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转改”中体味新闻摄影的重要性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yemai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走转改”中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作为摄影记者要认识到基层在新闻摄影中的主体地位,用多样化的拍摄手法,用图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用画质细节赢得读者的眼球。
  【关键词】走转改 新闻摄影 吸引力 感染力
  党报作为权威、主流的媒体,不仅要引导受众,关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更要反映与基层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所以广大摄影记者必须深入基层,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拍摄出大量生动鲜活的新闻作品,增强党报新闻摄影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为了提升新闻宣传效果,新闻图片在拍摄过程中,要坚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基层在新闻摄影中的主体地位
  基层流淌着新闻的源头活水,蕴藏着最鲜活丰富的新闻资源。新闻摄影报道要求明晰政府工作重点、把准施政方向,在基层中捕捉到群众关注点从而更好地找到群众的应知和欲求。把更多的镜头对准普通百姓,多角度拍摄基层群众的生存现状,更多地倾听群众声音,让群众成为摄影画面的主角。如2007年以来笔者采访拍摄在滁州日报先后发表的《南谯“新农合”方便又实惠》、《全椒县“农家书屋”入住百村》、《建筑农民工“一卡通”:打卡上下班 凭卡结工钱》等都是基层群众生活的关注点和闪光点。
  二、摄影画面应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走基层,摄影记者不能高高在上,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只有沉下去与普通老百姓打成一片,才能挖掘采访拍摄到有深度和生命力的题材,才能拍摄出大家喜闻乐见的好新闻。一张图片足以影响一个人的情感。一张图片足以反映政府和群众的距离。2011年3月,笔者在定远县采访拍摄的一组《安全饮用水工程惠万家农户》的报道,反映当地党委政府在基层建水厂,为民办实事,解决了基层农民几代人家无“自来水”的问题,让农民喝上了放心水,画面感人,新闻性强。
  新闻摄影的基层化、民生化视角也就是新闻图片的大众化,画面让人有“亲和力”,为此,我们要让相机离泥土、离百姓更近一些,通过画面触摸大地的温度和质感,感受到百姓的喜怒哀乐。在实践中应多拍些近距离的特写,少些远距离的镜头;多用平视或仰视的角度,多些现场抓拍,少些主观意愿强烈的摆拍;多些水到渠成的交流,多些主动迎向镜头的笑脸,少些躲躲闪闪的目光。
  三、运用多样化的拍摄手法
  要使党报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必须运用平民化视角,把主动权交给受众。党报往往以高视角报道,领导和座谈充斥其中,容易脱离群众。所以要从基层的视角切入,从“俯视”变为平视,记录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只有这样群众才能觉得党报好看、想看、可读、可信。
  摄影记者要突出现场的直接感受。画面拍摄自然也有别于传统的拍摄手法。增强“我在现场”的真实体验,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达到新闻图片贴近性、真实性和现场感,要把“鲜活的人”引入图片之中,让新闻有情感有温度。要把人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小见大,以人物的活动,捕捉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与人息息相关的事件,并让群众觉得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例如笔者拍摄的《阳光低保惠万家》,就是低保户在党的政策关注和完善后得到实惠的一个缩影。
  四、用丰富的画质细节来赢得观众的眼球
  新闻要鲜活,离不开生动的细节,离不开人物的举手投足。要以小见大,发掘主题。为此,摄影记者要加强学习和实战锻炼,提高捕捉细节的能力。首先,要养成对鲜活细节随时保持高度兴奋的职业素质。摄影对于细节的把握,就是对题材的主动掌控。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细节画面的守候和捕捉中去,对于有价值的细节来说,摄影记者就是“猎人”。其次,细节画面的捕捉是建立在大量拍摄的基础上的。在转瞬即逝的新闻面前多拍无疑是不漏掉细节的最好办法。例如笔者拍摄的《琅琊工商打掉非法传销窝点》一组图片报道,就是笔者与工商局执法人员,一同赶到现场抓拍拘捕传销不法分子时拍摄的拘捕的紧张过程和第一现场。
  五、新闻图片切勿形式化
  一幅成功的新闻图片一定要有鲜明典型的人物或事件。说到典型人们很容易就想到焦裕禄、雷锋、汶川地震等等。但格式化的图片和报道让本应该感人、激动、惊心动魄的好新闻变得让群众乏味,疲倦。如何以全新的视角拍摄记录成为重中之重。避开形式化的拍摄报道,表现小人物的辛酸创业,乡村教师的兢兢业业,只要将其生动的拍摄刻画,小人物,小事件也能打动读者。《庄稼人的“田保姆”》报道的是在农业植保一线工作25年的女植保农艺师金清,她作为一名全国虫情测报员,十几年来披星戴月奔波离城十余里农村稻田中的虫情测报点观察、收集害虫标本,并及时将信息反馈国家、省农业部门虫情测报中心和当地农户,为粮食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虫情测报信息,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六、摄影记者要身在基层,更要心在基层
  很多摄影记者认为,走基层,与老百姓打交道,是文字记者的事,自己只要按照文字记者的意愿拍摄就可以了。其实,“走转改”也对摄影记者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走进基层,尤其是拍摄一些事件性的新闻,摄影记者记录了很多用文字无法报道的东西。为此,摄影记者要善于从相机后面走出来,能够与当事人直接沟通交流,因为照片上人物情感的流露胜过千言万语。摄影记者要主动与采访对象沟通,倾听他们的声音,与他们打成一片。这样做,拍出来的画面就不是死板的,而是自然灵动的,人物表情也是真实、丰富、可亲的。2011年9月笔者在全椒县石沛镇联盟村采访拍摄新型农民张国伦。通过现场采访了解到他运用现代农业新技术、管理新概念、市场运作新理念,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生动事例以及他对将来发展的新设想。报社以题为《新型农民张国伦和他的规划》刊发一组图片专题报道,作为记者一线见闻在头版发表。
  新闻摄影由于工作特点,更容易捕捉到文字记者无法表达的现场新闻场景。摄影记者的工作不是单纯地拍摄画面,而是记录事实,表现事件。与文字记者共同还原事实引导受众了解新闻报道的主题,所以始终要做到心中有数,用相机的镜头直接创作。比如汶川地震,一张张震撼人心的图片后所记录的人性与大爱是没法用短短几句话能表达的,同时也体现了新闻摄影工作者每在大灾大难之时敢于第一个冲在一线的敬业精神和道德品质。笔者在地方党报从事新闻摄影采访30余年,深刻体会摄影在党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在把握基本国情、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上下功夫见成效,要在培育良好职业精神、在职业道德上下功夫见成效,要在学习运用群众语言、提升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见成效,真正使摄影报道让人们爱读爱看,可信可亲。□
  (作者单位:滁州日报社摄影部)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正】 一首先回顾一下苏联教育改革的历史情况: 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迄今,在教育领域里进行过多次改革,有时改革不一定是成功的,但总的来说,苏联教育发展到今天,应当说
随着合肥在中部城市的崛起,2013年初的合肥正在向“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目标迈进,整个市区及周边重点城市整体经济也得到较大发展和进步。在城市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具有
【摘 要】电视民生新闻的琐碎化、庸俗化影响民生新闻的品质。“走转改”活动的开展,有力推进着电视民生新闻的理性进程和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走转改 民生新闻 提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以反映百姓喜怒衰乐、解决百姓冷暖痛痒的电视民生新闻得到了发展,节目的形态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同时民生新闻节目还以其较强的地域性、贴近性、平民视角、平民语言赢
国内首次引进的干法成型无尘膨化软纸设备于1995年9月底在宁夏吴忠市瑞特纸业有限公司安装调试。全套设备由芬兰、瑞典制造,技术先进,自动化水平高,年产超级一次性特种软纸45
目的了解2005年广西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进一步做好AFP病例监测,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西2005年AFP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国家对“三农”建设的重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信息需求的提高,使对农节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区域性电视媒体作为对农宣传的一线,在新时期迫切需要转变理念、改进方法。荆州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