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公廟 香火鼎盛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g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環著名的譚公廟是一座香火繚繞的小廟,約建於晚清同治元年(1862年)。譚公廟又稱譚僊聖廟,主要供奉譚公,保佑海上作業者,因此受到漁民的愛戴。
  廟內除供奉譚仙聖外,更置有一隻約6米長,由鯨骨雕制而成的龍舟,是一件已有百多年歷史的文物。據說摸過鯨骨會行好運,故善男信女進香後必順便一摸龍骨,特別是每逢農曆新年,前來譚公廟祈福並將龍骨從頭摸到尾,寓意整年“年頭好到年尾”。在廟外一塊刻有“鵝”字的巨形大石,亦為區內一個特色標記。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慶祝譚公誕辰,在譚公廟前將會有聲勢浩大的慶祝活動,包括上演粵劇、巡遊、舞醉龍等等。
其他文献
廣珠城軌作為打通澳門、珠海兩地交通瓶頸,完善交通疏運系統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專案,適應了大容量、快速度、高舒適要求的旅客運輸,但目前承載的出行功能遠遠不能滿足澳門、珠海乃至珠江口西岸地區經濟發展和居民出行的需要。廣珠城軌起點廣州火車站南站,終點為珠海拱北站。建設中的廣珠城軌延長線將路過橫琴口岸,在這裡將與建設中的澳門輕軌實現無縫對接。目前澳門居民可從拱北乘坐廣珠輕軌到廣州南站,要赴北京、上海、武漢等
期刊
備受爭議的娛樂場控煙2013年起執行,惜先是多間娛樂場不達標,博企上訴、政府覆檢,搞了近半年,有十六間娛樂場要縮減一成吸煙區,但至提交新吸煙區圖則期滿,當局仍未收齊圖則。最終未能處罰一間不合格的娛樂場,以致社會、議員對此質疑聲此起彼落,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政府有法不依,不去削減不達標娛樂場吸煙區範圍;二、政府怕了博企,串通“大龍鳳”;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政府有勇無謀,被博企牽著鼻子走。是耶非
期刊
當審計和執法在檢查中,政府會怎樣控制總預算,精兵簡政,對某些部門多查幾次還是少查幾次、怎麼查、查到問題怎麼處理,看似有章可循,但實際上自行裁定餘地很大,進而形成一種隱性權力。只要權力存在,監督管理不到位,就很容易產生腐敗。“蠅貪”單個看來不大,但經常群體性發案,危害不小。基層公務管理者平時不容易引起社會關注,加上行受賄次數多數額零散,所以這類腐敗往往發現難、查證難。正因如此,有一些領域“潛規則”盛
期刊
香港“佔中”運動,佔中者大多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香港回歸時,他們才不過三、四歲,有些人可能在香港回歸後才出生,特定的一代人,註定其對香港基本法缺乏信仰,對憲法規定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權缺乏認識。  是次“佔中”,抗爭者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撤回8月31日決定,重啟政改“五步曲”,就是間接要求撤消香港基本法,這顯然是愚昧的。這種拋開“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相關決定於不顧,採取逼迫中央就範的方式,猶如
期刊
讀貴刊10月號文章《今日香港,祝福你》,文中一些觀點如“相對於西方動輒汽油彈暴力抗議,港人和青年的抗爭相對和平理性,卻引來87顆催淚彈的強制驅離……昔日港警揚名世界的形象瞬間跌入穀底,引來謾駡與羞辱”,“用暴力、過當武力鎮壓抗議民眾,這已經成為梁振英政府無法磨滅的恥辱……”,對此,老夫不敢苟同。  眾所周知,這場旨在“倒梁”,爭取所謂“公民提名”,從而否定人大常委會8月31日的決定,讓外國勢力的代
期刊
臨近澳門回歸15周年,各種消息紛飛而至,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本澳通關爆棚的問題,將在回歸日當天出臺新的政策得以緩解。據可靠消息透露,除關閘早晚延長通關各一小時、青洲跨工區放寛給外僱及本澳居民等措施外,橫琴口岸極有可能實施24小時通關,屆時三個口岸在兩個月後,將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面對“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通關政策,全澳各界喜憂參半。喜的是新的通關政策大大便利了遊客和奔跑珠澳兩地生活的市民,而且非
期刊
“歲月如流——濠江舊侶詩書畫篆刻乙未展”在澳門藝術博館展出自鴉片戰爭(公元1840年)至今“濠江舊侶”的作品,讓觀眾對澳門過去的文化活動、美術創作有一個概括的認識,引起公眾對本地文化的關心。  作者包括何道根、林近、梁批雲、楊善深、趙偉夫、鄧芬、羅叔重等。其中林近的書法,精華蘊蓄、豐腴淳厚、勁氣內斂,明顯地發揚了草書氣勢奔放、直抒性靈的特點。梁披雲則先緊後鬆,立如蒼松翠柏,動如松濤澎湃,風雲色變,
期刊
澳門地域袖珍,卻意外地保留著不少珍貴的濕地,如路氹城龍環葡韻側的濕地生態觀賞區,能夠在賭場豪宅林立的夾縫中得以保留下來,並成為很多珍貴鳥類棲息、覓食和繁殖的地方,民署工作人員在保育濕地方面功不可沒。此外,於毗鄰拱北口岸的澳門關閘海域灘塗不時見到悠閒的鳥類在活動,更為成民署舉辦“遷鳥千尋——濕地觀鳥樂”活動的目標活動地點之一。  不過,近來很多居民發現這一片灘塗正在遭逢毀滅性的工程破壞,往昔水平如鏡
期刊
貴刊十月號刊登的《澳門面臨的內外環境,究竟發生了什麼新變化》一文,談到“政治生態發生變化”,指出特區政府“最大的對手,不是體制外的街頭政治,而是辦公室內的官僚作風和習慣“惰性”,此結論,了無新意,但也互為因果、屢經驗證,且年復一年,歷久不衰。  大家知道,行政長官及司長履行職責、進行決策,都離不開一個核心的工作團隊——辦公室工作人員。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視之為整個特區政府中樞神經系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期刊
“缺人手,缺人才”,是任何一個城市經濟發展進程存在的問題,澳門也不外如是。澳門經濟發展驕人的背後,離不開的是外僱的貢獻,始於上世紀80年代的外勞政策,數十年來持續為澳門經濟騰飛注入生命力。同樣,始如於1995年的澳門人才移民政策運作至今,為社會各界尤其是商業界別人士提供了居澳權,為澳門社會引入了本澳發展所缺乏的人才,適時補充了某些行業專才的空白,這一點是勿庸置疑的事實。儘管如此,本澳社會關注人才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