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分析》课程是数学类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本文首先介绍《数学分析》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次给出解决问题的侧重点及改进措施,最后给出学习平台维护中的两点建议。
关键词:网络;学习平台;评价与反馈;维护;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数学分析》课程是一门面向数学类专业的基础课。学好数学分析是学好其它后继数学课程的必备基础。出于对微积分在理论体系上的严格化和精确化,从而确立了数学分析在整个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地位,并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有广泛应用。从人才培養的角度来讲,现在很多高校都将《数学分析》课程建设成了优秀课或精品课,伴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开始关注和使用形式各异的网络教学平台,平台建设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地进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平台建设者正在逐步寻求改进措施,下面就此谈一谈。
一、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研究开发与使用均不平衡
我国普通高校《数学分析》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其开发与使用情况比较复杂,近几年发展不均衡的特点尤为明显,有的高校能充分利用资源和先进技术的优势,共享优质网上资源,在高起点上开发了全方位服务平台,而部分院校连自己的门户网站都难以进入,《数学分析》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几乎遥不可及,各高校学习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存在的鸿沟、差距可见一斑。
2、 能充分发挥网上学习优势的功能软件有待开发
所有的《数学分析》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建设者都在积极探索突出网上教学优势的功能开发,如学习自测管理,网上作业提交,作业评分管理,网上选课等等,但是,更能发挥网上教育优势的网上教室,视听会议,工作组功能方面的开发比较薄弱,学生网页、课程设计模块,课程网站搜索引擎等也未得以完满实现。
3、《数学分析》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凸显学校和专业特色
纵览所有《数学分析》课程网络学习平台,服务意识几乎渗透到平台功能模块中的诸多细节中,如相关连接,点击排行,浏览统计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开发或多或少地凸显专业特色,无不是千篇一律的模仿与照搬,鉴于上述现状分析,可以预测今后网站维护的发展趋势:自主开发网站的质量问题将是一个主要研究内容,多向交流、灵活管理的功能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如学生网上活动追踪等等。开发支持多种语言等其他功能,也是国际化、网站化时代,网站建设与维护的发展趋势。
4、 师生互动性不强
目前的学习平台像一个信息中心,教师发布课件,布置作业,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学生下载资料,虽然大多数平台有互动板块,但多数停留在学生留言教师回复的层次上,学生的学习活动仍是孤立的,只是与计算机对话而没有人一起参与,缺乏互动性。
5、 缺少评价和反馈。
评价和反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为提高教学效果,对教学过程的评价非常重要,辅助教学平台上应有所体现,就目前《数学分析》课程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模块而言,仅限于教师对学习者考试和作业的评价。评价的形式一般是选择题、判断题和问题简答型的主观题,少部分问题解决型的练习题以及学习过程的评价,多数甚至没有。基于问题简答方式的主观题多是教师人工批改的方式,使学习者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降低了学习者的热情。
二、平台建设中的侧重点及改进措施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当前的《数学分析》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只能满足高校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但很难满足教育部多次强调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因此,《数学分析》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应突出"以学为中心,突出学习过程,强调研究环节",故平台建设与维护需要有学生学习评价系统来保证网络教学质量,故学习平台建设与维护提出如下若干建议:
1、继续完善课程管理功能
通过开发与完善直观的文本编辑、快速编辑功能,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文本编辑界面,并创建有效的学习内容,实现教师在学生课程界面和教师课程界面间迅速切换。
2、根据《数学分析》课程内容本身特点,开发学习单元、选择性内容发布功能
为了更好实现《数学分析》课程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应重视选择性内容发布的功能的完善,使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活动制定教学路径,根据时间、用户名、用户组、某一次考试或作业的成绩等标准有选择地发布内容项目、讨论、测验、作业或其他教学活动,从而真正实现个性化教与学。
3、 要很好地解决学生学习评价问题,以保证学习平台充分发挥其作用
网络学习平台需要有学生学习评价系统来保证网络教学质量,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仅由最终的测评成绩得到,应该加上平常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间、单元测试、作业成绩以及在BBS上提出问题的次数,提交作业的次数,讨论区浏览次数,讨论区回复次数和上传、下载资料排名等构成。这些都是平常登陆、学习平台时留下的痕迹,量化后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4、 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针对目前面临的师资力量不足、缺少名师、国家级精品课与重点院校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等实际问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与国内外一流高等院校接轨,接收国内外一流高校名师授课的录像,开放的课程与开发的课件,让所有热爱学习的学生享受到一流学校、一流名师的教育,打好基础,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 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来适应信息化教育的要求
教师是教学的主力军,设计者,只有掌握一定现代教育技术及信息技术手段,才能适应信息化教育的要求。网络教学不仅仅是将大纲、教案、课件上课发布就行,更多的是需要与学生交流、沟通,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培养个性化学习方式。
三、网络学习平台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只有从满足学习者需要而设计的网络教学平台才是真正受欢迎的、能促进高效学习的平台,否则技术上实现了也可能出现没有学习者的尴尬局面,要为学习者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服务,一项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了解学习者,真正做到以师生为本。
2、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应该是持续建设。平台建设者应该分步骤、模块地建设和完善平台功能,并且做到建设一项,应用一项,而且用好一项。可持续建设要求我们以合作与竞争的态度来建设开放性平台,如高校间建立共享机制,互相开放数字图书馆资源等,降低建设成本。
总之,网络教学平台是教育信息化过程的重要产物,作为有效的辅助系统,它为学生提供了相当的学习资源。若能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设计和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不仅能让学习者更有效地利用教学平台,使教学效果得到保证,还能对教师的教学得到合理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李靖,侯燕.师范院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2】 张伟远,王立勋.网上教学平台的特征之国际比较[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3】 孙宏文,戴闯,王冠妍.浅谈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应用与发展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0年第30期
关键词:网络;学习平台;评价与反馈;维护;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数学分析》课程是一门面向数学类专业的基础课。学好数学分析是学好其它后继数学课程的必备基础。出于对微积分在理论体系上的严格化和精确化,从而确立了数学分析在整个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地位,并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有广泛应用。从人才培養的角度来讲,现在很多高校都将《数学分析》课程建设成了优秀课或精品课,伴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开始关注和使用形式各异的网络教学平台,平台建设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地进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平台建设者正在逐步寻求改进措施,下面就此谈一谈。
一、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研究开发与使用均不平衡
我国普通高校《数学分析》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其开发与使用情况比较复杂,近几年发展不均衡的特点尤为明显,有的高校能充分利用资源和先进技术的优势,共享优质网上资源,在高起点上开发了全方位服务平台,而部分院校连自己的门户网站都难以进入,《数学分析》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几乎遥不可及,各高校学习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存在的鸿沟、差距可见一斑。
2、 能充分发挥网上学习优势的功能软件有待开发
所有的《数学分析》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建设者都在积极探索突出网上教学优势的功能开发,如学习自测管理,网上作业提交,作业评分管理,网上选课等等,但是,更能发挥网上教育优势的网上教室,视听会议,工作组功能方面的开发比较薄弱,学生网页、课程设计模块,课程网站搜索引擎等也未得以完满实现。
3、《数学分析》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凸显学校和专业特色
纵览所有《数学分析》课程网络学习平台,服务意识几乎渗透到平台功能模块中的诸多细节中,如相关连接,点击排行,浏览统计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开发或多或少地凸显专业特色,无不是千篇一律的模仿与照搬,鉴于上述现状分析,可以预测今后网站维护的发展趋势:自主开发网站的质量问题将是一个主要研究内容,多向交流、灵活管理的功能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如学生网上活动追踪等等。开发支持多种语言等其他功能,也是国际化、网站化时代,网站建设与维护的发展趋势。
4、 师生互动性不强
目前的学习平台像一个信息中心,教师发布课件,布置作业,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学生下载资料,虽然大多数平台有互动板块,但多数停留在学生留言教师回复的层次上,学生的学习活动仍是孤立的,只是与计算机对话而没有人一起参与,缺乏互动性。
5、 缺少评价和反馈。
评价和反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为提高教学效果,对教学过程的评价非常重要,辅助教学平台上应有所体现,就目前《数学分析》课程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模块而言,仅限于教师对学习者考试和作业的评价。评价的形式一般是选择题、判断题和问题简答型的主观题,少部分问题解决型的练习题以及学习过程的评价,多数甚至没有。基于问题简答方式的主观题多是教师人工批改的方式,使学习者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降低了学习者的热情。
二、平台建设中的侧重点及改进措施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当前的《数学分析》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只能满足高校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但很难满足教育部多次强调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因此,《数学分析》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应突出"以学为中心,突出学习过程,强调研究环节",故平台建设与维护需要有学生学习评价系统来保证网络教学质量,故学习平台建设与维护提出如下若干建议:
1、继续完善课程管理功能
通过开发与完善直观的文本编辑、快速编辑功能,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文本编辑界面,并创建有效的学习内容,实现教师在学生课程界面和教师课程界面间迅速切换。
2、根据《数学分析》课程内容本身特点,开发学习单元、选择性内容发布功能
为了更好实现《数学分析》课程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应重视选择性内容发布的功能的完善,使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活动制定教学路径,根据时间、用户名、用户组、某一次考试或作业的成绩等标准有选择地发布内容项目、讨论、测验、作业或其他教学活动,从而真正实现个性化教与学。
3、 要很好地解决学生学习评价问题,以保证学习平台充分发挥其作用
网络学习平台需要有学生学习评价系统来保证网络教学质量,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仅由最终的测评成绩得到,应该加上平常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间、单元测试、作业成绩以及在BBS上提出问题的次数,提交作业的次数,讨论区浏览次数,讨论区回复次数和上传、下载资料排名等构成。这些都是平常登陆、学习平台时留下的痕迹,量化后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4、 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针对目前面临的师资力量不足、缺少名师、国家级精品课与重点院校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等实际问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与国内外一流高等院校接轨,接收国内外一流高校名师授课的录像,开放的课程与开发的课件,让所有热爱学习的学生享受到一流学校、一流名师的教育,打好基础,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 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来适应信息化教育的要求
教师是教学的主力军,设计者,只有掌握一定现代教育技术及信息技术手段,才能适应信息化教育的要求。网络教学不仅仅是将大纲、教案、课件上课发布就行,更多的是需要与学生交流、沟通,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培养个性化学习方式。
三、网络学习平台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只有从满足学习者需要而设计的网络教学平台才是真正受欢迎的、能促进高效学习的平台,否则技术上实现了也可能出现没有学习者的尴尬局面,要为学习者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服务,一项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了解学习者,真正做到以师生为本。
2、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应该是持续建设。平台建设者应该分步骤、模块地建设和完善平台功能,并且做到建设一项,应用一项,而且用好一项。可持续建设要求我们以合作与竞争的态度来建设开放性平台,如高校间建立共享机制,互相开放数字图书馆资源等,降低建设成本。
总之,网络教学平台是教育信息化过程的重要产物,作为有效的辅助系统,它为学生提供了相当的学习资源。若能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设计和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不仅能让学习者更有效地利用教学平台,使教学效果得到保证,还能对教师的教学得到合理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李靖,侯燕.师范院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2】 张伟远,王立勋.网上教学平台的特征之国际比较[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3】 孙宏文,戴闯,王冠妍.浅谈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应用与发展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0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