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网在黑鲷与日本对虾混养池中的使用效果

来源 :渔业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0056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在虾池中混养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特在虾池中设置环形网。在环形网内养殖黑鲷,并设置集鱼网箱以驱赶的方式将黑鲷集中捕捞;在环形网外边养殖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通过移植藻钩虾(Amphithoe japonica)、拟沼螺(Assiminea sp.)等为对虾提供生物饵料。在2hm^2的虾池中养殖黑鲷产量4330kg,捕捞成活率100%,对虾产量为1100kg,获利6万余元。
其他文献
世博会水产供应基地主要从近年来上海市建立的标准化水产养殖场中遴选,需具备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可追溯的特点。标准化水产养殖场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
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贝类多糖的研究现状,论述其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生物活性,并综述超声波辅助水提法、柱层析法等多种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贝类多糖的发
自20世纪40年代,后海湾就成为香港的池塘养殖中心。虽然在过去数十年间池塘养殖业的管理效率及水产品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及改良,但仍然未达到现代化的生产水平。1990年代中期,由
水产养殖池的设计和运转,应该将与养殖鱼紧邻的水流静滞区降低至最小。在养殖中上层鱼类的水池中,水的流动和鱼的游动相结合,在与养殖鱼紧邻的水流静滞区域,足以维持溶氧和新陈代
在欧洲,二龄鲑鱼的年养殖生产量接近2.5亿尾,挪威和苏格兰是主要养殖生产国。目前,90%的养殖生产在单循环的流水式陆基养殖场进行,但许多养殖生产者正在考虑将其转换为再循环养殖系
针对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生物学和经济学意义上的双重捕捞过度,运用故障树分析法分析可知,渔业资源衰退问题的形成具有多因性。因此,单一和孤立的既有防范措施,只能是“症状解”而
悉尼鱼市为南半球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之冠。位于悉尼港畔的鱼市非常干净。进入大门是码得整整齐齐的各色各样的海产品。交易完全以拍卖的形式进行,购货商身穿红马甲,围坐在显示
该研究调研了人工光源的特性(光谱和光照周期)如何影响从孵化前1天到孵化后40天的舌齿鲈鱼卵和幼鱼。受精卵和幼鱼饲养在五种不同的用光情况下:12L:12D红光(LDR),12L:12D蓝光(LDB),12L:12
论述了鱼类洄游通道恢复的理论基础,我国鱼类洄游通道恢复的历史和现状,并分析了长江流域鱼类洄游通道阻隔现状及其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江流域鱼类洄游通道
比较了不同盐度梯度(5.0、10.0、15.0、20.0、25.0、30.0)下真鲷(Pagrosomus major,6)×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杂交子一代(杂交F1)初孵仔鱼的生长情况,并在此盐度梯度下对杂交F1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