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鼻咽通气管与多道睡眠仪相结合的方法判断上气道阻塞部位的临床价值。
方法符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诊断标准患者47例,第一夜用澳大利亚Compumedics公司生产的Somte型号多道睡眠仪监测;第二夜整夜佩戴鼻咽通气管,同时行多道睡眠图(PSG)监测;第三夜行睡眠监测及上气道阻塞定位系统ApneaGraph监测。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20次/h且降低幅度≥50%作为鼻咽通气管治疗成功的标准,分为治疗成功组及治疗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PSG数据及ApneaGragh数据;研究佩戴鼻咽通气管时AHI与ApneaGraph下部AHI(指由下部阻塞即舌后区阻塞造成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及下部阻塞构成比的相关性。以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47例中42例完成监测,佩戴鼻咽通气管时,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SaO2低于0.90时间在睡眠总时间中的构成比均有明显改善(P值均<0.001)。69.0%(29/42)达到治疗成功标准。治疗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LSa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0,P<0.05);两组患者的上气道下部AHI比较Z=-3.252,下部阻塞构成比比较t=-4.556,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佩戴鼻咽通气管时的AHI与ApneaGraph测定的下部AHI及下部阻塞构成比相关系数分别为0.616和0.526(P值均<0.001),呈正相关趋势。
结论鼻咽通气管与PSG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判断上气道阻塞部位,可以作为一种简易的整夜定位检查手段,了解患者是否有舌后区阻塞,给舌后区手术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