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浅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ntou_2001_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
  (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约弗夫(S.L.YOVEFF,1972)对28所学校中的1672名地球学专业的学生和43名教师做了调查。他发现,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热情关怀,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学生坚持学习、热爱学习所必须的。
  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的另一个方面是,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本身是影响学习的。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得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默然。而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快乐的情境是学生喜欢的、趋向的,而在不好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会不自觉地想要逃避。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情感也会泛化到学业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学生性格发展的影响。
  师生关系是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提供满足。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生会形成一些好的性格品质,如信任、宽容、善良、同情、友爱、尊重他人、自尊、自信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性格会升化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如助人为乐、追求成就、贡献社会、有远大理想等等。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仅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同时也是向学生提供了一种人际关系的榜样。在充满爱的师生关系影响下,学生会把这种爱在自己身上扩展出来,形成爱他人、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等等好的心理品质。可见师生关系对学生性格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特别重视与教师的关系,甚至超过父母的关系,因此,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被教师接纳和信任,他们享受到师爱的温暖,感到自己的价值;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体谅和鼓励,他们体会友谊,充满力量,感到自信;学生与教师真诚相处、进行智慧和感情的交流,他们就会相信人世间的真诚和美好。从而喜欢集体生活,喜欢社会生活,从而对人生充满希望。
  这种愉快、安定、轻松的环境会培养出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如善良、乐观、积极、进取、自尊、自信、合作、耐挫折等等,随之使学生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中逐渐发展起健康的个性。由此可见,师生关系对教育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这种人类社会特有的人际关系做好教与学的工作。怎样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求教师把自己无私的爱融入到工作中,融入到师生关系中。
  
  二、如何形成正确、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前的教育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创造教育上,而创造教育的重点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能够发挥他们积极主动性的环境和氛围,使他们对学习过程、学习目的感兴趣。当教师把自己的爱融入到和学生的关系中,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时,教师就会发现自己找到了一条进行创造教育的捷径。
  怎样形成一种正确、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工作中发挥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作用?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在观念上有所转变。
  从我国的蒙学教育开始,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关系就是不平等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种观念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播,无形中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不敢和教师进行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同时我们教师也很难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导致了在师生关系中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
  由于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要首先改变这种观念,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去接近学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当前的学生知识面广,心理成熟早,教师还靠以前那种特有的权威是不可能与学生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关系的,所以教师要首先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们面前。教师可以试着走进学生的学习中,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先做他们的忠实听众,再慢慢地对他们加以辅导和指引,使学生对你不再感到陌生,从而开始接近你、信任你,与你建立起一种友谊。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教育,使这种友谊转变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明确自己的任务,做一个好教师。
  在教学活动中,最令教师头疼的是后进生,怎么样帮助后进生,使之学业有成,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首先,要一视同仁,不能有任何感情色彩。主动接近后进生,帮助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出结果。多给他们一些爱心,多帮助他们,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运用得当的方法来进行教育。可以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他们就会很高兴,自然会萌发向上之心。这不但是一种教学经验,而且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应当更多地关心学生,而不是如何地惩罚学生,“严师”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训斥。再次,要注意抓反复,反复抓。当然这要求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劳动,但是,通过这些劳动,你会得到后进生的认可,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带着他们取到自己的“真经”。
  (三)要具有服务精神。
  当代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广泛的,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所以教师自己不仅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汲取正确的知识,给学生以全方位的服务。
  学生需要答案的时候,教师总应该在第一时间交给他;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学生遇到危机的时候,教师总在第一时间帮他一把,这样,你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英雄”。顺其自然,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良好默契的师生关系。
  只要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地去接近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全部奉献给学生,那么与学生之间就一定会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其他文献
摘要: 物理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认识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本文就物理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了探究。  关键词: 物理教学 主体性 参与意识 能动性    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学习主体。在教学实践中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科学创造素质是决定一个人创造的最根本的素质,创新能力的基本内涵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等几方面内容。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与创造性的组织、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这是创新的核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初中生的创新能力是有别于成年人的,初中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还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物理教学应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灵活设计教学程序,创建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能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发展现状,我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探索了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可借鉴的情景教学模式。    一、优化育人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创设教学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没
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变,导致其的生活习惯不断改变,再加上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导致许多慢性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属于临床中一种发生率相对
期刊
学校由管理者、教职工、学生三部分人组成。在学校管理中,校长(管理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因为他有权利,他说的话别人要去执行。有人说:一个优秀的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可见,校长对学校发展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校长在学校的影响力在于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上级任命你为校长,就是给了你权力的影响力,那么你能不能运用好这种权力,来实现自己在学校管理中的既定目标,其非权力影响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现在的中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差,从小就承受着学习的压力,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大部分家长的心愿。子女考试分数的高低成为了分水岭。这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导致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十分脆弱,导致了身心发展扭曲变形,所以重视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尤其显得十分重要。这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一、中学生的心理问题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