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肺炎疫情对经济影响的几个预判

来源 :首席经济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_Consult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远大于SARS,疫情持续时间对于全年经济增长的影响呈递增性态势,预计疫情后的经济反弹将会比较强劲。
  始 于去年12月初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为疫情)正处于高峰期,何时见顶及其后如何发展目前都还不确定。疫情对于生命与健康的威胁是显然的,是人们的首要关注所在;对于经济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也是市场的主要关注之一。关于后者,市场已有很多分析与预测,结论都是影响很大,但到底多大各方意见不一。笔者认为,鉴于疫情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目前要对影响作出准确的预测是很困难的,硬作一个数字预测很可能立即就被疫情的最新发展所推翻或证伪。当然,经过两个月,特别是近半个月来的疫情及相关发展,影响的某些确定性态势已经显露。本文仅对这些态势作几个预判。
  第一个预判是,此次疫情对于经济的短期影响肯定大于2003年非典(SARS)疫情。非典疫情,起于2002年11月,大规模爆发于2003年4月与5月,结束于2003年6月。因而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产生于2003年2季度,致使当季GDP增长速度从上季度的11.1%放缓至9.1%,下降幅度为20%左右。服务业受冲击最大,尤其是其中的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金融、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同时,工业生产活动大幅放缓。与之比较,此次疫情首个病例产生于2019年12月8日,但在2020年1月下旬就开始大规模爆发。就对经济的影响而言,两者的影响途径大致相同,冲击都是上述行业,但影响的程度此次疫情大于非典疫情。首先,此次疫情的染病与死亡人数2月上旬就已超过了整个非典疫情,没有疑问,最终的疫情规模,无论是感染人数还是死亡人数都将明显超过非典疫情。其次,此次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的抗疫措施大大快于和强于非典疫情时期,包括封城、延长假期、停工停产、控制出门、阻断交通、截断人流等超强甚至极端的措施,而这些措施必定对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再次,此次疫情与非典疫情受打击最大的都是服务业,但2003非典时期服务业占GDP比重为39%,而现在这一比重已超59%,对经济的打击必然更大。最后,非典时期的2003年正是内地经济加入WTO后的新一轮上升期,而当前内地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抗打击能力必然小于非典时期。
  第二个预判为,对全年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疫情持续的时间长短。诚然,疫情导致的染病与死亡人数对人民的生命健康最为重要,但就对经济的影响而言,虽然染病与死亡人数的多少也影响到医疗及处置等经济成本,疫情持续时间的长短,进而各项抗疫措施,如封城、停工、闭门等措施实施时间的长短,更为关键,对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对经济的影响是更为决定性的。若持续时间短,即使疫情爆发的边际损失大,疫情总体损失小,疫情结束后抗疫措施迅速撤消,经济反弹比较容易,尤其是全年有足够时间复苏而补回损失,从而疫情对全年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会太大。但若持续时间长,疫情总体损失大,经济反弹更加不易,特别是疫情后全年的余下时间不多,即使强劲反弹也难以补回疫情的损失。可以认为,疫情持续时间对于全年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是线性的,而是递增性的,即若持续1个季度影响1%的话,持续2个季度影响将大于2%。
  第三个预判,中央政府将根据疫情的持续时间决定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每年3月初的“两会”将是政府确定当年经济增长目标的时刻。今年”两会”会不会如期召开仍不清楚,但经济增长目标还是会设定的,起码会在内部设定。对此可能有人质疑在如此的疫情下是否还要保经济增长。笔者认为,在疫情高峰期不惜经济代价全力控制疫情是正确的,但对全年而言仍保一定的经济增长是必要的。这不仅是为了实现政府原定2020年比2010年人均GDP翻番目标,而是不应因此次疫情而错过经济发展机遇与改变内地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的问题,也是在疫情及其后期维护社会稳定的问题。试想如果在疫情重挫社会的同时经济增长无底线下滑,那整个企业界、金融市场以及社会舆情是如何一番景象,不仅经济将会自我实现式地不断下挫,而且社会悲观情绪弥漫,抗疫之战也可能功亏一篑,之后更可能出现社会不稳定。当然,鉴于不可避免的疫情损失,增长目标可能有所下调。估计政府在确定目标之时,如认为疫情能在1季度基本平息,则增长目标仍可能定在5.5-6.0%;如认为疫情持续至2季度,可能降为5.0-5.5%;如认为疫情持续时间更长则将进一步降低。
  第四個预判,为实现增长目标,无论是6%还是5.5%或更低,政府都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即加码政策宽松,力图增长目标的实现。加码措施将赶早不赶晚,不应等到疫情结束,而是在疫情前景开始明朗后就立即全面加码,否则后3个季度的补回就可能来不及了。至于应不应该推行政策宽松,也是近来市场争论的焦点之一。笔者认为,对此问题不应机械地照搬教科书而拘泥于一些财政与货币指标的硬性门槛,要知道这些指标都是灵活的,其门槛都是人为并主观制定的,很多已经过时而不适用,超过了并不会产生大的问题。君不见,就世界主要经济体而言,这些指标很多已超过了门坎水平,但经济都仍在正常运行。对内地经济来说,部分财政与货币指标接近但仍在门槛水平以下,提升至甚至超过门槛水平一些应该无妨,而这在当前的特殊形势下有助于稳定经济,甚至稳定经济必须如此,所以不应该犹豫。
  第五个预判,在政策加码到位的情况下,根据非典疫情时期的经验,疫情后的经济反弹将会比较强劲。所谓“升的越高,掉的越惨”,则跌得越深,弹得越劲。既然此次疫情的短期影响大于非典疫情而抗疫措施又强于当年,则可望此次疫情后的经济反弹将较非典疫情后的反弹更为强劲。其结果,初步预计,GDP增长速度,若疫情能在1季度基本平息,1季度为4.2-4.7%,2季度反弹至5.5-6.0%,下半年进一步回升至6.0-6.5%,则全年5.5-6.0%;若疫情持续至2季度,1季度与2季度都4.2-4.7%,下半年反弹至5.7-6.2%,全年5.0-5.5%;若疫情持续至3季度甚至4季度,当然就更低了。
其他文献
随着疫情的持续蔓延,市场对疫情的经济冲击认识也不断深化。根據IMF在2020年4月14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由于疫情,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将急剧收缩3%,比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情况还要糟糕得多”(注释1)。全球经济急剧收缩意味着我国外需恶化,同时海外经营活动或因隔离而陷入困境。从中微观角度来看,不同行业及企业因业务海外布局差异,其受外部环境收缩的影响程度不一。据此,本
期刊
隨着中国经济与综合实力的崛起,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注定会走向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注定会成长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这是能够穿越周期的长期趋势。然而,从短期来看,无论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程、还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都依然会受到国内外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的影响。  本书分为两篇,上篇主要梳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05年至2014年上半年是在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下的改革尝试,而2014年下半年至今是在人民
期刊
连平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  《首席经济学家》主编  目前,新冠肺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疫情来势汹汹,但从过往类似传染病的经验、现代医疗水平和手段、以及中国所特有的聚集和运用资源的能力等方面来看,其肆虐持续时间应该不会太久。回顾现代医学史,传染病疫情通常持续时间为1至2个季度。新冠肺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是短期的,中国经济具有的内生韧性和逆周期宏观政策发挥作用及其两
期刊
今年全球经济环境与去年迥然不同。去年全球经济关键词是“中国一枝独秀”,防疫防得好,就是生产力;今年美国强势归来,全球经济焦点成为“拜登新周期”,对比之下中国经济似乎略显平淡。然而这并不值得深忧,反而体现了中国的理性决策。去年中国在全球经济“悬崖百丈冰”时“犹有花枝俏”,确保全球产业链的稳定供应,奠基全球复苏;今年,当发达经济体继续加大刺激力度,中國却率先政策恢复了常态,聚焦稳住杠杆,管理债务风险,
期刊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除中国外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普遍负增长。而在疫情影响逐渐消退的2021年,全球经济又将重启复苏,从本次由《财经智库》发起的“2021全球经济信心指数”问卷结果也能看出,多数受访者认为,不论是全球经济增长、贸易增长还是跨境投资增速今年都将有所加快,主要经济体较去年也都会有更好的表现。  而进入疫后时代,伴随着经济的复苏步伐,人们对于通胀上行的预
期刊
2019年7月18日,方正证券宣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副教授、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颜色出任研究所新任首席经济学家。从高校学者到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还是第一位。  作为一名偏向学术路线的经济学家,颜色拥有亮眼的学术背景,他分别于2000年和2002年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2008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宏观经济学,还曾荣获
期刊
2020年2月26日,湖北武汉,一名康复的新冠肺炎病人(右)向江夏方舱医院的醫护人员挥手作别。首批23名新冠肺炎患者从位于江夏区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的江夏方舱医院治愈出院。
期刊
说到房地产,几乎所有买过房的人都可以称为“专家”,毕竟房子是居民资产结构中最大类的资产,是可以用来“改变命运”的资产,谁没有过刻骨铭心的研究呢?假如我认为房地产有“泡沫”,那就得遭很多人骂,因为这涉嫌贬低他们的“资产价值”。最近,疫情还在延续,但深圳、杭州、南京、成都等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火爆”得出人意料。为此,我提一些往事,谈一些感想。  中国房地产:理性繁荣还是非理性繁荣  2013年诺贝尔经
期刊
2月2日,在中國东部江西省宜春市的万深制药机械有限公司,一名工人正在生产线中生产干法制粒机,并将其提供给上海和其他城市的药品生产商,以帮助对抗新型冠状病毒。
期刊
大规模疫病流行是人类生活的组成部分。疫病是放大镜,放大了社会运行中既有的种种不平衡不公正;疫病是加速器,加速了社会发展中既有的长期趋势既定方向。记住,是放大、加速,不是无中生有,创造出充满新的矛盾和趋势的新世界。  我们渴望改变,渴望从疫情期间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中,看到未来世界的影子。知识分子尤其如此,他们希望疫情带来重大变化,暗合他们信奉的理论,验证他们此前未能如愿的判断。历次疫情之后,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