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逆反心理产生原因及其疏导探寻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enlong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逆反心理即在教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原因而产生学生对老师教育的感情的叛逆心理。中学生由于内外原因的影响,在师生关系上往往会出现不够融洽,合作不够密切等现象,致使一些学生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对立情绪,出现了一系列“逆反心理”,中学生因“逆反心理”而导致的骇人事件触目惊心。浙江省金华市某中学一学生因逆反心理杀死自己的亲生母亲(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遵义市某中学一名学生因逆反心理杀死其所在班级的一名任课老师(贵州新闻报道)。如此等等,中学生因“逆反心理”直接导致的恶性犯罪屡禁不止,实在令人发指、催人惊醒、促人深思,同时向教育者警示:提高学生素质,应务实抓好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工作。
  
  一、产生教育逆反心理的原因
  
  1、忽视跳高摘桃的阈限
  教师出于“恨铁不成钢”,而忽视了“跳高摘桃”的阈限,对学生要求过高,使得学生无论怎么跳也摘不到桃子。久而久之,学生自惭形秽,对老师的要求表现为不肯接受,甚至出现对抗情绪。
  
  2、缺乏优秀的教育机制
  老师在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问题时,缺乏较好的教育机制,出现了偏激或不够公正等现象,没有做到一碗水端平,使学生认为老师偏心、厚此薄彼而使自己无端受到伤害,觉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于是对老师产生敌对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便“憎恶和尚,恨及袈裟”,出现诸如对老师反感顶嘴,对教师上的课反感,或不上该课,对老师的家庭成员反感等不良情绪及相应的不规范行为。
  
  3、没有进行全面性教育
  教师没有进行“全面性教育”,没能关心到全体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没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总是用定势思维进行判断,因而对后进生动不动就讽刺、挖苦、“泼冷水”或罚站、罚跪。致使后进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自觉孤立被人欺侮,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出现报复心理。
  
  4、过多采用行政强迫命令
  教师过多采用行政命令式的强迫教育,使学生的行为完全是出于外在的胁迫,不是其内心的需要。常此以往,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致使学生不愿接近老师,不乐意与老师交流,从而师生关系出现裂痕,产生“对立意向冲突”。
  
  5、未能内化教育过错教训
  教师未能内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教训。在教学中,一时疏忽出了差错而被学生指出时,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想方设法为自己遮丑,强词夺理甚至恼羞成怒,对敢于当众直言指出问题的学生大为不满,从而失去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应有的威信,失去了学识、品行方面的榜样作用,就会造成学生对这位老师的不信任,甚至不尊重,以后老师再作要求,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产生,直接影响着师生之间的密切配合和教学的正常进行,也影响着学生的积极奋进和健康成长,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那么应如何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调适与消除呢?
  
  二、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的调适与消除
  
  1、树立崇高学术形象,让学生敬佩你
  俗话说:“打铁要靠本身硬”诚然要带出一个各方面都过硬的班集体,班主任首先必须业务过硬,至少具备以下三点:
  (1)广博的知识功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要让学生获得一桶水,教师只须直接给学生一杯水。这里讲的是少与精的辩证关系,教师讲授的“一杯水”,不是从“一桶水”里简单倒出来“一杯水”,而是“厚积薄发”,把“一桶水”酿成为“一杯甘露”,对于一位中学教师,要有治学严谨,精钻细研,不骄不躁的基本功,打破学科原理,苦练“内功”是必然要求。
  (2)精湛的教学艺术。知识好比金子,高明的教师不是给学生“金子”,而是教给学生“点金术”,科学知识不是教师讲懂的,而是学生自己动脑筋领悟的,作为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好探索知识的引擎人,而不能当保姆,抱着学生走,包办一切。
  (3)较强的教研能力。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生产力,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最能动、最关键的因素,是教育思想、教育方向、教育方法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之余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用自己的创造火花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同时赢得学生的尊重。
  
  2、展示完美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你
  教师良好的人格素养能在教书育人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让学生常常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他的授课,并努力去学好这门课程,真可谓“亲其师、信其道、乐其见”;教师良好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作用,可以使老师作为崇拜的偶像长存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鼓励学生刻苦、勤奋、健康成长。
  
  3、注重情感教育方式,让学生亲近你
  (1)以爱育情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眼睛,有一张善于鼓励学生的嘴,要有不惜花时间、精力和诚心诚意的为学生服务的心,才能获得学生真正的情感互动。
  (2)以理育情
  ①从正面称赞学生入手:《人性的弱点》告诉我们,当我们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后,再听到他的批评,心理往往会好受得多。②间接提醒学生的错误:实践告诉我们,不尊重别人的感情的人,最终只会引起别人的讨厌和憎恨。③批评学生前,先谈自己的错误:事实上多多提到自己的短处和错误不会有什么损失,假使对方有长处,你不赞扬,它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批评者能够谦虚的承认自己也犯有错误,那么你再去对他进行批评时,他就不会感到受不了。④向学生征求意见而不直接下命令:人类有一个几乎是共同的个性,没有谁真正地喜欢接受别人的命令,相反的更愿意为信仰去发布命令。⑤让学生保住面子:世界上任何一个真正伟大的人,他们都善于让失败者保住面子,绝不会浪费时间去陶醉于个人的胜利,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你过去的生活中,你伤害过谁,也许你早已忘了,可是被你伤害过的那个人却永远不会忘记你,他绝不会记住你的优点,而是记住你对他的伤害。让学生保住面子就成为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核心所在。
其他文献
国家教育部李嘉程教育基金会“校校通”落户我校,远程教育的顺利实施,使我们边远山区、信息闭塞的学校得到了从“天”而降的宝贵资源,实现了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共享优秀教育资源的梦想,实现了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享有同样先进教学思想的愿望。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进行跨时空教学。教育部副部长韦珏
期刊
【摘要】反思教学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必须多动脑筋,认真备课,采用学生感兴趣的
期刊
一、引言    经过多年的班级建设实践,我悟出这样一个真谛:在强化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时,若忽视沟通艺术,学生轻则产生心理障碍,重则造成“欲速则不达”或“功亏一篑”的不良后果,“独杆不成树,独树不成林。” 怎样才能更好地“探骊得珠”?认识不沟通的危害:彼此排斥,摩擦不断;斤斤计较,不能容人容物;不善于化干戈为玉帛,情绪对立;多挑剔,以偏概全;鸡肠小肚,怨不疏浚。    二、背景分析    我们应从不
期刊
1998年10月,中德“唐山市农村职业教育项目”正式启动。我校成为5所试点学校之一,我作为项目组的成员,接受了多次“双元制”项目培训,通过德国专家授课、看教学录像、开研讨会、到先进地区学校学习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德国的“双元制”等现代职业教育模式。所谓“双元制”,是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培养人才过程的一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它具有如下特点:两种培训机构——培训企业和培训学校(以企业为主);两种经
期刊
教后反思类似于执教后记,是各校常规检查必不可少的部分。写教后反思是教师反思得失,总结教学经验教训,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课后反思是教学活动的继续,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仅要写,而且还要写好。写课后反思不能流于形式、草率行事,不应留在就事论事上,简单重复。而应通过不断总结教学中的成败,归纳出具有规律性的东西,逐步达到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使写出的课后反思具有一定
期刊
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再次,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     一、对待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态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错误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是司空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改革。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学生的自觉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围绕研究专题进行的,它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体现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体现在学科课堂教学中,而“问题教学法”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有益探索。“问题教学法”能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
期刊
2003年浏阳市撤销教育办,成立中心校,在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上迈出了一大步,其运转三年半了,中心校其作用发挥如何?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近两个月来,我们通过与部分教师个别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作了一番调研和思考,现将我们的意见综合汇报如下:    一、乡镇设立中心校的管理模式比较科学,但应不断完善,加强管理    1、中心校为一个乡镇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中心校是
期刊
在建筑职高班的《建筑施工技术》中,关于钢筋砼结构裂缝问题,产生的原因总体来说有两种:其一是外荷载(直接作用)引起的;其二是与荷载无关的因素(构件砼收缩或温度变化)引起的。虽然结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其有害程度却是可以控制的。下面就结构裂缝的成因进行几点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关控制措施。    一、沉陷收缩裂缝    这种裂缝产生的原因是砼流动性过大和流动性不足以及不均匀,在凝结硬化前没有沉实或者沉实不够
期刊
“普九”后,学生来源面广、量大,后进生增多,教育的难度加大。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个班级学习都能得到进步和健康成长,这是农村中学班主任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当然,教育的方式方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认为,充分发挥优等生的辐射作用,就能教育好一部分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也能使优等生的人格得到完善,优势得到互补,对较好地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我们都知道,模仿是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