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各国的巧克力间谍战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da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许多人都喜欢吃巧克力,欧美国家的人吃巧克力之风就更盛行了。可是,从巧克力的最初问世一直到今天,在这漫长的600多年里,欧美一些国家的制造商们为了获取生产各种巧克力的技术秘密,其间不知展开了多少次斗智斗勇的间谍战。
  巧克力的起源地是墨西哥,那里生长着根深叶茂、结果累累的可可树。古代的印第安人把可可果磨成粉,与玉米粉、辣椒粉掺和在一起,制成略带苦涩味的面糊作为日常食品。
  墨西哥人十分珍惜可可树,且世世代代都喜欢种植可可树,并把它称之为“生命树”。在中美洲的这个文明古国里,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习俗,每当孩子出生后,父母就要赶紧在家门口栽下一棵可可树,以祈求上苍保佑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墨西哥的民间传说里,可可树还是爱神的象征,永远会给人类带来智慧和力量。
  到14世纪,墨西哥人在可可粉里加进糖、香草等调料,配制成一种甜美可口的硬糖,这就是巧克力的雏型。其中有些品种出自名匠之手,做工非常考究,富有营养价值,味道极好,故成为墨西哥王公贵族的佳馔,国王经常把它赏赐给有功之臣。
  后来,一些西班牙商人怀着好奇心把墨西哥的巧克力带回了国内,这样,很快就使巧克力在西班牙风行起来。但由于西班牙人不会制作巧克力,只能靠少数商人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去墨西哥贩进这种食品,所以它的价格比较昂贵。
  1519年,一位名叫勒戈的西班牙骑士远涉重洋来到墨西哥。他长得英俊潇洒,态度和蔼可亲,很快就博得了热情好客、纯朴善良的印第安人的好感。勒戈非常聪明好学,没用多长时间就学会了印第安人的土语和生活方式,并与他们相处得很融洽。虽然勒戈知道了墨西哥人把可可果制作成巧克力的基本过程,但由于当地各个工坊里的配方都是世代相传,对外严守秘密,所以他一直未能得到巧克力配方。
  后来,有一次偶然的机遇使勒戈意外地得到了配方。有一个年岁已高、体弱多病的印第安人部落首领患了肺炎,由于他得到了勒戈的及时诊治和照料,很快就痊愈了。其实,勒戈并不懂得行医,他只不过是给这位首领服用了几片当时欧洲人制作的抗菌药而已。也许是为了感激勒戈的救命之恩,或许是经不住勒戈的苦苦相求,这位老首领竟然破例同意了勒戈到当地一家巧克力工坊去做工。殊不知,勒戈却是一位受西班牙大商人重金聘用、专门来墨西哥刺探制作巧克力秘密的间谍。
  勒戈在墨西哥的工坊里当了一年多的特殊学徒,终于掌握了巧克力的全部制作工艺,最后兴高采烈地返回了西班牙。
  西班牙人学会了生产巧克力的技术后,制作巧克力的工坊像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了,很快就成为西班牙一项新兴的食品支柱产业。
  进入17世纪后,巧克力已成了欧洲不少国家的日常食品,而西班牙几乎垄断了巧克力的整个生产,其他国家的商人们只能用大量的金钱去西班牙贩进巧克力。17世纪初,以狡诈著称的意大利威尼斯商人,不惜重金,收买了西班牙的一些工匠与技师,从而窃取了制作巧克力的秘方,使意大利成为了欧洲第二个能够生产巧克力的国家。
  面对巧克力市场的巨大诱惑,精明的英国人不断派遣经济间谍去西班牙窃取制作巧克力的配方。但由于西班牙政府十分重视巧克力的生产,并制定了严格的行业法规、公约,制作商们也对制作巧克力的各种配方始终保守秘密,因而使得英国人始终没有得逞。英国人苦苦地等待了一个半世纪,直到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时,他们才掌握了巧克力的生产工艺。此时,英国人凭借先进的技术设备、雄厚的资金,大胆革新,创造出了名牌奶油巧克力,并很快畅销欧美各国,从此,英国一跃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的“巧克力王国”。
  大约过了40年,瑞士派遣间谍打入英国企业界,窃取了生产巧克力的秘方,不仅打破了英国对奶油巧克力的垄断,而且异军突起,取代了英国的“巧克力王国”地位。
  从古至今,欧美一些国家围绕着巧克力生产而展开的间谍战与贸易战,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
  瑞士的巧克力王国地位一直保持到今天,近200年来,瑞士的巧克力企业家们不知战胜了多少其他欧洲国家强有力的竞争者,不知挫败了多少外国巧克力间谍的阴谋诡计。现在瑞士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输出国,每年都要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40万吨左右的巧克力。瑞士人也可堪称吃巧克力的世界冠军,据统计,每个瑞士人一年要消费巧克力10~15公斤。瑞士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严守巧克力生产秘密的法律,并明文规定:凡是出卖巧克力的经济情报与生产技术,便是泄露国家绝对机密,将以叛国罪论处。
  瑞士的国家安全部门对其他国家派遣来的巧克力间谍也防范森严。1982年,瑞士警方通过长期侦查,抓获了前苏联的几名窃取巧克力配方的经济间谍。事实证明,只要人们还爱吃巧克力,世界上围绕巧克力的间谍战就永远不会停息。
  (责任编辑/刘祖勉)
其他文献
最小的播放机在日研制成功    日本NTT公司的研究人员最近研制成功了世界上最小的音频播放机。这种产品只有信用卡一般大小,重45克,厚度仅为8毫米。使用者只需利用随机的一张微型磁盘,便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音乐文件,并可随时进行储存。    蓝色绵羊在澳培育成功    最近,澳大利亚的畜牧专家成功地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群蓝色绵羊。畜牧专家们在饲养这群淡蓝色或海蓝色的绵羊过程中,并未添加任何染料,而是用一
期刊
利用大众传播介觅偶征婚,在现代人眼里是司空见怪的事情。但在过去社会风气尚未开化的时代里,这么做却是令人惊讶不已的事。    淑女勇征婚 被送疯人院    据说,早在169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则征婚启事就在一家英文刊物上出现了。开此先河的是一名勇士,他在启事中写道:“一位年约30岁的绅士,财产丰厚,愿征一位拥有3000英磅财产的年轻淑女为偶。”此后,征婚广告便在世界各地陆续出现。  征婚广告和
期刊
葛底斯堡座落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南部边境,是一个人口不到4000人的小村镇。它虽然较小,却在美国历史上有过不凡平的一页。  远在1861—1865年间,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而这场战争的战火一度蔓延到葛底斯堡镇,并在那里发生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葛底斯堡战役。  1863年5月,南部同盟军罗伯特·李将军在弗吉尼亚州昌斯勒维尔击败了北方的胡克将军后,企图进一步挫伤北军士气,促使欧洲各国承认
期刊
1887年,22岁的孙中山转入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澳门是其进出香港的必经之地。后来,孙中山以名列前茅的成绩毕业,与此同时,澳门镜湖医院热情地邀请他赴院任职,孙中山欣然前往。  镜湖医院是家有声望的医院,以传统的中医中药见长,孙中山的受聘打破了这家医院的惯例。他用外国的听诊器和手术刀行医。而且疗效出人意料的好,一时有“华佗再世”的盛誉。  1892年12月,孙中山在澳门仁慈堂附近开设了中西药局,这是中
期刊
游览名胜古迹,每每流连于寺院庙宇之中,往往被那门墙、楹柱上的一副副禅联所吸引,并默默吟颂于心,有时不觉“感悟”顿生。以佛家的禅语中,悟出了隐于其中的特殊谜趣。比如浙江天台山方广寺那联: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吹声总会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联句文词优美、韵味淳浓自不必说,而且巧妙地把佛教的玄妙禅机与大自然美丽景色融会于一体,堪称有声有色、声色
期刊
侯红育    1 比尔·盖茨生性倔强,与母亲玛丽关系不和。母亲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儿子对她百依百顺。盖茨上6年级时,父母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告诉玛丽:“最好的办法是你们自己要适应现实,打他是没有用的。”尽管玛丽本人也很固执而且聪明,但最后还是认识到,与儿子争斗是徒劳的。  今天,为数众多的电脑公司也得出同样结论。43岁的盖茨自从哈佛大学退学开始创办微软公司至今,击败了台式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领
期刊
黄 莺    在距瑞典北方小城基律纳2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名叫于卡斯那维的小村庄。这里地处北极圈内,气候十分寒冷。然而,就在这样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居然有人盖了一座旅馆,并吸引了一大批游客。  旅馆占地600m2,模仿当地人的建筑,全部用雪和冰筑成。老板给它起了个名字“北极乐园”,旅馆内最大的设施是间狭长型的客房,内设有60多个铺位。用雪筑成的床有单人、双人或3人的,每张床上都铺有驯鹿皮以隔寒潮
期刊
在欧洲的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有一个与众多国际事件相关联的国家——南联盟。这里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它所在的巴尔干半岛有联系欧亚两大洲的陆桥之称,在军事上和交通上均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南联盟东部地区,南北夹于高峻崎岖的喀尔巴阡山和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之间,又有欧洲最大的国际河流多瑙河流贯境内,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和交通上的走廊。  南联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要由黑山共和国和塞尔维亚共和国组成,
期刊
“红场”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原义为“美丽的广场”的“红场”曾是前苏联的重要标识。十月革命胜利后,“红场”就成了革命的象征,胜利的象征。  多年来,我一直对红场十分向往。去年我终于有了机会去俄罗斯,去莫斯科,去看心仪已久的红场。记得那天我在红场附近出了地铁站后,就按地图上标的路线直奔红场而去。走啊找啊,怎么也找不到,同去的几个伙伴也不知哪儿才是心目中的红场,最后只好向路边一位莫斯科老人
期刊
此次北约空袭南联盟,在短短几天的空袭之中,爆出的较大冷门就是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被击落。这种造价约为1亿多美元的飞机,在海湾战争时就已声名远扬,在战后,美国防部在报告《海湾战争》中曾用两个“唯一”来对其性能进行评价:“F—117A飞机是唯一能在巴格达强大的防空系统中自由活动的飞机。”“在整个海湾战争期间,进行夜间攻击的F—117A隐形飞机是攻击巴格达中心目标的唯一的有人驾驶飞机。”可见,美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