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我们教师的语文课堂上经常听到老师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面对这个问题,课堂上举手的学生往往寥寥无几。叫起学生来概括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了,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抓不住课文的重点,说了其一丢了其二,概括不全面,表达不完整。而学生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将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训练简单操作为:初读课文后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无论学生回答的怎样,都模糊处理,匆匆而过,即使教给学生方法,也仅仅是让学生说清“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分析课文六要素,看似放之四海皆准,但是学生遇到叙事性文章以外的文体仍是一头雾水。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课文主题的能力。
一是让学生从文章的题目出发,补充课文的要素。对于语文课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例如:以我所任教的五年级语文下册文章为例,有的文章题目提示了文章所提及的主要人物。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文,从审题入手,对题目的内涵进行拓展,补充一些相关因素,就能迅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文章中寻找需要补充的相关内容时,也要紧扣题目。还可以启发学生针对课文质疑,筛选关键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读课文、思考,最后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串联起来就能很准确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提出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有力拐杖,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很容易就把这些通过题目而扩展的问题补充成功,再提示学生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把这些问题稍加整理后就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分析好文章题目,对于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等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是我们从每段的段意出发,理清自己对课文的思路。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教师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的段落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只要把三部分段意进行整合,就可以得出本文的主要内容。由此看出,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列提纲、概括小标题、画情节曲线等方法让学生把握段意,理清文章思路,从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是我们可从课文的重点语句出发,把握文章的主旨。课本中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我们教师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时候,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所提供的这种有利条件,让学生学会抓住总起句、中心句等有提示作用的关键句子,教会学生进行分析概括。这种方法,概括起来会事半功倍。
四是我们可以从文章要素出发,串联文章中的要点。对于一篇语文课本中文章有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都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时不需要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说得很详细,只需平实地、简练地说出“什么事”就可以了。在写景的课文我们要抓住:按什么顺序写的?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點?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然后再进行概括。教师要因课而异,在每次学生概括回答后,都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复,让学生明白概括必须做到:内容要完整、叙语言述要清楚精练。
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是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以上方法的运用能帮助学生从浅易处人手,消除概括课文大意时无从开口、无从下手带来的苦恼,使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尽量准确、全面。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互相结合运用,效果更好。当然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探索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策略,使之为学生的学习来服务。我们只要在平时教学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中都注重让学生去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概括,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那么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就不再遥远了。(单位: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明仁小学)
一是让学生从文章的题目出发,补充课文的要素。对于语文课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例如:以我所任教的五年级语文下册文章为例,有的文章题目提示了文章所提及的主要人物。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文,从审题入手,对题目的内涵进行拓展,补充一些相关因素,就能迅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文章中寻找需要补充的相关内容时,也要紧扣题目。还可以启发学生针对课文质疑,筛选关键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读课文、思考,最后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串联起来就能很准确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提出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有力拐杖,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很容易就把这些通过题目而扩展的问题补充成功,再提示学生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把这些问题稍加整理后就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分析好文章题目,对于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等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是我们从每段的段意出发,理清自己对课文的思路。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教师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的段落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只要把三部分段意进行整合,就可以得出本文的主要内容。由此看出,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列提纲、概括小标题、画情节曲线等方法让学生把握段意,理清文章思路,从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是我们可从课文的重点语句出发,把握文章的主旨。课本中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我们教师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时候,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所提供的这种有利条件,让学生学会抓住总起句、中心句等有提示作用的关键句子,教会学生进行分析概括。这种方法,概括起来会事半功倍。
四是我们可以从文章要素出发,串联文章中的要点。对于一篇语文课本中文章有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都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时不需要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说得很详细,只需平实地、简练地说出“什么事”就可以了。在写景的课文我们要抓住:按什么顺序写的?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點?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然后再进行概括。教师要因课而异,在每次学生概括回答后,都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复,让学生明白概括必须做到:内容要完整、叙语言述要清楚精练。
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是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以上方法的运用能帮助学生从浅易处人手,消除概括课文大意时无从开口、无从下手带来的苦恼,使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尽量准确、全面。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互相结合运用,效果更好。当然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探索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策略,使之为学生的学习来服务。我们只要在平时教学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中都注重让学生去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概括,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那么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就不再遥远了。(单位: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明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