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老年人贫困问题研究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y198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农村贫困作为长期存在的贫困问题,随着经济市场化以及城乡二元的发展,导致了农村贫困问题更加难以解决。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应对社会问题制度化的专业方法,“助人自助”的宗旨和灵活的专业方法将对农村老年人贫困问题的解决提供专业帮助。
  关键词:贫困老年人;社会工作;农村
  当前我国处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精准扶贫的政策在助力脱贫的战役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的助人学科,高度的实务性原则和个别化原则与精准扶贫的政策属性高度契合。因此,社会工作者介入农村老年人的扶贫工作,能够提高扶贫效率和扶贫质量,在帮助农村老年人脱贫的同时,恢复老年人的部分社会功能,实现社会增能。
  1.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老年人扶贫工作的必要性和优势
  1.1社会工作介入贫困老年人扶贫的必要性
  社会工作的起源于西方的社会救助制度,主要服务活动面向的主要是贫困人群,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社会工作的领域才逐渐扩大,因此社会工作专业在扶贫工作领域有着长久的历史和经验。社会工作专业在扶贫过程中,不仅关注当前经济问题本身,更加注重产生贫困问题的社会原因,帮助农村老年人贫困群体现行经济问题的同时,改变影响农村老年人贫困的社会环境,帮助农村贫困老年人群体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回归正常生活,提高扶贫质量。
  1.2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有助于老村老年人参与扶贫工作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稳步推进和实施,将会为我国的贫困地区带去客观的物质资源,在决战于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难免存在扶贫项目顺利实施与农村老年人接受程度的不同导致的工作矛盾。而社会工作者参与农村老年人的扶贫工作,能够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了解农村贫困老年人群体的处境和想法,帮助农村贫困老年人群体了解和加深当前扶贫工作的认识,从而提高扶贫的效果。
  1.3社区工作与农村社区场域相契合
  农村作为一个社区,它包含了贫困发生的完整生态,也是解决贫困的重要原生环境。作为生活在农村社区的贫困老年人,有一定的聚居性和同质性,有助于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工作场域相契合。同时社区工作中的地区发展模式,是旨在摆脱贫困状态,实现社区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工作模式,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规范的工作策略和步骤,在精准扶贫的政策框架下能够发挥很大作用。
  1.4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过程中角色多变能够弥补扶贫工作者的不足。
  与传统扶贫工作者不同,社会工作者不再是单纯的政策执行者,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程度不同,社会工作者将在不同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有效开展扶贫工作。作为社会工作者在扶贫果过程中主要扮演三种角色
  (一)倡导者 主要帮助农村贫困老年人改变固化意识,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社会工作者在优势视角下开展农村老年人的扶贫工作,发现农村老年人的积极因素,以此为切入点开展贫困老年人服务,帮助其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提升社会自信,实现社会增能。
  (二)协调者 这一角色要求社会工作者协调扶贫资源与农村贫困老年人的错位匹配及供需断裂问题。不仅要协调好各类可利用的扶贫资源还要协调供需。供需是指通过科学分析农村老年人致贫的原因、充分评估农村贫困老年人的需求,与已经建立的档案和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匹配链接,从而实现精准扶贫。
  (三)建构者 主要解決“农村贫困老年人不作为”以及“扶贫效果的可持续”。社会工作者秉承“助人自助”的原则,通过已经建立的良好专业关系影响农村老年贫困者,改变其关于自身能力以及“不作为”的不恰当认知,进而发掘自身潜能,建构社会关系网络,利用可链接的社会资源与信息,改变他们自身的贫困状态。
  2.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贫困老年人工作的具体措施
  2.1精准评估 了解农村贫困老年人的真正需求
  开展专业评估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技能之一。社会工作者在脱贫工作者保持价值中立,作为“第三方”独立于政府和农村贫困老年人的利益之外。在具体的扶贫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对已经进行筛选的的贫困老年人重新进行评估,,确定帮扶对象之后,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专业的技巧和方法了解农村贫困老年人的真正需求,进而根据需求制定帮扶计划。
  2.2依靠社区,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
  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能够充分利用社区在各部门协调以及资源链接方面的优势,为农村社区带来更多的扶贫资源,提高更好地基本服务,促进社区贫困居民脱贫致富。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对社区资源环境进行评估,发掘社区内部资源,帮助社区链接外部资源,促进农村社区发展。社区工作者可以以农村社区为依托,了解社区的环境以及有效资源,运用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开展一些列的活动,帮助农村的老年人精神脱贫,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1
  2.3通过个案、小组工作的介入,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参与能力
  首先,个案工作作为一种一对一的、面对面的专业社工方法,为增强农村贫困老年人参与扶贫能力提供了契机。个案工作者在接案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农村贫困老年人自身特征专业界定其贫困问题的种类,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制定修复方案,确定介入模式。方案与模式的确定需要根据个体独特的个人特质,充分运用外部的环境和资源执行个案。其次,发挥小组工作的动力作用,转变贫困老年人的自我认知。小组工作通过有目的的团队经验,协助个人增进其社会功能,使其能更有效地处理个人、团体和社区的问题。
  2.4上下联动,促进政府扶贫政策的完善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老年人的扶贫工作,可以强化政府的公共职能。宏观层次上,社会工作机构应积极倡导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农村老年人的社会福利制度,完善相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合理的维护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村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微观层次上,社会行政是将宏观的社会行政倡导的政策具体化到社会服务环节。社会工作者应根据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政策法规,由贫困者的实际需求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贫困老年人进行帮扶,从而提升帮扶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秀金.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可行性探究[D].
  作者简介:李健(1995年出生),汉族,男,籍贯:山东省诸城市,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社区工作,单位:青岛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近十多年来,在全国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雷电防护工作受到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前着重在城市建设,而今农村的雷电防护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因为直接关乎到农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要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工作来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农村地区雷电防护工作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导致存在各种的安全风险隐患,需要进行有效的解决,要加大防雷科普宣传,地方政府切实履行职责,要做好农村防雷规划,推进防雷装
期刊
摘要: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兴起的今天,视觉传达设计应当将自己受众广、传播快的特点和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本文通过对视觉传达设计进行简要概述,提出对于在当下新媒体技术飞速更新换代的背景下如何对视觉传达设计做出创新。  关键词:视觉传达;新媒体技术;艺术创新  前言  视觉传达设计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日本举办的世界设计大会中,视觉传达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把通过艺术加工而成的造型表现展示给观众,向观看者传达设计
期刊
摘要:在我国《社区矫正法》正式出台实施的背景下,关于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的身份定位问题的讨论依旧热烈。对于是否应当赋予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警察身份这一重要话题的探讨,有助于明确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的身份与职责内涵,也将会对社区矫正工作在我国的顺利开展起到重要作用。警察身份的职责与社区矫正的性质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契合,从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的角度而言,应当承认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中配备警力的必要性,建议在立
期刊
在世界范围内看待这次疫情事件,不得不着重讲的,就是轰轰烈烈的中国抗疫阻击战。  在疫情爆发后,迅速成立的全国新冠病毒肺炎专家组发挥了扛鼎之力。该组织一位专家成员曾表示:  这个专家组是中国抗疫行动的顾问团队,我们来自众多不同领域,工作时研討各方政策建议,并将其供与国家领导人定夺方针。  毫不避讳地讲就本次疫情而言,我们国家确实在早期错过了一些机会。这些错失之机需要后期花巨大成本来弥补,但是请不要忽
期刊
摘要: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职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民办高职院校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民办与公办高职院校的差异性导致其在发展中更容易产生腐败。廉政建设是任何一所高校发展的重要部分,怎样才能根据民办高职院校的特点,加快廉政建设,确保其健康发展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廉政建设的必要性,指出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民办高职院校廉政建设的途径,期待能为民办高职院校在廉政建
期刊
摘要: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的意图、功能及任务等方面都不一样,这就使得二者内容上也有所不同。由于社会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要求城市规划同环境规划必须协调发展、整体建设,因此促使现代城市规划实现生态化的发展。是以,目前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怎样增强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间的协调统一性。鉴于此,文章在探析我国城市规划同环境规划的现状基础上,对怎样增强二者的协调性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对建设生态化、科学化及可持续化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于环境保护加大力度进行改进,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近些年来,在水保领域,最初编制保持水土方案的工作至关重要,是顺利推进后续工作的一大保障。所以,国内也越来越重视建设项目中的预防、治理水土的工作,相应的方案编制水平与审查技术也日益提升。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常见问题及对策措施  1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常见问题分析  1.1在损坏设施面积中,要不要计入原地貌、人工植被、自
期刊
摘要:本文用认知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对《武汉民间歌谣》中涉及认知隐喻的37条民谣进行划分和分析。主要采用Lakoff & Johnson(1980)对隐喻类型的三分法,即通过对目标域和始源域的研究,划分的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和本体性隐喻。通过分析,认为这些歌谣大多的始源域来自于自然现象,目标域则是围绕基本生存活动、经济生产活动和亲属关系的主题展开,体现了歌谣产生年代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认知隐喻
期刊
摘要:林业的发展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在林业建设和开发过程中,经常出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两者不统一的现状。据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平衡林业经济效益、生态保护,以充分发挥林业的价值。以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的林业为研究切入点,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林业;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平衡;措施  在林业的建设过程中,其生态与林业经济产业之间存在极
期刊
摘要:新冠疫情背景下,为保障市民口罩需求,政府将筹集到的口罩发放给市民,而市民的出行和排队等待都存在一定风险,这就给口罩的领取带来了困难 。本文对口罩的领取点选址进行了设计,包括领取点的数量和位置,并与各大药店、医院、乡镇诊所和线上平台相结合,为市民领取口罩提供方便。  关键词:新冠疫情;设施选址;最大覆盖模型  防疫特殊时期,务必要减少人员流动和人员聚集,而且口罩是保障安全的必要物资,在特殊时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