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乳头状瘤的诊治体会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by_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和探讨眼结膜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图像特征、治疗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治疗的共29例(29只眼)经病理证实为结膜乳头状瘤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为结膜型乳头状瘤,19例为角膜缘型乳头状瘤。7例完成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所有患者采用"肿物切除联合冷冻及羊膜遮盖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

结果

25例(25只眼)治疗后随访无复发。2例患者术后复发,经治疗随访至2年未见再发。术后2例失访。7例(长入角膜>4 mm或浸润>1/2圈角膜缘)完成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图像可见角膜上皮细胞非典型增生,均未见有细胞团似"癌巢"样改变。

结论

肿物切除联合冷冻和羊膜遮盖术是治疗眼结膜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治疗后有复发可能。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可为术前诊断眼角结膜肿物性质提供重要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普拉洛芬滴眼液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瞳孔散大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双眼病变程度相当的DR患者1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后者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散瞳,然后比较两组的散瞳效果。结果散瞳后观察组平均瞳孔面积(41.45±1.12)mm2,显著大于对照组(35.32±1.14)mm2,差异
目的比较Ex-PRESS引流器与Ahmed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于我院就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3例(23只眼),所有患眼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lucentis)0.05 ml,于注药1周后随机分为试验组11例(11只眼)采取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对照组12例(12只眼)采取Ahmed引流阀植入术。分别于术后1 d、1周、1月、3月
Bardet-Biedl综合征是一类因纤毛功能障碍导致全身多系统功能异常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1],临床上较为罕见。研究发现,Bardet-Biedl综合征(Bardet-Biedl syndrome,BBS)患者多伴有BBS基因突变[2]。有关基因BBS和USH2A同时突变与Bardet-Biedl综合征的关系尚未见文献报道。近期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遇到1例Bardet-Biedl综合征患
目的观察比较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和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在Ahmed青光眼引流阀(AGV)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AGV治疗NVG患者35例(37只眼),术前均行抗VEGF玻璃体腔注射,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行AGV手术,术中使用MMC组17例(18只眼),5-FU
目的对比观察5-氟尿嘧啶(5-FU)在显微逆行切除联合自体带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方法治疗翼状胬肉中对角膜创面修复时间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收集2016年3~6月原发性翼状胬肉87例87只眼,分为2组,A组47例行显微逆行切除联合5-FU及自体带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B组40例行显微逆行切除联合自体带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术
利鲁唑是一种新型谷氨酸释放抑制剂,具有稳定细胞内外离子(钠、钾、钙)浓度的作用,在神经保护、抗惊厥、抗抑郁等方面显示了广泛的作用。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利鲁唑在眼科疾病中也起到重要的干预作用。本文拟对利鲁唑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逆几何设计的角膜接触镜,通过重新塑造角膜前表面形态来改变角膜屈光力,提升裸眼视力,且具有延缓近视增长的作用[1]。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镜延缓近视增长的机制是减少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2],理论上塑形后光学区越小,通过瞳孔的有效离焦光线越多,越能发挥近视延缓作用,但塑形光学区小会不会导致眩光、高阶象差等视觉质量问题?现报道1例塑形光学区小的患者,以总结经验教训。
目的利用Oculus眼前节分析仪研究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表泪液情况及眼红指数。方法用Oculus眼前节分析仪研究我院眼科门诊诊断为间歇性外斜视51例(男28例,女23例),对照组同年龄段屈光不正、弱视患者47例(男24例,女23例)的眼表情况:包括泪河高度、刺激性泪河高度、眼红指数、非侵袭性BUT、平均BUT等。结果间歇性外斜视组及对照组泪河高度和刺激后泪河高度均<0.2 mm,两组第一次BUT及平
目的探讨调节训练联合综合疗法治疗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61例。根据弱视治疗过程中是否联合双眼调节训练分为单纯组和联合组,单纯组(36例)单纯行综合疗法治疗弱视;联合组(35例)则于治疗过程中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配合双眼调节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双眼调节灵敏度(accommodative facility,
目的观察阻塞段切除断端吻合联合硅胶管植入治疗陈旧性泪小管断裂的疗效。方法对21例(21只眼)陈旧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实施二期修复手术,术中在显微镜直视下或联合上泪点探针定位法找到泪小管的鼻侧断端,置入环形硅胶管,保留6个月。结果本组21例患者均成功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整体治愈率71.4%,好转率14.3%,有效率85.7%,失败率14.3%。其中远端泪小管断裂距下泪小点>6 mm的手术治愈率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