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法理照进人性

来源 :方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罪难逃》从深层次广泛地引发了我对法理与人性的思考。作为一本反腐小说,此书还成功引起了我对罪恶欲望的警觉。当一个个的社会个体都得此感悟,那真正意义上的公平与正义必在社会中践行
  
  作家海剑曾对现今身处“速食时代”的人们是否能够充分消化带有凝重气息的文字而表示担忧,他的期望值甚至仅仅是可以读下去,但是在这里我要传递一个对他而言非常鼓舞人心的信息:从开始到结束,一切都发生在一夜之间。直至惊觉微光重现,才从故事中抽离且极不情愿地被睡眠召唤而去。酣畅淋漓之阅读所带来的收获绝不仅仅是快感,快感本身只是表明读者或被曲折情节所吸引,或因猎奇心态而满足。
  海剑新作《原罪难逃》除了做到这些,更从深层次广泛地引发了我对法理与人性的思考。作为一本反腐小说,此书还成功引起了我对罪恶欲望的警觉。当一个个的社会个体都得此感悟,那真正意义上的公平与正义必在社会中践行。
  从行文上看,作为客体的我似乎对此书立意的理解升华过快,颇具无话可说之嫌,那就细数我的读书感受。初看书名,“原罪”二字一映入眼帘便联想到了《圣经》中对原罪的阐述:“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胎的时候,就有了罪。”可是通读数页下来,即发现此原罪是围绕一个匪夷所思、扑朔迷离的刑案而展开的,似乎与圣经中的原罪略有出入,倒是归结为人的本罪更显合理,但这丝毫没能掩盖此书耀眼的理性之光,且看“难逃”二字,类似于“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词句便在脑海中一个个浮现出来并最终定格。
  书中作者着墨最多的当属新生富豪荆鸣和新一代检察官陈正军了,两位主人公都人如其名。荆鸣确属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由于其父母为响应国家号召、支援三线建设而落户大别山区,他一出生便被打上了“农村”的烙印,即使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但在那个“不爱红装爱武装”的特殊年代,知识没能直接改变命运,其父亲更是因高尚风骨不愿同流合污而被那些泯灭良心之徒给间接弄死。
  生长在单亲家庭中的荆鸣一直是自卑的,强大的外表下是一颗不为人知的因屈辱重压而早已扭曲的心灵。这颗心灵理应值得同情,但这恰是他最为反感和抗拒的,他需要的是尊重。这种变异的自尊心让他成为了一个充满矛盾且性格复杂的人。
  在母亲面前,他是孝顺的儿子;对童建中而言,他是出生入死的兄弟;之于和雯,他算得上是重感情的挚友;对于刘明慧,他也尽到了很多责任;就连对待大多数跟他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寻常百姓尤其是弱势群体,他的形象甚是高大伟岸,当然这里有一些作秀的成分,但在市场经济时代,这样的作秀行为也是需要的,此是题外话暂搁浅不多谈。但是一旦碰到那些曾经伤害到他脆弱灵魂深处的人,他的阴暗面便立即以无限扩张的趋势呈现出来。
  荆鸣的妻子马明珠的人生最为凄惨,她对荆鸣的爱在初期是真实的,也曾试图弥补自己的过失,可是此时的荆鸣是狭隘的,他认定马明珠是他在错误时期遇到的错误的人,并对马明珠的身心施以近乎变态的摧残。他与马副市长的翁婿关系实属相互利用,但不可否认,马副市长对他是没有坏心的,且更是一度从自己的经验出发为他规划发展之路,可这些举动一次次使他曲解为有伤自尊,导致最后对痛失爱女的丈人积恨甚深。
  在荆鸣身上我很难找到原谅与宽容,但庆幸的是我所看到的荆鸣又是那样的真实。谈到真实,我更加为有陈正军这样的检察官而欣慰。书中贪官不少,但更多的是像陈正军这样忠于职守的好同志,如此贴近现实生活的描绘让我想起了同是检察官的伯父。或许就自身家庭而言他们算不上合格的丈夫和父亲,可是他们的良苦用心终将被家人理解;或许作为单个的人他们没能被世人所铭记,但是没人能否认正是他们工作上的合力才确保了国家安宁和社会稳定。
  引发我关于法理与人性之思考的另一条主线若较之前者则只配当做插曲,但是我愿美其名曰“美丽的错误”。马明珠与初恋男友张大川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却因家长干涉而无缘携手共度余生。分手后的再聚首没能做到发乎情止乎礼。
  关于爱情,我认为全人类的见解都是趋同的,所有人都会觉得他们的感情曾是纯洁美好的,这点似乎连意识形态也左右不了。但是他们之后的婚外情,这个着实让人感到惋惜的情感桥段,暂且不谈其是否如初恋般纯粹,在既定伦理的框架下实属不道德行为,有趣的是一切都出于双方自愿,所以我们也不能说这段情感延续是违法的。相对应,尽管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不能因为一些企业家为经济发展作了贡献就允许其获得高于其他公民的特权,也不能由于一些领导干部抓好了经济工作就纵容其为所欲为,因为这些行为不合法理。
  关于荆鸣案件的后续侦查,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一连串的疑问留给了读者,关于想象中的过程和结局我有很多种设想,不论哪种我都认为是可爱的,因为最后一段话:“天灰蒙蒙的,但是天边已经有了一丝曙光,太阳要出来了”,作者如是说。我喜欢这个令人深思人性的故事,因为它真实、鲜活,还有——可爱。
  责任编辑:黄倩
  
  《原罪难逃》
  海剑著 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辑以小说的形式,以一个匪夷所思的刑事案件为主线,刻画了一群人物。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都是复杂的。荆鸣孝敬母亲,讲义气,重友情,知感恩,但他的心灵在屈辱重压下扭曲,最终演变为极富心机的复仇。检察官陈正军在妻子重病住院的情况下,顶着巨大的压力办理荆鸣一案,他既对妻子有愧疚,又怕别人利用自己检察官的身份去利用女儿,甚至对女儿利用自己的能力找到的工作都大力阻止,在女儿眼中成了一个不近人情的父亲。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是荆鸣还是陈正军,刻画他们的性格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因为人无时无刻不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只有心中有信仰的人才会真正波澜不惊地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只不过每个人心中的“目标”是好是坏而已。
  
  图书推荐
  《一个游荡者的世界》
  许知远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在《一个游荡者的世界》中,许知远游历甚广,并以多重身份观察这个世界。有时,他是一个媒体人,在巴勒斯坦阿拉法特垂死的前夜,被簇拥至此,周围狂热的气氛令他心生恐惧。他放弃“攫取”第一手的新闻的诱惑,转而凝思这个民族与国家的痼疾和新的流血伤口。有时,他仅想当一名普通的游客,去金字塔这样的地方,恨不得刻上“到此一游”证明自己曾经来过。作为普通“人民”,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许知远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过分的忧虑和警醒。
  
  《被遗弃的人》
  [美]汤姆·富兰克林著 子文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推荐理由:20世纪70年代的密西西比小镇,少年的拉里和塞拉斯在一个寒冷的冬日里初次相逢。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白人少年和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黑人小子,从此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然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让生性木讷的拉里成为众矢之的,好友塞拉斯也远走他乡。
  二十五年悄然过去,拉里依旧在众人的指责和非难之中凄凉度日,塞拉斯重返故乡,成了一名警察,却始终不敢面对曾经的好友,直到一起失踪案件的发生。心怀愧疚的塞拉斯一心想要帮助拉里,却不得不先解开自己的心结。可是,已经深埋了二十五年的秘密,要怎样才能说出口?
  
  《因为爱得深沉》
  梅静著 南京出版社出版
  推荐理由:很长时间以来,在人们心目中,检察题材小说必当以检察长为主角,以检察官的高大形象为主线。而实际上,由于世间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之人,平凡人的命运才更易牵动我们的心灵;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平凡世界里的故事才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本文中五个检察“小人物”的出现,或许会让检察官的形象从此走下“神坛”,回归平凡,但正是这样的平凡人物,才是成千上万检察官的真正代表,他们的生存状态,才是大多数检察官的真实生活写照。
其他文献
如果真的要下决心防止出现冤错案件,那么,对于是否以排除证据来遏制引诱之类非法取证行为,态度还应该再模糊吗    刑讯逼供之害,人多知之;诱供之害,人多不知。  刑讯有软硬两种。硬性刑讯是对肉体直接施加暴力之法,人乃血肉之躯,能够扛得住酷刑殴打的,实属罕见。即使是软性刑讯,如不让睡觉的熬鹰大法,能够挺过来的,恐怕也不多见。无论软硬,刑讯之下,有罪的可能熬不过眼前皮肉之苦而吐实,于是侦查就成功了多一半
几乎如同现代生活的其他领域一样,街头犯罪和数字科技盘根错节。为了应对,执法官员现在正成为社交媒体专家:在推特上追踪罪犯和黑帮成员;在网上追寻他们的视频;甚至假造脸谱网账户以便诱捕嫌疑人    苏珊·詹姆斯,每周至少有三次要用娜克莎的名字登录脸谱网(facebook),在这里,她的新身份是一位26岁的妩媚女子,有着黑色马尾辫,戴着太阳镜——那是为了遮住她的眼睛。实际上,苏珊37岁,金发,是美国中西部
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摄影师王久良通过对北京周边几百座垃圾场的走访与调查,最后用朴素与真实的影像向我们呈现了垃圾包围北京的严重态势。这些令人震惊的影像,让我们得以具体知晓垃圾对我们的生存环境,以及日常生活所造成的伤害与威胁。王久良希望,这些影像中所揭示的新的深刻问题能持续地引起社会公众的正视,那就是——垃圾之前的资本主义商业消费生产以及因之所带来的我们的生活观问题。  垃圾,是现代以来城市化的产物。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