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开放性教育教学评价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wang8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要建设高职教育现代化体系,不仅要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实现校企结合、产教融合,更应建立新型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以评价引领变革。高职高专开放性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应在传统评价的基础上寻求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过程、评价指标的创新。
  关键词:高职高专;开放性;教育教学评价
  G712
  课题名称: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j1321
  一、开放性教育教学评价的作用
  教育教学评价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诸因素的评价,是通过监控、诊断、反馈,实现纠正、激励、导向等作用。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通过教育教学评价能够全面了解教育教学工作状况,并进而利用诊断、反馈、整改等手段,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教师的自我价值实现。教育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机制。
  开放性教育教学评价是基于人本管理的理论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结合传统评价的甄别性优点,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过程、评价指标等方面引进社会参与、实验实习实训内容和行业标准,以全方位、多主体、即时性的评价方式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诸因素进行评价,以全开放的姿态实现职业院校与社会的融合,加快高职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开放性教育教学评价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落实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教育教学评价是高职学校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既然高职教育的任务是服务社会需求、服务人才就业,那就必须首先接受服务对象的评价。只有引进社会各方参与教育教学评价,才能通过开放性的教育教学评价主体,及时发现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不相符合的状况,从而科学合理的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落实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
  2.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实训的教育教学评价。教育教学评价就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价值进行判断,这种判断不仅要运用现代教育观念,而且要求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方法都要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我国的高职教育改革是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这样的改革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学管理和教学资源都面临一场革命,无数次历史的经验证明,没有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不采取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方法,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也必然举步维艰。要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必须将传统的课堂评价拓展到实验、实训和实践环节,只有强化实践实训的教育教学评价,才能完成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主要任务,才能真正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3.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科学化,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重甄别与选拔,重结果轻过程,重校内轻校外,“评价”主体和方法单一,使得被评价者多数成了被监控的失败者,挫伤了积极性。开放性的教育教学评价将评价过程动态化、并将教师纳入评价主体,让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将教师被动监控的状态改变为积极推动工作的状态,从而激发工作热情,对促进高职教育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要建立高职教育现代化体系,高职教育教学的工作内容和要求都必须和区域经济紧密结合,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要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要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开放性的教育教学评价指标能够引导教育教学内容的变革,从而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
  二、开放性教育教学评价的实现途径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3月22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时就推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问题做了阐述,鲁昕认为这个体系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特别是要服务好青年就业。二是建立系统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三是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体系建设全过程。四是构建开放立交、内外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人才的大门。五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充分调动社会资源。
  要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就必须根据社会经济需求随时调整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强化行业指导,深化企业参与,使职业教育更加适应产业需求、职业需求。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职院校的规模逐渐扩大,学院的招生数量快速增加,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学院教育资源匮乏,办学条件不足,临聘兼职教师较多,教育质量得不到切实保障。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必须从社会与职业教育的需求出发,树立起全方位的、开放性多元教学评价观,修正我们长期持有的、封闭的、根深蒂固的知识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把高职教学评价的评价主体从封闭化拓展为全开放、把高职教学评价的内容从课堂教学拓展到实践教学,把高职教学评价的过程从终端评价拓展为过程评价、把高职教学评价的指标从单一性评价拓展为多元化评价,真正实现以教育教学评价促进高职教育现代化。
  1.開放的评价主体。一个系统需要不断的和外界发生能量的交换才能维持系统自身的稳定,系统的开放性是系统的生命线。高职教育教学评价的信息采集、反馈仅局限于学院内部,缺乏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将社会、行业企业纳入评价主体,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强化行业指导,深化企业参与,才能使职业教育更加适应产业需求、职业需求,才能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另外,以往的评价注重的是管理者对教师的单向评价,忽略了被评价者的客观因素,缺乏评价和整改的客观性,引入教师自评和对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的评价,能更客观的反映教育结果的影响因素,能更有效的督察和整改。   开放的评价主体即:督导、系部、教研室、教师、学生、行业企业、上级、家长、社会人士。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运行示意图
  1)督导。督导室是独立的教学评估部门,督导人员为本校专任高级职称教师及校外聘请的教育专家和行业企业高级工程人员,负责对全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督查和评价。
  2)系部。系部评价主要由系部的督导组执行,督查评价系部教学工作。
  3)教研室。教研室评价主要由教研室主任和专业带头人负责专业建设方面评价,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
  4)教师。教师能够对同行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监控和评价,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对保证教学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基础设施、学院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辅助设备的提供情况进行评价,对学院教学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工作态度和能力进行监控和评价。
  5)学生。学生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教学资源,教学管理进行评价。
  6)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是接受学院所培养的毕业生的直接主体,能够从职业角度对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直接评价,如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等。
  7)社会。社会人士可以对学校的校风和培养目标提出评价。
  8)家长。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服务质量可以提出意见和看法,并有权利对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
  9)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监控学院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情况,依据合法程序和标准对高职院校进行独立的、客观的、公正的质量评估。
  2.开放的评价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原则是以生为本,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终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开放评价内容,即将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资源都纳入评价范围;以往的教育教学评价往往只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往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环节等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偏重于对课堂教学进行质量监控,而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职业能力的培养缺乏有力的保障,要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就必须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因此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评价是评价内容开放性的重要体现。
  3.开放的评价过程。高职教育教学评价工作应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把提高教学质量的着眼点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从单一的质量评价转向质量的过程管理,从分割的质量控制措施到系统、全面的質量管理。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重甄别与选拔,重结果轻过程,评价结果重在甄别而不是改进,开放性的教育教学评价将评价过程动态化,充分利用网络的远程共享优势,使评价主体随时随地能对评价客体进行评价和反馈,计算机终端能根据评价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使单一的质量评价转化为质量的过程管理,保证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和自我修复。20世纪80年代美国评价专家库巴和林肯提出“评价就是对被评事物赋予价值,它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建构”,这一理论被定位为第四代评价理论,它强调了“回应”和“协商”是评价的重要标志,评价只是利益相关者对现实的一个重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只有动态的即时性评价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创造的过程”
  4.开放的评价指标。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的精髓和最高准则提炼为三句话: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在组织的管理中只有做到三者的完美结合,才能比较全面的体现人本管理的目标和宗旨。
  1)评价指标多元化。主观性评价与客观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和描述性评价相结合,为不同类型的教师提供形成自身风格的发展平台,让每一个工作者收获成就感,激发工作者的创造性,共创高职教育现代化。
  2)开放教育教学评价指标的设计。通过多方评价信息,了解经济发展状况和职业标准变化,随时调整评价指标,及时引导教育教学内容的变革,从而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
  [1]李泽民.高校教学督导现状与发展调查报告 [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周茂东.健全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制度的探讨 [J].中国高教研究,2005(6)
  [3]李荔.高校教学督导监控体系的改革创新与理论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4)
  [4]James Nolan,Jr 教师督导与评价 【美】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
  [5]潘永庆.孙文彬,路吉民. 多元评价 创新教育的有效机制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6]王汉澜. 教育评价学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5年11月第一版
  [7]姜凤华. 现代教育评价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年8月第三版
  [8]何兆华. 普通教育评估学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2年11月第一版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糖尿病大鼠牙周组织中TNF-α和MMP-3的表达变化及牙周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探讨滋阴活血方药对其变化的影响,为糖尿病牙周炎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颞下颌关节一直是口腔临床医学关注的热点,临床实际工作中,由于青少年颞下颌关节正处于生长改建的高峰期,影像中颞下颌关节表现较不规则,密度低、边界不清、外形模糊,常常会与成年
组织器官的上皮-间充质相互作用是细胞增殖、组织再生和形态形成所必需的。同样,上皮-间充质相互作用的时空表达调控决定了牙齿的发生、形态的形成和牙本质的成熟和牙源性细
目的本研究通过微核实验从毒理学角度来检测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金属基底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从而直接、可靠、客观地评价自制合金材料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确定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舌鳞状细胞癌(tonguesquamouscellcarcinoma,TSCC)是最常见的口腔恶性肿瘤,约占口腔恶性肿瘤的43.4%。舌鳞状细胞癌常造成患者的语言、进食等功能障碍及颜面部的畸形,严重影响患
根据数字全息的可计算特性 ,提出用图像处理的方法直接对数字全息图在空域进行预处理 ,使其再现时不出现直透光和共轭像 ,大幅度提高再现像的质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Acc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