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ti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中,在课程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举措备受关注,旨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使学生在提高文化素养的同时发展道德品质,进而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发展学生人格品质与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在其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对课程知识形成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意义
  社会发展形势的转变推动了教育理念的革新发展,新形势下的基础教育不仅要进行高效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还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使之逐渐成为文化素养与道德品质兼具的高素质人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就是提高学生道德思想与法治观念的一门课程,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更好地助力学生人格修养、道德情操的形成与提升,还能使他们进一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逐渐形成自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品质。
  一、铸就个人德行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
  良好道德品质的发展应是一个“自律”到“他律”的过程,任何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都需要从人的个体开始,因此,铸就学生个人德行品质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首要目标。人的优良道德品质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教育感化逐步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也是民族精神的长久积淀,其中蕴含的精神品质具有持久稳定的特征,教师将蕴含道德自律品质的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知识中,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道德自律包含的具体内容,逐渐将自觉自律意识内化为自身行为习惯。
  以“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课为例,本课的知识重点为让学生了解社会秩序,认同社会规则与自由的辩证统一,并将遵守规律内化为行为习惯。笔者在班级中开展“《周礼》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经典著作来拓展自身文化知识储备,《周礼》中涉及到许多有关个人行为准则的内容,教师让学生在课下查阅相关资源,不仅可以使他们通过网络资源拓展视野见闻,还能在整理资料中加深对传统道德准则的认识,且以實践活动能够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充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二、培育社会公德意识,改善校园环境与社会风气
  初中生相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经验增多,但社会阅历依然较浅薄,他们正处于初步认识社会公共事物与发展形势的阶段,教师在这个时期培育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可以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与了解,并建立科学的成长发展观,这一举措有助于改善班级风貌、校园环境与社会风气,从而推动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为此,教师可借助中华传统文化中孝德观念、民风建设、社会文明等内容来增强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以期通过改善学生的德行观念,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良性发展。
  例如:在教学“社会生活讲道德”这课时,笔者利用《晏子使楚》这一历史典故导入新课,通过讲述这个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在生活中尊重他人这一内在修养的重要性,接下来列出一些名言古诗,让大家分析这些诗句中都蕴含哪些道德品质,如“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表示要用“爱语”结善缘,注意说话的方式的程度;“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用来表示“尊重他人的人,也会受到回敬”,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个性特点和人格权利,维系良好人际关系,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爱国主义精神是奠定学生文化传承意识的根基,是中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发展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能促使他们对我国的发展政策形成高度认同心理,进而形成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品质。教师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使学生通过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更加认可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而使他们发展政治认同素养,充分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
  笔者在教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部分时,利用“陈天华遥寄血书”“文天祥宁死不屈”“邓世昌黄海海战”“林则徐防卫新疆”“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这些历史典故让学生感受我国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并利用多媒体课件科普了这些英雄人物的生平介绍与主要成就,以此来使大家认识到我国发展道路的坎坷与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增强他们对家国情怀的感性认知。随后根据课本知识,引申出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少年生活中的实际体现,使学生懂得尊重和学习国家各个领域的建设者。
  总而言之,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将中华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不仅能使学生拓展视野见闻、发展文化素养,还能让他们的道德修养与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而建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由此出发,教师应根据学生需求,开发更多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循序渐进地促使学生发展个人品德、社会公德与爱国精神,逐渐实现学生道德品质与时代需求的内在统一。
  参考文献
  [1]朱德蘖.浅析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11.
  [2]殷玲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关于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80.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物理作为学生理工科知识基础形成的重要板块,其教学手段的丰富创新成为了新课改的重要议题之一。当前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迎合了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有效的改善了传统物理教学中的弊端,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塑造也有促进作用。本文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对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展开探讨,以期帮助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综合水平。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职业的多元化发展,各行各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明显增多,技工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级技工提供技术型人才支撑。其中,《电子技术基础》是技工院校电气类专业之一,本文通过探讨这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提升该课程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技工院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思考  隨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很多技工类院校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进行了一定改革,但是由于改革实施力度
期刊
摘 要:根据调查问卷和实习期间与师生谈话了解到,当前小学生语文课堂参与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学生主体意识不够凸显、学生课堂参与自控能力有待加强、学生课堂参与机会不均衡、易受师生关系的影响等。由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灵活多变的特点,鼓励学生语文课堂参与策略也没有统一标准。因此我们对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用合适且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小学生深入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期刊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随着国学热,如何上好语文课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学好语文离不开听、说、读、写这四大要素,但是有的学生对此也存在一些抵触心理,如何让学生们爱上语文,对语文课感兴趣,离不开语文老师的调动培养,首先就是在语文课堂上的培养。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丰富多彩,本文就如何让语文课丰富多彩进行阐述。  关键词:语文课;丰富多彩;学生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作为教师应该激情四射,学生轻松活泼,积极配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由于旅游服务人员为客人所提供的是面对面的服务,为此,他们职业素养的好坏会影响旅游服务的质量的高低,同时也可能对旅游企业的形象、对一个地区及一个国家的形象都会产生影响。大多中等职业学校,在对旅游专业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单纯重视职业技能而忽视职业素质的现象。所以,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中职旅游管理;学
期刊
摘 要:通过调查摸清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效果现状,分析厘清影响教学效果的学生和教师方面的因素,增强思政课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权威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关键词:思政课程;教学效果;高职院校;调查分析  目前,学界有关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学效果的研究成果很多,对高校又特别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专门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开展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
期刊
摘 要:情境教学如今已经成为课堂中惯用的一种教学手段,问题情境教学作为情境教学法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对于构建智慧型课堂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很多教师对于如何发挥问题情境教学的作用并没有明确的思路。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种关于构建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望给广大教师带来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活;小组合作;情境  数学作为一门从幼儿园贯穿到高中的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对职业类院校《自动控制原理》多年教学经验,探讨了如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自动控制;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自动控制共性规律的技术科学,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理论课。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数学公式推导繁琐,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多,高等数学的积分,微分,工程数学的复变函数等,内容抽象枯燥,学习难度比较大,容易使学生丧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的深度发展,经过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的证明,我国数学教学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性的核心素养,在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下,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全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学相关内容。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探讨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以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天赋,老师如果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对
期刊
摘 要:知识学习当中,兴趣是最好的动力,也是最重要的资源,尤其在写作方面,兴趣占据了极大的优势,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作文能力,是乡村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鉴于此,本文就从乡村小学作文教学入手,就中高年级的兴趣培养做简单分析,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交流。  关键词:乡村小学;中高年级;作文兴趣  引言  乡村小学中,学生的作文教学一直都是个问题。由于乡村留守儿童多,儿童的约束力范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