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信息化一直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国家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挖掘内部审计的潜力,充分发挥其职能是每一位审计工作者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也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所面临的风险也将呈现多样性,出现一些现阶段无法预料的、新的风险,我们的防范、控制措施也必将随之变化。近几年来,各级财务部门都在使用统一的通用会计核算系统,因此,开发应运相应的审计软件对实现企业内部审计手段现代化和电算化极具实践意义。企业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企事业单位及其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性和效益状况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可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在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上级部门和本单位的规章制度,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2002年2月,我们完成了与通用会计核算系统相衔接的审计软件的开发并投入运用。该软件系统立足于本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以会计基础数据为起点,追踪和穿透会计电子数据的形成过程,对会计电子数据进行实质性的电算审计,强化和改变了现有审计技术和程序,为审计人员提供标准、可靠性强的信息和高效的工具,内部审计人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财会电算化人员的依赖性。虽然现阶段还处于辅助审计阶段,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强化了审计手段,降低了审计风险,使电算审计技术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
二、信息化发展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一)信息环境下审计创新的必要性
在今天,电子办公、网上交易已广泛开展,财务软件、管理软件和工程软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被审计数据的隐蔽性、支付手段的多样性,使内部审计工作面临新的考验。信息化给企业内部审计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更重要的是为内部审计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审计工作者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以积极的态度迎接铁路信息化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充分认识到这是一项涉及审计观念转变、方式转化、干部队伍结构调整、人员知识结构优化的深刻革命,只有敢于创新,坚持创新,才能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领导要高度重视并强力支持
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的内在功能是监督、评价、维护和促进,没有领导的支持,要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很难想象的。要坚持一把手管审计,强力支持审计创新,高度重视审计结果的运用。在建设电子办公系统时,充分考虑审计工作的特点,方便内部审计人员对数据采集和经济活动监督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同时企业要加大对审计的投入,不仅要注重硬件投入,更要注重人员的发展,要为审计人员提供各种培训、进修和研讨的机会,不断优化审计人员素质结构。
(三)积极探索审计方法的创新
审计对象的信息化,客观上要求审计部门的作业方式必须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倘若我们在审计工作中,仍如以往浪费大量时间手工翻阅纸质的账册、凭证,难免使审计工作中的检查风险大大增加,审计的质量也将受到影响。因此,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借助于计算机辅助审计,这样既可以使审计人员从繁重的简单劳动中解脱出来,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需要逻辑思维和定性分析的问题上;更可以凭借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自身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和延伸审计范围,提取审计证据。审计部门不仅要发挥计算机“计”的作用,更要高度重视计算机“审”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计算机审计的威力。计算机辅助审计离不开审计方法的创新,企业内部审计要改变单纯依赖观察、比较、分类等进行审计的老办法,要在内部审计中运用结构方法、数学方法、统计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方法,并逐步向国家“金审工程”总体目标的三个转变靠近,即: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
(四)培养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审计队伍
目前人才短缺是制约企业内审工作发展的关键所在,一部分审计人员由于年龄偏大,业务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对应用计算机不感兴趣;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知识更新培训的不足,许多审计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计算机应用水平及相关技能无法得到同步提高,计算机应用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上。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展信息知识培训,例如请专业老师集中授课,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改进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或者尝试将内部审计人员派到社会中介机构培训,接受社会审计的先进经验。总之,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始终是第一位的。
(五)努力建设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
金审工程是国家电子政务12个重点业务系统之一,它为全国各类审计部门、各级审计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2004年到2007年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提到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建成审计专网、审计内网和因特网接入网。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畅通高效的信息资源收集渠道和方式,不断充实、完善、整理和丰富信息资源,逐步实现审计部门纵向、横向的信息资源共享。
(作者单位:兰州铁路局)
一、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也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所面临的风险也将呈现多样性,出现一些现阶段无法预料的、新的风险,我们的防范、控制措施也必将随之变化。近几年来,各级财务部门都在使用统一的通用会计核算系统,因此,开发应运相应的审计软件对实现企业内部审计手段现代化和电算化极具实践意义。企业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企事业单位及其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性和效益状况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可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在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上级部门和本单位的规章制度,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2002年2月,我们完成了与通用会计核算系统相衔接的审计软件的开发并投入运用。该软件系统立足于本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以会计基础数据为起点,追踪和穿透会计电子数据的形成过程,对会计电子数据进行实质性的电算审计,强化和改变了现有审计技术和程序,为审计人员提供标准、可靠性强的信息和高效的工具,内部审计人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财会电算化人员的依赖性。虽然现阶段还处于辅助审计阶段,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强化了审计手段,降低了审计风险,使电算审计技术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
二、信息化发展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一)信息环境下审计创新的必要性
在今天,电子办公、网上交易已广泛开展,财务软件、管理软件和工程软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被审计数据的隐蔽性、支付手段的多样性,使内部审计工作面临新的考验。信息化给企业内部审计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更重要的是为内部审计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审计工作者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以积极的态度迎接铁路信息化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充分认识到这是一项涉及审计观念转变、方式转化、干部队伍结构调整、人员知识结构优化的深刻革命,只有敢于创新,坚持创新,才能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领导要高度重视并强力支持
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的内在功能是监督、评价、维护和促进,没有领导的支持,要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很难想象的。要坚持一把手管审计,强力支持审计创新,高度重视审计结果的运用。在建设电子办公系统时,充分考虑审计工作的特点,方便内部审计人员对数据采集和经济活动监督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同时企业要加大对审计的投入,不仅要注重硬件投入,更要注重人员的发展,要为审计人员提供各种培训、进修和研讨的机会,不断优化审计人员素质结构。
(三)积极探索审计方法的创新
审计对象的信息化,客观上要求审计部门的作业方式必须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倘若我们在审计工作中,仍如以往浪费大量时间手工翻阅纸质的账册、凭证,难免使审计工作中的检查风险大大增加,审计的质量也将受到影响。因此,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借助于计算机辅助审计,这样既可以使审计人员从繁重的简单劳动中解脱出来,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需要逻辑思维和定性分析的问题上;更可以凭借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自身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和延伸审计范围,提取审计证据。审计部门不仅要发挥计算机“计”的作用,更要高度重视计算机“审”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计算机审计的威力。计算机辅助审计离不开审计方法的创新,企业内部审计要改变单纯依赖观察、比较、分类等进行审计的老办法,要在内部审计中运用结构方法、数学方法、统计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方法,并逐步向国家“金审工程”总体目标的三个转变靠近,即: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
(四)培养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审计队伍
目前人才短缺是制约企业内审工作发展的关键所在,一部分审计人员由于年龄偏大,业务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对应用计算机不感兴趣;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知识更新培训的不足,许多审计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计算机应用水平及相关技能无法得到同步提高,计算机应用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上。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展信息知识培训,例如请专业老师集中授课,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改进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或者尝试将内部审计人员派到社会中介机构培训,接受社会审计的先进经验。总之,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始终是第一位的。
(五)努力建设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
金审工程是国家电子政务12个重点业务系统之一,它为全国各类审计部门、各级审计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2004年到2007年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提到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建成审计专网、审计内网和因特网接入网。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畅通高效的信息资源收集渠道和方式,不断充实、完善、整理和丰富信息资源,逐步实现审计部门纵向、横向的信息资源共享。
(作者单位:兰州铁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