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隱私和系統安保不容忽視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io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電子病歷涉及的資料範圍衆多,坊間質疑該計劃易外泄個人隱私,2016年7月,香港就曾出現管理系統懷疑被駭客入侵事件,帶來負面影響,引起各界擔憂,此情此景下,個人私隱與資訊互通應如何平衡?
  朱文立介紹到,如今在各個醫院、醫療機構的電子診療系統中,自家的醫生都未必能看到病人全面的病歷,例如鏡湖醫院,普通外科衹能在授權後看到病人在大外科中的診療記錄,而內科或其他科室的記錄,同樣是看不到的,除非得到醫生的會診單或者病人的授權書,此類舉措就是出於對病人的隱私保護。
  在電子病歷互通的計劃中,病人授權給看病的醫生,這是一個約定俗成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理論上其他醫生是不允許看的,如果有其他醫生看了,電子系統中就應該留下閲讀痕跡,這才是對病人隱私保護的一部分。未來政府更應該向公衆闡釋數據安全的問題,爲病人提供全面的隱私保護,儘管澳門的電子技術水平較爲落後,但政府可以聘請專業部門進行數據安全的維護,防止數據外泄,甚至可以通過法律來規範醫生的行爲,全面保障病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楊容一指出,其實黑客入侵是一個小機率的行爲,就如民眾使用網上銀行,不能因爲有被盜用的風險而抗拒使用,對於電子病歷互通計劃而言,存在被黑客入侵的風險,但利遠大於弊。有關部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更加完善系統,保障病人的隱私安全。
  然而,如何確保病人的資料安全,遠非醫生所能處理的範圍,醫生能做的就是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合法調閲病歷,病人也無需擔心病歷會被醫生修改,當下不管使用何種電子診療系統,病歷都是不可更改的,最大程度地保障病人的權益不受侵害。
  吳曉程分析,澳門自推出登記計劃,反響平平,原因在於該計劃涉及到了病人的隱私。如何保護病人的信息安全成爲最大難度,初期僅僅是兩家醫院的醫生可以查閲病歷,而後期將會有更多的人擁有權限,届時該如何防止違規查閲的情況出現?事實上,電子病歷涉及的資料遠不止於患病及開藥紀錄,同時記錄了病人地址、身份證號碼等重要個人資料,一份完整病歷甚至比信用卡資料更值錢。香港在2016年7月衞生署的臨床訊息管理系統懷疑被黑客入侵,署方於黑客破解系統後九日始發現事件,1.7萬個涉及市民個人資料的檔案有外洩並被轉售謀利的風險,類似事件無疑會爲電子病歷互通的推廣添上阻力。
  但該計劃畢竟利大於弊,無論政府還是市民都應該支持,爲此,有關部門將如何處理數據并完整保護對公衆來説是最爲重要的。個人認爲届時可以加强防火墻系統,現在各個醫院及醫療機構,均有自己的防火墻系統,甚至醫生都不可以連接外網,非常重視保護系統。
  徐子威強調,保障病人資料私隱和系統安保,是開發電子病歷互通系統至為重要的一環。現階段是病人自願參與互通系統,醫護專業人員不能強制要求其參與互通系統或閱讀不在互通系統內病人健康紀錄的所有資料。因此除了在互通系統設立各項技術措施,利用數據加密、病人及醫護專業人員的身份認證等方式外,還可以配合個人隱私保護的法律來保障互通系統及其數據的資料私隱。在香港出現的疑似黑客入侵的事件中,黑客這種惡意盜取的行爲是犯罪行爲,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未來澳門可以制定相應的法律,輔助電子病歷互通系統。
其他文献
“香港特首之爭愈來愈明顯,林鄭:580(提名票、明票)+150(組織票、暗票)=730(+/-30),只投一輪,便已過關,可能是最後的結果。薯片叔叔要贏,除非出現神蹟(miracle)。”譚志強Facebook貼文,3月25日,17:23。  前 言  3月26日(周日)中午12:47,香港選舉事務處人員在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會場仔細地點票和查核之後,終於宣佈三位香港特首候選人的票數:一號候選人
期刊
自2016年底,本澳衛生局就推行電子病歷互通系統計劃,至今登記并不理想,而反觀香港和台灣先後於零六、零七年推出後,電子病歷系統發展迅速,那麼,該計劃在澳門是否有可行性?兩地的成功經驗對澳門有何借鑒之處呢?  澳門外科學會理事長朱文立早在十年前,就已經很支持澳門醫療系統互通的構想,隨著兩年前澳門的兩家醫院實現了醫生記錄和護士護理記錄的對接,使得兩者之間記錄同步,大大便於醫生瞭解病人診治的全過程。他認
期刊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電子科技正在逐步地改變着醫療領域,電子病歷的普及,使得醫院之間的電子病歷互通成為新的發展趨勢,如今澳門的衛生局也緊跟步伐,推出了電子病歷互通的先導計劃。本期時事辯論來自澳門外科學會的朱文立理事長、醫思醫療機構市場部的楊容一經理,兒科醫生吳曉程及澳門病人權益促進會的徐子威理事長,圍繞電子病歷互通計劃展開了熱烈的探討。  對於電子病歷互通計劃的發展,四位受訪者表達了一致的觀點,均認
期刊
既然電子病歷互通的發展是大勢所趨,那麼本澳社會各界又該如何配合,才能令到電子病歷互通系統有大的突破和發展?對此,四位受訪者也給出了各自的建議和看法。  朱文立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澳門的電子醫療系統目前仍然處於搭建平臺的第一步,各界都應該給政府一個發展的方向和壓力,促使政府加快電子醫療系統的構建和運營,進而達到良好的互通互聯系統,爲病人、醫生和醫療機構三方提供更多的便捷方式和安全保障。  第二:各
期刊
特區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其中就包括了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政府於2010年先後設立“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及“文化產業委員會”,於2013年底成立文化產業基金,又於2014年公佈了《文化產業發展政策框架》,明確提出本澳文化產業的宏觀定位、規劃、發展模式。澳門的文創也從過去民間的單打獨鬥走向多方合作的新局面。  潮流趨勢,基金應運而生  環觀世界發展文化產業的先
期刊
由文化局主辦的第二十八屆澳門藝術節將以“異托邦”為題,透過文字、故事、影像、音樂、意象,打造出一個獨立於現實的藝術空間,讓藝術無限伸展,為觀眾帶來二十五套精彩演出及展覽,連同各種形式的延伸活動超過一百場次,在澳門掀起一股藝術風暴。  藝術節的開幕節目為《樂舞之夜》,由國際知名的美國比爾·提·瓊斯現代舞團呈獻著名實驗作品《故事/》,舞者將與舒伯特的弦樂四重奏《死神與少女》交纏,舞動出千變萬化的舞蹈,
期刊
—未命名遊記  ——林格作品  “未命名遊記——林格作品”展出本土藝術家林格的三十張插圖作品,主要以澳門一些即將或已經拆遷的背景為主題,如關閘拱門、東方拱門、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黃營均圖書館、慕拉士大馬路澳門發電廠等,透過插畫的方式向觀眾呈現被遺忘的城市風景,記錄城市的變遷,並讓觀眾在欣賞作品的同時勾起大家內心的種種回憶。  日期:至5月14日
期刊
新春佳節,農曆新年的2月總是令人歡喜,澳門在黃金假期中迎來了大批遊客,與全城市民共度了熱熱鬧鬧的新春佳節,金龍出巡、舞龍舞獅、花車巡遊等多個傳統節目更是讓市民和遊客大飽眼福。熱鬧過後必然回歸平靜,節日過後的政府部門依舊忙碌,在這新年新氣象中,對不少項目都做出了新的規劃,包括爭議已久的荔枝碗船廠的清拆與保育、大三巴地區恒日禁止旅遊大巴上客、突發的兩次禽流感事件、為了環保而資助汰換車輛、六名黑警案件終
期刊
今天我們談文創,其實核心兩個關鍵要素就是文化與創新。文化通常被認為是傳統的東西,在新的潮流面前,很多人覺得有些陳舊、了無新意;而創意大多被理解為純粹的新意與創作、創新,當創意真正依託於文化時,文化創意也就應運而生了,這其實也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文創內在的民族性。  文創背後的自我民族認同  遍觀兩岸四地,台灣的文化創意事業確實走在了前列,在華人社會中堪稱典範,好的作品層出不窮。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
期刊
由體育局與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合辦的 “2017澳門婦女體育嘉年華”活動,康體競技活動於3月19日上午於塔石體育館圓滿結束,整項活動吸引六千多人次參與。  活動按參加者的年齡分成兩個組別:A組(18歲至40歲)、B組(41歲至60歲),分別進行兩回合康體競技比賽,計算總得分定出優勝者。主辦單位亦邀請了來自北京、關島、珠海橫琴、香港、印尼、菲律賓、上海、新加坡、中華臺北及泰國的婦女團體組隊參與活動,場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