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渔家的天堂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tiet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门西北总茫然,大地无形只有天。
  回视江湖难说水,自从开辟不知年。
  幽人乐在游鱼外,渔父机忘白鸟边。
  偏趁主翁观玩暇,沧州梁雨日高眠。
  ——恩宥还《黄龙观海》
  黄龙港位于临高调楼镇西南方黄龙村,是临高县西北沿海众多海港之一,北接调楼港,南邻新盈港,是临高县渔业渔港重点发展区域。住在附近这一带的人们又把这片浅海区域通称为“黄龙湾”,其行政区域刚好在调楼镇与新盈镇交界处,黄龙湾周边一带的村庄有:黄龙村、青龙村、龙楼村、抱社村、昆社村等。
  临高港口新地标
  为推动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海洋强县战略,临高县整合全县渔港资源,把黄龙、调楼、新盈等港口按功能区域重新规划整合为黄龙中心渔港群,计划将其打造成一个国际性渔业交易市场和渔业物流中心。
  究其“黄龙湾”名从何来,无相关史料记载,从地图上看略显有趣。纵观黄龙港附近海岸线,东至抱社村,又西至龙昆村一带,半环绕成海岸潟湖(旧称泻湖)状,乍看活像一条龙张开其血盆大嘴,威武神气,这样的地形,或许唯有“黄龙”二字才能配得上吧。
  黄龙湾因其特殊地形,是渔业的天然养殖场,内侧滨海低地的大面积滩涂地,造成大面积盐田的产生,古时周边的居民,无不以渔业、制盐业为生。
  昔人曾经晒盐田,今日盐田无故人
  位于黄龙湾一带的抱社村、龙楼村周边,有大面积的滩涂地,是天然的制盐场。临高作为海南盐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早在宋代,龙田、龙楼、抱社、仓米等村庄已有人从事制盐业。
  清末至民国时期,福建、广东及海外华侨相继赴琼开办盐厂,随着生产方式的日益提高,制盐工艺的不断发展,现代的制盐技术已经完全取代了过去的古老做法,穿梭在龙楼、抱社的村舍小道上,依旧能寻见古代的盐田遗址及近现代的盐田,只是早已无人打理,看那布满青苔的石碾、平坦老旧的晒盐池、渗透卤水的盐漏等等,像似要向我们诉说当年的辉煌,却如今杂草丛生,物是人非。
  有幸从龙楼村一王氏老人处得其族谱,上面记载道,其始祖老诠系福建省莆田县甘蔗村人,是“七州盐官”之一(唐代岭南道海盐产地分布广州、潮州、琼州、振州、儋州、恩州、循州,共七州。顾名思义,“七州盐官”乃是掌管七个地方的盐官。)经常来往于福州、雷州、琼州之间。南宋1276年,因元兵入侵,南渡琼州,初住马袅,后迁调楼镇罗堂村定居,看到此地肥美,富有渔盐农桑之利,便住了下来,其子孙部分散居农村,部分滨海经营盐业。
  妈祖传奇
  黄龙村多以渔业为生,渔民出海捕鱼,全靠天后娘娘的庇佑,因此供奉天后娘娘的天后宫常年香火不断。
  黄龙村天后宫建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面朝大海,距今已一百多年,天后宫虽不比其他寺庙堂皇,但据说极其灵验,在黄龙湾一带远近闻名。黄龙村全村户户均供奉天后娘娘,若出海作业,渔家杀鸡敬拜,保佑平安。据说每逢出海作业的渔船遭遇风暴时,其亲人便到天后宫祈祷,便得以化险为夷,屡屡应验。
  据黄龙村村委会杨定家书记介绍,关于妈祖,黄龙村每年有两大节日。
  正月十六,请妈祖出游一天,临高话叫“迎公”,“迎公”时众人跪拜请妈祖出宫,众人抬轿,妈祖坐其上,头有黄罗伞盖,后有四副掌扇,是帝王出巡的标配仪仗。每到这天,全村大摆筵席300余座,盛况空前、座无虚席。
  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即妈祖的生日,本村外出经商的生意人及出外捕鱼的船老大都要赶回来祭拜,若路途实在遥远的必须请家中男孩替代前往,杀鸡、羊、猪三牲祭拜,场面热闹非凡。
  现在的黄龙湾,古朴又不失现代,古风新貌的结合着实让人印象深刻。未来能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相信在妈祖的庇佑下,黄龙湾的子孙后代会继续书写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 (本文作者单位: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海南管理处)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的Mapping是测绘、映射的意思,但何志森和陈煊主持的这次Mapping工作坊中的“Mapping”却另有含义。尤其要指出的是,这次Mapping的实操者是一群学建筑设计的大学生,作为一种对最终决策极具参考价值的调研方法,这样一次实践,可能会在若干年后,在这帮学子们走向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岗位之后,产生积极影响。而“超不正规”也只是一种过于武断的官方界定,它折射出来的是鲜活而真实的城市
期刊
近年来,媒体大量报道了一些耸人听闻的事件,称使用一种特殊的药水让受害人闻到或服下后便会对犯罪分子言听计从,甚至糊里糊涂就将全部积蓄家底亲手相授。果真有这种事情吗?  有人说那是蒙汗药,那么“蒙汗药”到底是什么呢?  说起蒙汗药,就让人想起了神秘莫测的江湖传说。“蒙汗药”这个名词在中国许多武侠小说中经常看到,书中描写的“蒙汗药”麻醉作用极强,人吃了“蒙汗药”,便会昏睡过去,失去知觉,犹如死人,甚至“
期刊
渔港,一个平凡的名词,在有的人心中它是一个家,在有的人心中它是一个圈,在有的人心中它仅仅是躲风避雨的一棵树抑或一把伞……但在临高人心中它是个家,安身立命之地。  小且静,是海南临高县美夏港的特征。究其“美夏港”何时建成,史书上并无详细记载。但据这一带人们族谱的记载,唐宋之际已有人居住。从地理位置上看,美夏港位于临高县北部东英镇美夏乡,属于外海性港湾,海洋性气候。美夏港呈半弧形状,东临博铺港,西临调
期刊
美丽富饶的后水湾位于海南岛西北部,琼州海峡西口,西临一国(越南)、一省(广西),东与临高县新盈镇相接,介于儋州湾与澄迈湾之间,湾口中央有邻昌礁和头排为天然屏障,避风条件良好,是一个具有地理区位优势的天然海湾。因湾顶临高县一侧有头咀港,别名后水港,湾从港名,故称后水湾。  后水湾湾内港阔水深,岩礁遍布,全湾总面积 127平方公里。港湾海岸的邻昌岛(亦称邻昌礁)是个独特的岛屿,涨潮时,整个岛屿被淹没;
期刊
在临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独特岛屿,涨潮时,整个岛屿被海水淹没,退潮时,整个礁盘与沙滩露出水面,这里叫做邻昌礁。  潮落现仙礁,潮起缓波涛  邻昌礁岛以灰黑色的石灰岩错落堆积而成,故又称之为邻昌礁。邻昌礁面积约0.014平方公里,位于北部湾的后水湾,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被海水淹没,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十分丰富,且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正好位于儋州——临高两县海上界线上。  当地渔民介绍,邻昌礁距离新盈港只有
期刊
清初的地理学家刘献廷有一次夜宿南岳衡山,“晓起,主僧来言,夜来峰顶大雪”。彭剑斌在本期专栏里把这段古文译成了白话,出处写在文末。刚看到这一句的时候,我一愣,怎么下了雪我不知道。  今年一月我们同去南岳采访,同宿福严寺,当日不仅没有下雪,气温还很高,一点也没有寒冬腊月的迹象,所见都是寻常山下、山里生活,他们没有摆出一副迎客的姿态,我们也没有戒心。  回来不久长沙就气温骤降,那日在山尖听到下面山谷里松
期刊
吴姓,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吴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吴姓的渊源由四大支组成:姜姓、吴回氏族、姚姓和姬姓。其中姜姓吴氏的历史至少有5000年。第五支出自外族的改姓。  源于姜姓,炎帝之臣的后裔  吴氏第一支,源于姜姓,属于以氏族名称或国名为氏。吴姓人物早在炎帝、黄帝时就已存在。炎帝之臣有一叫吴权的,他的后代是我国乐曲的发明者。吴权属于远古的
期刊
金牌湾,位于临高县北部,因临近金牌港而得名。西起临高角,东至金牌嘴。海岸线长26.4千米,东侧为基岩海岸,西侧为沙质海岸,总面积3250公顷。  金牌湾的自然条件在海南岛是独树一帜的,其属于外海性泻湖湾,呈“s”型排布,湾口向北通琼州海峡,南卧本岛陆地天然屏障,为海南风害最小区域,有较高的港口航运开发价值。依湾而建的金牌港则是新开发的综合性枢纽港,岸滩稳定、高程适中、港湾开阔,无淤积,可建造超级泊
期刊
马袅港的由来  临高,古名富罗、临机,早在秦时属象郡。公元前110年(西汉元封元年) 立珠崖、儋耳郡时属儋耳郡。公元前82年(汉昭帝始元五年)并儋耳于珠崖,临高属于珠崖。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建县,因县治毗耶山,故名毗善县,属珠崖郡。622年(唐武德五年),毗善县改为富罗县,属儋州。同年,撤富罗县,在治东40里那虞都海滨之临机村设置临机(鸡)县。显然,其县名称是以村名而得。民国十八年(19
期刊
调楼镇位于临高县西北部,西濒天然渔场——北部湾,海洋渔业发达,是闻名遐迩的农渔结合乡镇,素有南海明珠之称。  调楼镇古称吊楼,作为临高县渔业重镇,调楼镇海水养殖条件和人文景观可谓得天独厚,其海岸线绵延11公里,海滩涂面积3000多亩,沿海珊瑚礁面积358.2公顷,拥有调楼、抱才和黄龙3个优良渔港,在临高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武莲港已初具规模,开始了基本运作,调楼镇的海洋捕捞能力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