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侵权行为法律问题探析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1990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践生活中,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的现象十分普遍,诸如家庭雇佣保姆、小时工、家教等.那么对于劳务期间发生的纠纷如何解决,需要法律给予明确的规定.我国施行的《侵权责任法》第35条对此作出了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伤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然而,在具体案件审理中会遇到责任认定与划分及法律适用上的冲突,所以,有待进一步明确统一.本文拟通过对劳务侵权行为构成要件,责任方式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侵权责任法》及最高院《人身损害司法解释》中关于劳务侵权行为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就如何正确适用法律作粗浅的探讨.
其他文献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法制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对于西部地区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认为加强法制教育是促进这两项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契合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关于加
纪检工作创新在高校纪检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它的重点在于更新观念,其着力点是在为民.
《东盟宪章》为东盟的地区合作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为东盟未来的发展方向确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规定了共同体发展的宗旨和原则,“东盟方式”是对东南亚国家之间合作方式的一
2011年1月19日国务院公布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这对于保障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事实并非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情况并未出现根本扭
针对政府部门内部权力滥用与政治腐败等问题,本文以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控为主要内容,提出应该充分运用监督机制、法律机制与激励机制来规范政府行为、树立法治形象.
我国作为成文法国家,指导性案例的效力问题是案例指导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立足我国制度环境的实际,借鉴域外经验,着重阐述指导性案例的效力.本为认为应采用多重限制模式
在“哲学王”的统治理想破灭后,柏拉图在《法律篇》中开始探求法律化的治理,他追求的法律是为了实现城邦的善而制定的,它必须代表民众的利益,是一种以“美德”为目标的立法;
沸沸扬扬的广东乌坎村事件随着新一届村委会领导班子的成立而最终告一段落,因其较为温和的处理方法而备受社会关注,人们对群体性事件的态度也开始由悲观畏惧转向积极乐观.本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19世纪下半时期尤其是20世纪以来债法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最早由德国学者耶林于1861年提出,它肯定了当事人因缔约行为而产生了一种类似契约的
醉驾、飙车行为入刑以来,短短的几个月,全国因飙车、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明显减少,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是,在刑法理论界,学者对危险驾驶罪的司法认定、可操作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