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反思的界定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从有教学思想起就已有教学反思。但早期的教学反思应该说是一种泛化教学反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反思。因此,最早对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反思进行深入研究的应是杜威,他在《我们如何思维》、《逻辑:探究的理论》等著作中对教学反思进行论述,并且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反思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教育思潮的兴起,教学反思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因此关于教学反思的界定非常丰富。
不同学者对于教学反思界定的角度有所不同,有的学者从教师自身审视角度出发去界定,如王映学认为“教学反思,也称反思性教学,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1];许勇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依据社会对自身的要求,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2]。有的学者从教育理论行动研究出发,傅道春认为“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3]国外学者麦伦认为“教学反思作为一种反思性行动,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上:第一层次主要是反思课堂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第二层次主要针对课堂实践中的问题,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以便做出独立决策;第三层次主要针对课堂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反省和检查有关行动的规范化”[4]。
从以上分析来看,通过教学反思能够更好的分析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优点与缺点,从而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优势、改正不足,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式、方法,逐步改进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作为大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对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具有独特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大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应立足于自我之外的考察,关注自己与大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自己已有的教学行为进行有效分析与改进。大学教师教育教学中学会反思,养成反思习惯,做教育的反思者,有助于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有助于教师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在各个方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理论依据
1哲学基础
早在20世纪初,杜威在《我们如何思考》中就对反思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论述,提出反思的内涵和反省思考在专业活动中的重要性。但由于杜威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反思是从某种给定或假定的内容出发进行的“有限”思考。随后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其理论强调知识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境域性,它反对任何假定的前提、基础、中心和视角,是一种批判与反思的“无限”的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哲学对教学反思的论述中批判与怀疑任何前提与假设,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打破权威理论对教师教育教学的束缚,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反思和研究自身的教学实践。
2教育学基础
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自主性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应对教学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提高与发展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实现教师的新角色的转变———教育的研究者。这为我们研究教师教学反思提供了教育学理论基础。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大学教师要具有自主发展意识,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各种问题。因此,教学反思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3心理学基础
20世纪70年代认知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Flavell)等创立的元认知理论成为建构教学反思模型的理论依据。元认知理论强调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方式的认识,揭示反思的内在思维机制,为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心理学基础。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在不断的反思,运用各种策略加工、储存和使用与教学有关信息,从而不断促进自身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伦理学基础
欧阳超在《教学伦理学》中认为教学既是科学性活动,又是道德性活动,教师需要伦理关注,教学道德需要提升,期盼着教师的教学更加道德,使教育对象的学习生活更加道德。这为教师自觉反思教学提供了伦理学方面的理论基础,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是每位教师的必修技,因此,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或责任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基础。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和伦理学的一些思想为大学教师教学反思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提出了实践要求,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研究大学教师教学反思及其培养是必然趋势。
三大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1对教学反思认识程度问题
大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顺利运用教学反思,首先就要明确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理论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使教学反思的认识具有深度和广度。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部分大学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理论缺乏系统、全面地了解和研究。在一次培训当中笔者随机对参会者进行访谈,当被问及什么是教学反思时,只有少数的教师能够深入理解,而其他教师只是了解一点或是听说过。当问及是否进行过教学反思,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很多教师认为教学反思就是探讨教学经验,教学中优点与缺点,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想过自己的教学反思可以升华为自己的教学理论,进而提升教学实践与专业发展。可见,大学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识大部分只是简单的了解,对于教学反思的价值只是停留在较低级的水平上,在教育教学中具体如何进行反思定是表面的,具有形式化模式化。
2对教学反思态度问题
教师要有良好的态度和自觉地意识去对待教学反思,才能在教学中认真的去反思。但是由于教师工作的稳定性,部分教师惰性比较大,尤其在竞争不激烈的高校中的教师,工作中能应付就应付,工作态度的不积极导致教学反思的亦是如此。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去深刻理解教学反思的大学教师会有多少?在大学教学中真正用到教学反思的又会有多少呢?在教学中与学生人际关系处理中的教学反思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教学反思对于部分教师来说是极为奢侈的一项活动。而且长期以来由于教师教学文化的缺失,教师视教学是个人的诠释与表达的活动,是教师个体独立面对的过程,大多数教师少有相互学习、共同讨论教学工作的意愿,实践性知识也未必愿意与别人分享,这种消极的教师教学意识和态度,导致教学反思的缺失。 3教学反思效度问题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否深刻,是否有效发挥它的作用,是教学反思中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大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就是备课、上课,很少有教学反思。即使进行教学反思,也是在课后进行简单的思考或者写简单的教师日志:这节课的优缺点是什么、学生表现的如何等等,很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更没有深层次的思考,缺乏自我解剖、自我分析。这样的教学反思不能触及灵魂深处,是徒劳的。因为一个人难免有某种固定的习惯、个性或者活动方式,如果反思不够深刻,没有从教师的自我认识上改变,那么旧的不合宜的教学行为难免再次出现,因此这样的教学反思是低效的。
四大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策略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的发展走到了历史的前台,大学教师的精神面貌和意识等等发展对其自身、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大学教师要积极面对和回应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教学反思理论、提升教学反思的态度、增强教学反思的效度,通过教学反思促进大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大学教师与大学生间的师生关系。
1学习教学反思的理论
大学教师要做到正确合理的反思,对教学反思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因为只有把握教学反思的真谛,把握教学反思的价值,才能在实践的困惑和迷茫中熟练自如运用教学反思,发挥其作用。因此,大学教师要认真了解教学反思的基础,学习教学反思的理论内容,熟悉教学反思的过程,掌握反思的方法,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打破权威理论对教学的束缚,正确大胆运用教学反思,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
2提升教学反思的态度
反思的意识和态度对反思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伦理学研究提示我们责任感是师德的核心,责任感是教师自觉进行反思的前提。只有增强责任感,大学教师才能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积极运用教学反思,把教学反思与履行好自己的角色义务联系在一起。另外,还要培养大学教师对教学反思的兴趣,认识教学反思的作用和目的,让大学教师在感情上真正接受教学反思,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在教育教学中持续地、自觉地、积极地思考自己的理念和行动,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3增强教学反思的效度
对教学反思的理解和把握,影响教学反思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影响教学反思的效度。掌握科学的反思方法,是顺利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反思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大学教师在反思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回顾和思考,而是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大胆对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追寻其根源,并进行拓展和提升,以保证反思行为的有效性。定期对自己的反思成果进行整理与分析,逐步形成自己的反思思路与理论,与其他教师进行相互间的监督与借鉴,促进教师间的快速成长。
教学反思给每一位大学教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给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生机,给大学教师处理好师生关系带来了的活力。大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给大学课程改革带来了质量和深度;大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大学师生关系的处理内在动力。因此,教学反思是大学教师提高专业意识和水平,成为教育教学的反思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新者的重要途径,是处理好大学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王映学.谈教学反思[J].教育探索,2000(11):46.
[2]许勇.实施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素质[J].教书育人,2001(6):25.
[3]傅道春.教师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75.
[4]平爱红.教学反思的学理探讨[J].教育理论研究,2004(12):5.
[5]宋明钧.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举[J].课程·教材·教法,2006(7):74-78.
[6]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赵海军.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8]陈薇.幼儿教师教学反思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2.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从有教学思想起就已有教学反思。但早期的教学反思应该说是一种泛化教学反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反思。因此,最早对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反思进行深入研究的应是杜威,他在《我们如何思维》、《逻辑:探究的理论》等著作中对教学反思进行论述,并且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反思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教育思潮的兴起,教学反思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因此关于教学反思的界定非常丰富。
不同学者对于教学反思界定的角度有所不同,有的学者从教师自身审视角度出发去界定,如王映学认为“教学反思,也称反思性教学,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1];许勇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依据社会对自身的要求,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2]。有的学者从教育理论行动研究出发,傅道春认为“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3]国外学者麦伦认为“教学反思作为一种反思性行动,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上:第一层次主要是反思课堂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第二层次主要针对课堂实践中的问题,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以便做出独立决策;第三层次主要针对课堂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反省和检查有关行动的规范化”[4]。
从以上分析来看,通过教学反思能够更好的分析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优点与缺点,从而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优势、改正不足,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式、方法,逐步改进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作为大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对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具有独特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大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应立足于自我之外的考察,关注自己与大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自己已有的教学行为进行有效分析与改进。大学教师教育教学中学会反思,养成反思习惯,做教育的反思者,有助于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有助于教师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在各个方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理论依据
1哲学基础
早在20世纪初,杜威在《我们如何思考》中就对反思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论述,提出反思的内涵和反省思考在专业活动中的重要性。但由于杜威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反思是从某种给定或假定的内容出发进行的“有限”思考。随后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其理论强调知识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境域性,它反对任何假定的前提、基础、中心和视角,是一种批判与反思的“无限”的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哲学对教学反思的论述中批判与怀疑任何前提与假设,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打破权威理论对教师教育教学的束缚,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反思和研究自身的教学实践。
2教育学基础
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自主性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应对教学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提高与发展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实现教师的新角色的转变———教育的研究者。这为我们研究教师教学反思提供了教育学理论基础。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大学教师要具有自主发展意识,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各种问题。因此,教学反思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3心理学基础
20世纪70年代认知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Flavell)等创立的元认知理论成为建构教学反思模型的理论依据。元认知理论强调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方式的认识,揭示反思的内在思维机制,为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心理学基础。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在不断的反思,运用各种策略加工、储存和使用与教学有关信息,从而不断促进自身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伦理学基础
欧阳超在《教学伦理学》中认为教学既是科学性活动,又是道德性活动,教师需要伦理关注,教学道德需要提升,期盼着教师的教学更加道德,使教育对象的学习生活更加道德。这为教师自觉反思教学提供了伦理学方面的理论基础,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是每位教师的必修技,因此,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或责任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基础。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和伦理学的一些思想为大学教师教学反思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提出了实践要求,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研究大学教师教学反思及其培养是必然趋势。
三大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1对教学反思认识程度问题
大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顺利运用教学反思,首先就要明确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理论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使教学反思的认识具有深度和广度。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部分大学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理论缺乏系统、全面地了解和研究。在一次培训当中笔者随机对参会者进行访谈,当被问及什么是教学反思时,只有少数的教师能够深入理解,而其他教师只是了解一点或是听说过。当问及是否进行过教学反思,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很多教师认为教学反思就是探讨教学经验,教学中优点与缺点,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想过自己的教学反思可以升华为自己的教学理论,进而提升教学实践与专业发展。可见,大学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识大部分只是简单的了解,对于教学反思的价值只是停留在较低级的水平上,在教育教学中具体如何进行反思定是表面的,具有形式化模式化。
2对教学反思态度问题
教师要有良好的态度和自觉地意识去对待教学反思,才能在教学中认真的去反思。但是由于教师工作的稳定性,部分教师惰性比较大,尤其在竞争不激烈的高校中的教师,工作中能应付就应付,工作态度的不积极导致教学反思的亦是如此。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去深刻理解教学反思的大学教师会有多少?在大学教学中真正用到教学反思的又会有多少呢?在教学中与学生人际关系处理中的教学反思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教学反思对于部分教师来说是极为奢侈的一项活动。而且长期以来由于教师教学文化的缺失,教师视教学是个人的诠释与表达的活动,是教师个体独立面对的过程,大多数教师少有相互学习、共同讨论教学工作的意愿,实践性知识也未必愿意与别人分享,这种消极的教师教学意识和态度,导致教学反思的缺失。 3教学反思效度问题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否深刻,是否有效发挥它的作用,是教学反思中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大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就是备课、上课,很少有教学反思。即使进行教学反思,也是在课后进行简单的思考或者写简单的教师日志:这节课的优缺点是什么、学生表现的如何等等,很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更没有深层次的思考,缺乏自我解剖、自我分析。这样的教学反思不能触及灵魂深处,是徒劳的。因为一个人难免有某种固定的习惯、个性或者活动方式,如果反思不够深刻,没有从教师的自我认识上改变,那么旧的不合宜的教学行为难免再次出现,因此这样的教学反思是低效的。
四大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策略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的发展走到了历史的前台,大学教师的精神面貌和意识等等发展对其自身、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大学教师要积极面对和回应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教学反思理论、提升教学反思的态度、增强教学反思的效度,通过教学反思促进大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大学教师与大学生间的师生关系。
1学习教学反思的理论
大学教师要做到正确合理的反思,对教学反思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因为只有把握教学反思的真谛,把握教学反思的价值,才能在实践的困惑和迷茫中熟练自如运用教学反思,发挥其作用。因此,大学教师要认真了解教学反思的基础,学习教学反思的理论内容,熟悉教学反思的过程,掌握反思的方法,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打破权威理论对教学的束缚,正确大胆运用教学反思,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
2提升教学反思的态度
反思的意识和态度对反思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伦理学研究提示我们责任感是师德的核心,责任感是教师自觉进行反思的前提。只有增强责任感,大学教师才能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积极运用教学反思,把教学反思与履行好自己的角色义务联系在一起。另外,还要培养大学教师对教学反思的兴趣,认识教学反思的作用和目的,让大学教师在感情上真正接受教学反思,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在教育教学中持续地、自觉地、积极地思考自己的理念和行动,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3增强教学反思的效度
对教学反思的理解和把握,影响教学反思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影响教学反思的效度。掌握科学的反思方法,是顺利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反思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大学教师在反思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回顾和思考,而是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大胆对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追寻其根源,并进行拓展和提升,以保证反思行为的有效性。定期对自己的反思成果进行整理与分析,逐步形成自己的反思思路与理论,与其他教师进行相互间的监督与借鉴,促进教师间的快速成长。
教学反思给每一位大学教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给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生机,给大学教师处理好师生关系带来了的活力。大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给大学课程改革带来了质量和深度;大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大学师生关系的处理内在动力。因此,教学反思是大学教师提高专业意识和水平,成为教育教学的反思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新者的重要途径,是处理好大学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王映学.谈教学反思[J].教育探索,2000(11):46.
[2]许勇.实施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素质[J].教书育人,2001(6):25.
[3]傅道春.教师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75.
[4]平爱红.教学反思的学理探讨[J].教育理论研究,2004(12):5.
[5]宋明钧.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举[J].课程·教材·教法,2006(7):74-78.
[6]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赵海军.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8]陈薇.幼儿教师教学反思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