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移植对缺血性脑损伤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g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移植对缺血性脑损伤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创伤组(MCAO组)和干细胞治疗组(BMSC组),后两组在造模手术拔除线栓后,由颈总动脉注入200 μl PBS或间充质干细胞混悬液,假手术组只分离颈总动脉。采用TTC染色计算缺血梗死体积大小。采用神经功能局部缺损评分量表、Morris水迷宫实验、旋转平衡杆实验及加速转轮实验等评价各组小鼠的行为学改变。

结果

脑缺血损伤后2 d,TTC染色显示BMSC组梗死体积[(34.98±12.49)%]较MCAO组缺血梗死体积小[(42.36±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SC组与MCAO组比较,神经功能局部缺损评分在脑缺血损伤后3 d起有明显改善,损伤后5 d差异最显著(P<0.01);Morris水迷宫测试中逃避潜伏期在损伤后7 d、14 d显著缩短(P<0.05),目标象限时间、游程百分比及穿越站平台次数脑损伤后均增加,脑损伤后14 d差异显著(P<0.05);Rotarod转轮上的运动时间在脑损伤后各时间点均增高,其中脑损伤后14 d差异最显著(P<0.01);旋转平衡杆实验中,小鼠在平衡杆上的行走速度及距离均增高,并分别于脑损伤后14 d以及脑损伤后7 d、10 d差异最显著(P<0.01)。

结论

间充质干细胞颈总动脉移植明显改善小鼠缺血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促进了学习、平衡及运动功能的恢复,为临床治疗脑损伤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39岁。因 4月孕在当地行钳刮术后腹痛 2 0小时 ,以子宫穿孔入院。行急诊剖腹探查术 ,发现右后侧子宫峡部有 5 cm× 3cm的穿孔 ,阔韧带后叶及右侧输卵管
目的探讨大学生抑郁症患者听觉信息前注意加工功能,为抑郁症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偏差刺激呈现概率为20%的偏差-标准刺激反转的oddball范式,对17名大学生抑郁症患者和17名健康大学生听觉失匹配负波(MMN)进行比较,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大学生抑郁症者的150 ms听觉MMN波幅[(-0.34±1.24)μV]低于健康大学生的150 ms听觉MMN波幅[(-1.07±
期刊
期刊
期刊
手指外伤、感染导致的组织缺损,骨与肌腱外露,临床较为常见.我院199 5年6月~1999年10月应用前臂和手部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缺损、骨与肌腱外露31例,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5-HTTLPR及STin2与抑郁症临床症状的关联性。方法研究共纳入401名中国汉族抑郁症患者,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分别对5-HTTLPR及STin2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同时对每位患者进行HAMD-17及HAMA量表评估;然后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1) 5-HTTLPR各基因型患者发病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81,P=0.039),L/S组患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在烧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探索烧伤创面愈合机制.方法20 kg小白家猪 6只为实验对象.用控温控压电烫仪在每只猪背部制成24个直径为2.5 cm的圆形深Ⅱ
目的:探讨两种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79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
目的 探讨元认知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认知功能、自知力的短期影响和可操作性.方法 选取符合DSM-Ⅳ中精神分裂症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分配到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