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成长性文献综述

来源 :当代经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bornfd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是经济系统的单元和细胞,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载体,而成长性是企业的灵魂,是衡量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本文收集国内外公司成长性研究相关文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研究公司成长性主要受那些因素影响;另一类是如何评价公司的成长性。通过这两个方面来总结和对比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以后的研究创新方向。
  关键词: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评价方法
  
   成长性是预测上市公司未来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上市公司成长性的研究,上市公司管理层可以顺利的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做出更有效的投资决策。因此,对上市公司成长性的研究显得十分的重要。
   国内外企业成长性的研究主要是从两方面来研究的,一方面是企业的成长性基础理论,即企业的成长性主要受那些因素影响;另一方面是对公司的成长性如何进行评价。在对公司成长性的评价过程中,由于对影响因素的理论认识不同,从而相应的指标体系的构建自然也会不同,由于评价的方法也会存在差异,研究的结果也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1.国内外上市公司成长性因素理论
  1.1国外上市公司成长性因素理论
   科斯(1937) 他认为企业的市场交易费用与市场发达程度是呈现反向关系的,通过企业家权威来支配资源的方式可以减少企业市场机制的交易费用,而节约交易费用则是企业成长的动力源泉。但是节约交易费用的同时则会同时使管理费用增多,企业是否增长则取决于交易费用和管理费用的两相比较。钱德勒(1977) 认为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突破了原有制度的局限,企业内部层级制管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即垂直级管理结构促使企业的管理目标成为追求管理者阶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这种变化就是企业的成长性与管理者具有密切关系,同时他还认为企业的多元化也是企业成长的重要原因。潘罗斯(1959) 《企业成长论》建立了一个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成长的分析框架,认为资源和能力是构成企业发展的原因,揭示了企业成长的内在动力,奠定了现代企业成长的理论基础。
   1.2国内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理论
   杨杜(1995)在《企业成长论》中认为企业的成长不仅是量的增长,而且还要包括质的变化。他把经营资源作为研究的关键,从其数量、结构、性质、支配主体等方面来探讨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并且特别强调企业中未充分利用的资源是企业成长的关键所在和动力源泉。同时,他给出企业成长的三点规律:成长模式、非均衡成长模型、复合经济模型。张林格(1998)认为杨杜的两维空间模型仅仅从规模经济和多样化经济两方面来考察企业的成长性,而没有考虑到竞争者因素。他认为,企业若想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就必须要考虑替代产品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产业竞争对手及顾客和供应商的讨价和还价的能力。他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企业成长的三维空间模型,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三维空间模型进行了描述。惠恩才(1998)从宏观总结和微观财务两个方面对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影响因素作了初步的分析。他认为影响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基本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前者包括上市公司在同行业中具有的优势、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上市公司的决策体系及开拓精神和上市公司的产品优势;后者包括上市公司的市场需求状况、上市公司的特殊优惠政策及其独特优势、国家的宏观调控及政策倾向、上市公司的集团控股优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表现在盈利能力、利润相对额、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增长率和市盈率之比上,且又对各项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吴世农、李常青、余玮(1999),认为影响企业成长性的因素主要是:市场开拓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效率、偿债能力以及成本控制水平。从理论上提出了上市公司的真正的成长是 ROE 大于资本的平均成本和净利润的增长。纪志明(2005)利用横截面数据的计量分析,通过对 763 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认为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对公司的成长具有显著地影响。同时,固定资产投资、股权结构、企业规模和财务杠杆等都对企业的成长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国内外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理论
  2.1国外企业成长性评价理论
  Gibrat(1931) 被认为是最早研究企业成长性的经济学家,他认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成长率并不会因为规模不同而有所差异。第一次提出了公司规模及增长之间的动态模型—均衡效果法则,即公司的增长速度独立于其在观察期的规模。Welle (1974)从管理、市场、技术财务四个方面构建风险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管理是最核心的因素。Ardisshvili、Delmar 等人(1997)认为雇员人数、产出量、市场份额、资产额、营业收入、利润额是影响企业成长性的主要因素,并因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来验证企业的成长性。Karl Lundvall 和 George E.Battese(1999) 通过对不同产业中企业技术改进与成长关系的研究,认为企业的规模与技术效率存在高度正相关性。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规模来提高技术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成长。Erkki K.Laitinen (2002) 以 93 家芬兰高技术企业作为样本构建了由竞争力、财务表现、生产要素、成本、产品、作业、收入等 7 个指标评价体系,来评价企业成长性的强弱。
  2.2国内企业成长性评价理论
   吴世农、李常青和余玮(1999)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以沪深两市 200 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企业的多指标评价模型。该模型以资产周转率、期间费用比率、销售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及负债比率作为评价指标,来有效地评价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姜艳、杨学冰 (2001)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将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主营利润和净利润作为经济效益的规模,总资产利润率和净资产利润率作为资本利用效率。对上市的十七家钢铁公司的成长模式进行实证研究,从而来判定钢铁公司的成长性的高低。岑成德(2002)通过设计二十个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经营现金流量、主营业务收入、主营收入净现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率、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主营业务利润率、每股收益、每股主营业务利润、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现金获利能力等指标来对广东 117 家上市公司成长性进行分析。李延喜、巴雪冰(2006)选取 2004 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研究样本进行了分析, 从盈利能力状况、偿债能力状况、资产运营状况、投资报酬状况、发展潜力状况五个方面选择了十六个财务指标来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并得出了企业成长性综合评价模型。赖国毅(2007)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上证 180 指数成分股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编制的深证 50 指数成分股作为样本股票以净利润增长率作为上市公司成长性代表指标,通过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经济环境、行业特性和企业特点三要素 21个指标进行归类,将其归纳为 7个不相关的综合因子,即行业特性因子、宏观经济因子、资本结构因子、规模因子、股权结构因子、股利政策因子和惯性因子,并以此构建上市公司成长性的评价模型。符林、刘轶芳、迟国泰(2008)运用距离判别法,以现金实力、资产增长率、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偿债能力五项指对 11个行业 411 家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来计算企业的成长性得分,从而把企业分为成长性和非成长性两类。
  3相关文献的评价
   国外企业成长性理论主要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而我国企业成长理论主要是对西方理论的继承和推广。国内外学者们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因素,这些理论则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及理论指导,从不同的角度为企业成长性的研究提供理论源泉。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企业成长理论的“丛林现象”,使各种观点之间缺乏统一性的认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企业成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注重理论的通用性而忽略了我国的特殊国情,因此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完全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成长性研究。尽管关于上市公司成长性的理论已涉及到公司的各个方面,但是国内外关于上市公司成长性的评价大多是从财务角度来建立指标评价体系,主要是因为很多影响因素无法或是很难量化,在指标设计过程中也很难的正确的表述。关于上市公司成长性的评价方法也很多,但很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要么就是单一,要么就是不全面。有的指标评价体系也没有考虑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大多指标都没有考虑风险因素对成长性的影响且对于动态财务评价指标的评价不足。
  
  参考文献:
  [1]Penrose E.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9,253-264.
  [2]Solvay J, Sanglier M.A model of the growth of corporate Business Reviewproductivity [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1999 (7):463-481.
  [3]吴世农、李常青、余玮:《我国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判定分析和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1999(4):49-57。
  [4]李延喜,巴雪冰.企业成长性综合评价方法实证研究[J].大连理工学报,2006(9):1-6.
  
其他文献
摘要:为全面客观评价军校学员对院校饮食保障社会化的满意程度,文章选择了3个方面共12个评判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体系的权重,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多层次模糊综合满意度评价模型和体系。通过模型建立及实证分析,得出军队院校饮食保障社会化在注重伙食质量的同时,要注重服务质量和卫生质量的统一,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军队院校;饮食社会化保障;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引言  不断
期刊
摘要:美元是全球核心货币,美元指数走势对我国经济影响极大。本文运用计量方法,对近四年来美元指数与上证指数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证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并提出接了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美元指数;上证指数;相关性    一、文献综述  美元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美元指数走势深刻影响我国经济,并与上证指数——相互联动。国内外学者对美元指数变动影响股票市场有多角度研究。Franck和Yon
期刊
摘要:预算规范承诺作为预算责任人与预算管理的纽带,是预算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文化影响个体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影响个体的态度,态度进而影响个体的行为。预算规范承诺作为一种态度受文化的影响,不同的文化下,预算规范承诺的表现不同。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对预算责任人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预算规范承诺水平,有助于更好的提高预算效用。阳刚气质与阴柔气质是文化的一个维度。本研究认为阳刚气质社会中,预算责任人有较高的
期刊
摘要:乳品行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不仅产业链长,而且环节多,涉及多个产业,其链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问题,都会影响整体供应链的正常运行。新疆是一个乳制品生产和需求极大的地区,近年来乳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影响新疆乳品行业的发展,文章针对新疆乳品行业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应急管理研究,目的在于帮助新疆乳品行业不管在平时还是在危机事件发生时都很好的预防和应对应急事件。  关键词:新疆;乳品;供应链
期刊
摘要: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重大科技合作国际化趋势明显,需要全世界共同应对的重大科技问题不断增加,对于重大科研项目,个国家之间的合作实在不行。并且者已经成为促进重大项目发展的的重要环节。对于我国而言,大型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越来越多,因此,对于各国间的经济合作,经费如何监管成为重要的问题。本文从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出发,探讨并提出了建立项目经费管理中心、强化科研项目预算管理、设立
期刊
摘要:高校科研经费的快速增长,但科研经费的不合理利用严重影响了科研工作的效率。科研管理者在管与不管,如何进行管理等方面存在被动性,科研人员对经费使用的限制以及科研成果不被认可而存在不满。如何有效进行科研经费管理,已经成为各大高校进行科研管理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了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效率提供新的指导方向。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问题;对策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巨增,大学生就业形势已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严重的供需矛盾,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大学生就业偏好单一、传统是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大学生择业偏好的影响更甚。偏好热门职业,偏好经济发达地区,薪酬期望值过高 ,偏好稳定职业,这些表现都无一例外的说明,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从就业观念开始着手改变。基于此,我们通过科学的抽样调查、统计分析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武警部队参与突发事件的类型、性质和特点,提炼出突发事件的指标体系,以新疆自治区鄯善县暴力恐怖袭击案为例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得出突发事件的严重等级,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达到完善国家应急预案体系的目的。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突发事件;分级评价    近年来,境内外“三股势力”打着建立“东突厥斯坦国”的旗帜,极力从事各种暴力恐怖犯罪活动
期刊
摘要:“一对一营销”是现代企业为适应竞争不断加剧、顾客个性化需求日益凸现的市场环境,在高新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下,创造出的一种网络时代的营销新模式,它是对传统营销观念的变革和发展,企业要有计划地加以实施。  关键词:一对一营销;学习型关系;实施步骤    21世纪,企业的经营行为将会面临持续的高新技术的冲击和顾客消费理性程度提高的挑战,其经营环境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市场的饱和、商品同质化及生命周期缩短
期刊
摘要:本文按时间顺序将最优货币区理论研究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之前,这一阶段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对最优货币区形成标准的讨论上;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最优货币区的成本收益分析;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理性预期、标准内生性理论,一般均衡模型等新的研究方法的引入,使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研究被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