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返吸注与改变注药速度对蛛网膜下隙阻滞特征的影响

来源 :临床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5656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往返吸注(barbotage,Bbt)与改变注药速度对布比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特征的影响.方法240例随机等分为六组,均用0.75%布比卡因1.2 ml(9 mg)蛛网膜下隙阻滞,前三组为单次注射的慢速(0.1 ml/s)、中速(0.3 ml/s)和快速(1.0 ml/s)组,后三组注速同前但均加用 Bbt.用反映阻滞特征的6项指标及有关成功率的4项指标共10项指标,对6种注药法进行分析排序,筛选出其中较好的方法.结果(1)慢速+Bbt组与中速组、中速+Bbt组与快速组,以及快速+Bbt组和快速组间分别比较,阻滞特征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中速+Bbt组的阻滞特征属最佳之一,操作成功率和痛觉阻滞达标率均最高,且无偏麻.结论为改善蛛网膜下隙阻滞效果,建议采用0.33 ml/s的注射速度,并加用往返吸注技术.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侧面视角最佳计算方法(optimunmethodforprofileangleofsinght,Compas)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效果。方法搜集31例经CT扫描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脑血管常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EVR)治疗破裂性主动脉瘤(RAA)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术前应用CT、磁共振成像对14例RAA患者进行诊断,评估病变近、远端血管锚定区条
目的检测颅内动脉瘤中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的表达谱,探讨其在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Affymetrix公司的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U133A分别检测3例颅内动脉瘤组织和3例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微电网技术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因其具备能够合理利用分布式电源的优先,故其在供电稳定性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也逐渐吸引了大量海
自从五十年代现代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术和急诊心血管监护技术引入后,心跳骤停的救治取得了较大进展,复苏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
目的:探讨腹腔灌注抗生素对兔盆腔炎的疗效和意义。方法:以3×108cfu/kg的大肠埃希菌接种于30只雌兔双侧输卵管系膜并注射至双侧输卵管制成兔盆腔炎的动物模型。将形成盆腔炎
为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卫生需求,国内一些地区已进行过相关研究,但咸宁市这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咸宁市地处“贫困山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卫生需求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对
目的揭示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眼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特点。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测量高血压、糖尿病、糖尿病高血压及正常对照者眼动脉和视网膜中
目的 探讨冷冻肝切除对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的价值。方法 对84例原发性肝癌行冷冻肝切除,即对可切除肝癌,先用液氮( -196℃)冷冻,将癌块冷冻成冰球然后立即作常
目的观察右旋柠烯对人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转移机制。方法24只裸鼠乳腺原位种植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建立乳腺癌模型,分成模型对照组、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