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勤练\适时渗透\合作激趣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hang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里中,作文教学首当其冲,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其中书面表达能力主要就是作文能力。而作文教学对于语文教师来讲一直是一块比较难啃的骨头,尤其是针对那些刚刚接触作文和写作底子比较薄的小学生来讲,更是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伤透了脑筋。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生作文教学呢?我想把我的作文教学观点和大家一同探讨一下。
  
  一、注重阅读,丰富写作语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为此,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创设条件让学生静心读书,我要求每个学生的书包里务必要放一本课外书,学生在的语文课上可以把课外书放在书桌上,我提倡同学们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零碎时间看书。课堂上,一旦完成了学习任务,同学们也可以自由地看一会儿课外书。我专门为孩子们设计了一本“银鹰阅读”,让同学们记录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自己阅读过的书目,一周一得,一周一批。同时,建立阅读、诵读、对话三级阅读课程体系,阅读即对时事新闻、报刊杂志、网络的阅读;诵读即对古诗词、中华经典名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对话即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和大师进行对话。
  
  二、写好“两记”,奠定语言基础
  “两记”指的是日记和读书笔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作文也就无从下笔、言之无物了,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到了写作时,可以从中采下自己的“劳动所得”,学生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另外,读书札记的内容可以不拘一格,结合“银鹰阅读”展开,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心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断,为写作积累词汇、语言。
  
  三、利用课堂,渗透写作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筛选的优秀作品,其思维性、艺术性堪称典范。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每一篇都当做范例,从读和写的角度剖析,在讲解课文的同时渗透写作的方法。每讲完一课,我便抓住单元训练重点,根据课文特点,指导学生练写开头、段落和结尾,在课堂练笔中可以写一、两句读书心得,也可以写个片段,把读书和作文统一起来,这就是讲读课文的演化和实践。如学习第十二册精读课文《北京的春节》之后,我让学生练写《家乡的春节》,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知道如何谋篇布局,从什么角度出发去写,有内容可写。让学生以课文做样板,利用课文材料练笔,这样同学们才会对作文兴趣高,思路广,不会形成对作文的恐惧心理。
  
  四、注重合作,提高作文质量
  合作是新课标重要教学理念之一,合作也不妨用在作文教学上。合作有生与生间的合作、师与生间的合作、生与媒体的合作,并在写作合作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合作包括写作前的合作和写作后的合作。
  每个人独立完成一篇作文,这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是天经地义的,而且不容学生越雷池半步,在新课标下的作文训练中应大胆突破这一框框。写作时,特别是写学生不太熟悉的题材时,教师可增加学生同伴交流的时间、空间,允许窃窃私语,允许寻求教师、同学的帮助。有些文题或故事,需要占有搜集较大量的材料,教师可组织小组完成。比如写环保、信息方面题材、以及研究报告等。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写作后的合作体现在学生间互评作文,学生间可以互调对方的习作,根据习作要求进行评改,大到谋篇布局,小到一个词语,一个标点符号的运用,都可以直接在草稿上修改或写出修改意见。这样不仅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进来加强协作和主人翁意识,还能使学生在互评自改过程中得到炼意、炼句、炼字的反复训练,在修改的实践中去认识正误,分辨优劣,得到习作的审美感悟,达到提高认识和写作能力的目的。当学生看到自己修改的作文通顺了,流畅生动了,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有了满足感,也就提高了写作兴趣。六年级以来,我不断地尝试这种修改方式,效果非常好。
  
  五、注重激励,激发写作兴趣
  目前的作文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的心理,这与教师在批改和评语中惯用的“纠谬法”──只罗列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有很大的关系。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人的情绪低落。所投注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这样就会产生恶性循环。如果这时有一句鼓励的话,情绪状态就会提升。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是需要激励,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等激励形式,哪怕只是在班级的一角的展示,也能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写好”的自信心。对那些问题比比皆是的“劣作”,我也会心平气和的帮助学生分析,用商量的语气,提出修改意见,虽然文章缺点很多,但绝不全盘否定,而是挖掘其“闪光点”,始终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虽有不少缺点,但并非一无是处,只要不断努力、认真去写,就会有进步。以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喜乐,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我注重讲评,作文评改是整个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每次作文评讲,都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好作文,在评讲的过程中渗透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因为这些好作文都是身边同学写的,离学生很近,便于学生学习、借鉴。另外这样的讲评对于那些示范作文的小作者也形成了莫大的鼓励,这样他们的写作兴趣就更浓了,久而久之,就会在他们中间有一个良性循环。班级中的优秀学生会乐此不疲地积极参与到写作中来,他们逐渐体会到作文再不是一件苦差,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有了这些学生的积极回应,班中的写作氛围会越来越好。
  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我认为最根本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让孩子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让同学们自发地产生写作的欲望。而老师要及时的抓住这种契机,或者说积极地引导同学们形成这种契机,并让它良性循环,进而不断地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让作文不再成为难啃的骨头!
其他文献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对教学工作而言,学情就是最大实际。要想做好教学工作必须做好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条件,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兴趣特点。只有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好学情分析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利于教师更好的把握和操作教学过程。作为一个老师不是一味
期刊
摘要:本教学设计体现出用生活的体验去学习地理的理念,善用古诗词、顺口溜、农谚引入、转乘,体现中国的古代文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自己绘制地理统计图表,培养了学生整理气候资料的能力。但也存在一定问题:知识目标中没有行为动词;没有关于过程、方法的目标;情感目标较为空泛;教学重点中应有能力、过程、方法的体现,一般确立教学重点时,一定要有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两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降水;教学
期刊
摘要:细节成就历史,历史是由无数个细节构成的精彩,历史教学应注重细节的运用,利用现实生活的精彩细节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渲染历史场景,让细节唤醒感悟;质疑历史细节,张扬个性发展。只有恰到好处的使用精彩细节,才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随意拼凑细节则失去了教学的真正意义。所以历史课堂的细节使用要科学,用在关键处。抓住细节,就抓住了课堂生命的全部。细节展现魅力,细节才能让学生的心灵感受到历史的真实与生动。 
期刊
摘要:我国中小学新课改要求教会学生关心自然、社会的发展,要学会感恩。本文通过教师课堂实践经验及生活经验渗透德育教育,从而教会学生做人,学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人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学会感恩;学会生活;关注社会发展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化学要走向社会,生物走向生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教好书,而且在传授 知识的同时,也根据所教学科的内容,渗透德育教
期刊
在小学时,当对分数进行约分或通分时,我们往往用到短除法来求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或求出各个分母的最小公分母。  到了初中后,在整式的因式分解中的提公因式法,分式约分时找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或分式通分时求出各个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以及解分式方程时确定最简公分母,我们也可以用到短除法来帮忙解决这些问题。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认知水平,利用几个实例对短除法的作用作一些初探,仅供参考,以求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一部分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怎么教呢?去年我县实验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金老师以《牛郎织女》为例,对民间故事的教学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探讨的结果令许多同行受益匪浅。  探讨活动开始由一名骨干教师来当堂展示,之后由这位教师说课,末了其他骨干教师对这节课进行分析研讨。有的教师以为,民间故事的教学应该落实在对故事本身的解读,有的教师认为,民间故事的教学应重点放在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感知,我认为民
期刊
当前,新课改正以势不可挡之势蓬勃展开,我们作为身居教育教学前线的教师,能尽快地融入到这大潮流中并取得好的工作效益,关键在于自身的观念问题。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及日常教学的点滴感悟,在此 ,我就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益,浅谈自己的认识。  从新课改的角度重新审视语文课的教育任务来看,众所周知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的教育任务是培
期刊
摘要: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多年来,在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多种原因,教师继续教育的全员性、规范性、实效性、自主性、恒常性等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我们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县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协同发展思路,力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相关工作、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师训工作、中小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以及中小学教师的自主学习等各要素同步、合作、互补,整体推进
期刊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可分为在匀强电场中和非匀强电场中的运动,无论是哪种情况,从运动轨迹角度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一般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的计算,这里只分析下列两类来计算:  一、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若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粒子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则所用时间可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若只受电场力作用,粒子作类平抛运动,所用时间也可按相应规律求解 。这类情况下
期刊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学科发展的生命源泉,在九年级的启蒙化学教学中起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清晰、生动、神奇的化学实验现象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积极性,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我们使用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近7年,化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常常会有一些有毒的物质参加反应,若处理不当,对环境会造成污染。针对这一问题,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创新,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