.85;有1例LDH1>40%。
病毒性心肌炎并发症时LDHi的改变:118例中,20例有并发症,血清LDH及LDHi的改变如表达式3.7例合并心衰患者中有1例LDH5高达40%,而LDH2相对降低为20.8%。[CSX]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病程早期LDH1增高明显,持续时间较长,以后随病程延长其升高率逐渐下降,LDH1 /LDH2比值>1者为77.4%,因肺部组织中LDHi以LDH3为主,肺部感染时受炎症刺激,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LDH3释放入血,当合并肺部感染时,患者伴有LDH3升高。
资料与方法
对象:118例病毒性心肌炎,男60例,女58例,年龄7岁以下40例,8~15岁35例,16~25岁14例,26~40岁20例,40岁以上9例,病程1~160天。
实验方法:血清LDH总活性测定,选用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的试剂盒,方法为速率法。
酶促反应:
L-乳酸NAD+丙酮酸+NADH+H+
NADH在340mm处有最大吸收峰,在340nm波长下测定NADH上升率,即吸光度增加的速率,即可测出LDH的活力,用CiBa-560全自动分析仪测定。
LDHi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离[1],用GM-5型光密度计扫描。
结果与讨论
正常参考值:57例健康者清LDH总活性为114~240U/L, =184.8±50.4;35名健康人血清LDHi:LDH1为(30.4±4.0)%,LDH2为(38.4±4.0)%,LDH3为(20.3±2.4)%, LDH4为(7.4±2.5)%, LDH5为(5.4±3.2)%, LDH1 /LDH2为0.82;LDHi正常分布顺序为LDH2>LDH1>LDH3>LDH4>LDH5。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与其他疾病酶谱比较:11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与87例AMI及28例非心肌炎病患者的血清LDH及LDHi测定结果比较表明(表1),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LDH活性与健康人、非心肌病患者基本相近(P>0.04),同AMI患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有血清LDHi谱的特点与健康人、非心肌炎病患者则有不同,病毒心肌炎患者LDH1/LDH2与健康人、非心肌炎病患者LDH1/LDH2比值有非常顯著的差异性(P<0.01),病毒性心肌炎同AMI血清LDHi谱相比,虽酶谱顺序一致,均为LDH1>LDH2>LDH3>LDH4,但后者血清LDH1活性为43.8%,明显高于LDH2,其LDH1 /LDH2比值仍有显著差异(P<0.01)。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LDHi变化与病程的关系,均在入院后测定LDHi(表2)。
病毒性心肌炎与LDH1/LDH2比值改变的关系:11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LDH1/LDH2>1者有90例,占75.8%,其平均比值为1.2;比值<1者28例,占有24.2%,其平均比值为0.85;有1例LDH1>40%。
病毒性心肌炎并发症时LDHi的改变:118例中,20例有并发症,血清LDH及LDHi的改变如表达式3.7例合并心衰患者中有1例LDH5高达40%,而LDH2相对降低为20.8%。[CSX]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病程早期LDH1增高明显,持续时间较长,以后随病程延长其升高率逐渐下降,LDH1 /LDH2比值>1者为77.4%,因肺部组织中LDHi以LDH3为主,肺部感染时受炎症刺激,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LDH3释放入血,当合并肺部感染时,患者伴有LDH3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