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成像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评估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nanq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评估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强化特征.方法:选择42例确诊为重度OSAS的患者为试验组,再选取33例无OSAS疾病史但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测量造影后颈动脉斑块的最大厚度,并对斑块内新生血管强化特征进行分级.用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olysomnograph,PSG)测得OSAS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和最低脉氧饱和度(minimal pulse oxyhemoglobin saturation,miniSpO2)等血氧饱和度相关指标,并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强度(intra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IPN)之间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通过超声造影IPN定性分析发现,OSAS组颈动脉斑块以Ⅱ型(47.6%)为主,对照组以Ⅰ型(63.6%)为主,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S组患者颈动脉斑块IPN与斑块边界呈正相关(r=0.395,P<0.05),与miniSpO2呈负相关(r=-0.448,P<0.01).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例组中斑块边界、miniSpO2是IPN(R2=0.340,F=10.024,P<0.001)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通过超声造影发现重度OSAS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对初步评估斑块的稳定性提供相关临床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及其经体外诱导转化所得CD4+CD25+T细胞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β和γ链(CD122和CD132)的表达,探讨其对Foxp3+
目的:探讨健康青年人群颌面部温度定量感觉的可重复性,以及不同部位、性别之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温度定量感觉测试对26例受试者(男12例、女14例)左、右侧咬肌区及左侧手背部
目的 :构建稳定表达小鼠PNPLA7-Flag蛋白的人类肝癌细胞Huh7细胞系,观察小鼠PNPLA7在Huh7细胞中的过表达以及对Huh7细胞脂质含量的影响。方法:构建p CMV6-PNPLA7-Flag真核表
目的 :探讨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10 mg/d+10 mg/d)与阿托伐他汀(20 mg/d)单药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ApoB/ApoA1的影响。方法 :90例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低密度脂蛋白
期刊
@@
目的:分析全新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基因座在江苏人群中的基因多态性和基因频率.方法:2015年江苏省598例无血缘关系的汉族个体,利用STRtyper-10G Direct
目的:探讨异常红细胞形态学和红细胞参数检查结合骨髓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在儿童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8例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患儿进行
目的 :观察贝前列素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刺激下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交联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给予贝前列素预处理
目的:制备能同时实现T_1-T_2双模式磁共振成像的Fe_3O_4-BSA~(Gd)纳米粒子造影剂,并对其造影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以提高磁共振造影剂对病变部位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对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NRK-49F)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表达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该调节作用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方法:以转化生长因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浆miR22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56例乳腺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miR-221的表达,并进一步检测56例乳腺癌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