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数学兴趣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el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培养学生愿意走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使学生能快乐学习,创造学习。因此如何提高孩子数学兴趣,让孩子能够喜欢学数学、乐于学数学、痴迷于数学,是每一位老师、家长所希望的。本文跟大家分享一些让孩子喜欢数学的方法。
  一、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可能是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看着五彩的线条在纸上延伸、扩展,他的思维、想象也跟着任意遨游、旋转;也可能是老师经常表扬他,虽然他画得并不怎么样。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引导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浓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新颖的导语,会引发学生“猎新”的兴趣。如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笔者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在我们的图形王国中,有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它们幸福、快乐地生活着,经常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其中,要数‘角娃娃’最调皮了。这不,在图形娃娃们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你能把它找上来吗?”这样导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学习营造了一個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此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笔者在教学“空间与图形”一课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球滚来滚去,有的甚至滚落到地上,他们有的跑到地上去追,还有的在桌底下钻来钻去,学生手忙脚乱。笔者抓住这个契机,追问学生:“为什么球会滚到地上?而长方体、正方体却不滚来滚去呢?”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笔者又追问:“为什么家具、包装箱都设计成长方体或圆柱体?”从问题中引出平面图形。
  本课的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从生活中的平常物体引入,得到平面图形的学习活动,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学习数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这样的设计使数学活动生动活泼,学生更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在游戏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的具体性,越具体形象的东西,越能唤起他们的兴趣。因此,直观教学的运用,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会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充满情趣;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氛围中想学、会学、乐学,在轻松愉快中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其他文献
俗话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激励,会使学生精神振奋,学生在友好和悦、互助合作的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相反,教师缺乏激励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消沉、呆板,学习效果就差。激励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一副催化剂。它能催人奋发,扣开学生的心灵,滋润学生的心田,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激励机制,其意图是让每一个的学生都有不竭的动力,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期刊
陶行知老先生提出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地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连接,要求教育活动既关心儿童未来的生活,也要关心儿童的现实生活;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指出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个性,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还强调儿童自我人格的完善,指出教育既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也要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一种以实际生活为载体,以实践体验
期刊
当前,在数学讲评课中由于缺乏完整有序、易于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讲评课长期以来被等同于复习课或练习课,在教学中往往简单地“讲”或“灌”等强行注入式来代替,不注意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致使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未能得到很好地沟通,最后导致讲评课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无味,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基于此,我尝试了一种能加强师生间的双向合作、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提
期刊
摘要:当前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正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分析了国内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并针对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化学研究性学习,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生主体   1 引言  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最大可能地激发其主动学习和研究的兴趣,进而实现知识、能力和
期刊
峰,一个沉默寡言的小男生,个头不高,瘦瘦的样子。由于平时不言不语,有时候会让你把他忽略。初一的第一个期中考试结束后,成绩出来了。他忽然主动地来到我的办公室,一副着急的样子,我还以为出了什么事,他红着脸,很紧张又很急地问我成绩。我把成绩单递给他,他看完后什么也没说就走了。他考的不太好,看他那难过的样子,我开始回忆他在课堂上的表现,他听课很认真的,作业也做得很好,而且听说在家里也非常用功,可成绩真的与
期刊
看图作文是作文的基础,它对学生写作的成长起着先导作用。可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所看到的看图作文往往都是千篇一律,似一个模子刻出的孪生兄妹,少了雜树生花的缤纷感。  这样的作文常常是循着教者的思路走的,因此,在批改时起先会觉得语句通顺,叙事清楚,批改起来煞是轻松。可久而久之,就如同含着一块鸡肋一样,嚼之无味,弃之可惜了。  因此,看图作文的教学既要图中求一,更要图外求异。既是看图作文,那一定要认真看
期刊
摘 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和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教师是见仁见智,本文是根据我这些年的英语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简单地谈几点体会。  主题词:提高、能力  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五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要达到以下目标:  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判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
期刊
[文章摘要] 高中阶段,要想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有所突破,首先要了解平时阅读时学生存在的误区,其次,要坚持对其进行习惯性的训练,再次,要重视平时阅读课的落实;最后,要尽快掌握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本文作者从一名高中英语教师的角度,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分析了高中英语阅读中存在的种种误区,并展现了自己眼中新课程背景下的今天,高中英语阅读中该注意的细节及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 英语阅读
期刊
摘 要: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教育是培养具有竞争力人才的基础,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在竞争中的成败。在教育日益受重视的今天,教育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与严峻的,单纯追求高考升学率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学校的全面发展是及其有利的。“校校挂钩”搭建中学与高校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平台对中学中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更现重要。合理的利用高校
期刊
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所充当的角色已经有了新的变化,传统的 “传道、授业、解惑”,等教学观念已不再适应现阶段的客观要求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话题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增长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亦即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追求最佳,最新知识独创的思维。按爱因斯坦所说,“创新思维只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