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向北开放“桥头堡”:专访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文玉

来源 :小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j3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呼和浩特再一次拿出“乘风破浪”的改革气势,内陆开放新样本呼之欲出
  作为我国第一个成立的民族自治区,成立7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府呼和浩特的变化尤为明显。不仅空气、水、土壤、山脉的生态得到了有效治理和保护;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以新兴产业发展为重点助推产业结构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同时,还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呼包鄂等区域协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高楼起来了,路宽了,车多了,人民富裕了,生活更好了。


  在这由内而外的巨变中,呼和浩特市遵循的总体战略是什么?有哪些重点工作?还面临着哪些问题?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如何?针对这些问题,《小康》记者专访了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文玉。
  “向北开放” 拥抱丝路经济带新机遇
  《小康》: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外接俄罗斯、蒙古国,不仅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前沿,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首府,呼和浩特市如何融入“一带一路”,推动呼包鄂协同发展,建設独具特色的和林格尔新区?
  刘文玉:内蒙古地处“三北”、外接俄蒙,具有发展沿边开放的独特优势,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重要使命,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充分发挥内联八省区、外接俄蒙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形成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并明确提出要启动建设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呼和浩特市作为自治区首府,全面践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谋在新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融入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引领呼包鄂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是着力打通“渠道”。持续推进白塔航空口岸建设,开通蒙古、俄罗斯等18条国际航线;开通全区唯一的国际快件入境通道,建成1600平方米海关监管场地,业务量居全国第10位,增速排名全国第一;争取天津“无水港”落户,建成沙良公铁大型物流园区,初步形成国际国内多式联运、大宗货物区域中转集散的物流发展格局,呼和浩特铁路港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呼市-北京、呼市-南宁等高铁项目纳入国家规划,着手启动呼市-西安、呼市-太原、呼市-二连浩特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构建南连北通、东进西出的高铁网。
  二是着力搭建“平台”。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为中蒙和东北亚地区贸易、投资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按照规划设计一次到位、土地征收一次完成、主导产业一次成链、基础设施一次成网、生态水系一次成景、社会服务一次集成的目标,初步完成新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编制,谋划实施了104个总投资2461亿元的重点项目,推动新区建设顺利起航、坚实起步;建设自治区电子口岸公共服务平台和监控指挥中心,建成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和国际快件通关系统;加快推动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筹建综合保税区;积极申报中蒙俄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一带一路”枢纽城市。
  三是着力创新“机制”。强化中蒙、中俄及周边区域合作对接,创设了中蒙肉业、中蒙跨境电商、国际马业发展等直接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规格合作论坛;达成呼包银榆经济区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行动纲领,推进呼包鄂一体化发展,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生态文明共谋共建;持续加强蒙医药文化交流,与蒙古国多家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对转诊患者提供绿色通道,并最高可享受20%费用减免;不断深化人文交流和友好往来,邀请“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和地区参加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活动等,承办中蒙俄三国旅游部长联席会议,同多个城市确立为友好城市,与俄蒙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在互利合作的基础上创新和建立交流合作机制。
  《小康》:未来还有怎样的规划和动作?
  刘文玉: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优势,加快构建引领呼包银榆、承接京津冀鲁、融入“一带一路”、八面来风的对外开放和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
  一是全力推动平台建设“国际化”。要加快申报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中蒙俄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世界冷鲜和水果指定口岸,全力打造建设中蒙俄大数据港,积极争取中蒙博览会永久会址落户、呼和浩特铁路口岸常年开放,加快启动呼市-南宁、呼市-太原等高铁项目,夯实开发开放的基础,加快打造建设“一带一路”沿线的合作高地。
  二是全力推动政策措施“精准化”。要加快完善税收协作机制,加大税收征管协调服务,切实减少降低税收约束,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引进来”。要加快推进自治区电子口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的信息化支撑系统;深入推进货物通关便利化改革,探索内陆地区货物进出口新模式。要继续加大对开通俄蒙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线、直飞包机的补贴力度,争取到2020年,国际通航点达到25个以上。
  三是全力推动合作交流“多元化”。持续围绕教育、医疗等方面推进深度合作,扩大联合办学和互派教师、留学生规模,建立中蒙俄青年文化艺术交流基地;根据需要优化学科和专业设置,加强医疗救助服务,为国家层面建立更加便捷高效的教育、卫生合作交流平台开展探索。筹建中蒙、中俄经贸合作示范园区,推动由我市始发至欧洲的国际集装箱专列运行常态化,不断加强同俄蒙及欧亚其他地区的经贸、产业合作,深度融入国际产业分工合作体系。积极申请口岸签和72小时落地签,积极申报香港自由行城市。同时,积极筹办第二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等一系列国际性交流合作盛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交流搭建新舞台、提供新机遇。
  做好“生态”文章 引领绿色发展
  《小康》:“绿色发展”是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呼和浩特市是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   刘文玉:近年来,我市深入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始终高举“绿色发展”大旗,以“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全力推进美丽首府建设。
  一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推动转方式同节能减排相结合、把转方式有效融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中”的要求,对总体思路进行了修改完善,提出要守住发展、生态、民生底线,谋在新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提升首府“首位度”,努力打造更具活力、更为美丽、更加和谐的首善之区。
  二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要求,明确了要紧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以创新、壮大、引领为核心,多维度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全方位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着力培育大健康、大数据、生态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胆地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要求,深化了集体林权制度、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矿产资源资产责任审计、环境执法等一系列改革事项。
  四是按照“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的要求,实施了“治气、治水、治土、治山、治企”五大环保工程,累计投入2199亿元。
  《小康》: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方面,呼和浩特还面临哪些挑战?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刘文玉:未来,我们将按照深化中央、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和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要求,扎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
  一是对照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和嘱托,围绕督察整改,加快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环境污染整治;三是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深入排查发现环保突出问题。认真落实最严格的环保制度,真正做到“全覆盖、严执法、零容忍”,努力筑牢环境安全防线;四是全面深化生态保护体制改革,创新环境治理模式。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狠抓三项改革特别是生态建设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环境污染治理体系建设。
  《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大势所趋,等不得、慢不得。”在經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的大背景下,呼和浩特市是如何以新兴产业发展助推产业结构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呢?
  刘文玉:近年来,我市以“五个结合”为要求,把转方式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同延长资源型产业链相结合、同创新驱动发展相结合、同节能减排相结合、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相结合,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狠抓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打造培育,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30%,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6∶27.8∶68.6,率先在全区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服务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2016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7.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7.4%。
  《小康》: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方面,呼和浩特下一步如何规划?如何更上一层楼?
  刘文玉:下一步,我们将站在新常态新起点、市场经济新拐点、转型升级新基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热点角度,围绕造链、补链、长链、强链目标,紧盯“七业同兴、高端高质、高新高效”的发展目标,集中全力通过创新实践“科技+院士工作站+金融+大数据+文旅会展”等发展新模式,扶持壮大网货生成、互联网结算等发展新业态,研发应用智能绿色制造、新一代数据信息、先进高效生物等发展新技术,多产融合、多业互动、多维助力,全面整合现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构建以“大数据、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生态环保、生物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新经济发展格局。
  “十三五”期间,全市“七业”共策划储备项目189个,计划完成总投资4375亿元,产值年均增幅力争保持在15%以上,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培育支撑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新引擎。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南(昌)九(江)公路万村大桥钻孔桩的施工,论述在岩发育地区钻孔桩施工如何解决卡站、坍孔及桩基砼超灌,并对相应条件下的护壁技术作了探讨。
斜吊杆系杆拱桥属于拱式组合体系结构,在我国的应用目前还不够普遍,近年来建造的一些系杆拱桥多数为竖吊杆体系。
该试验机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铁路系统、石油系统等需要进行变压器油耐压试验的场所。为解决变压器油耐压试验重复工作量大、耗时多、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研究开发的XN-1型
基于"缘起论"思维根基的印度佛教传入中土之后,其在思想层面遭遇了中国化的"体用"诠释。东晋释道安、僧肇等就借用玄学思想与概念通过"体用""本末"等中国本土概念创造性地诠
一、资助类别和对象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团队)的项目资助分创业和创新两大类.创业类项目主要资助留学回国人员(团队)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来杭创办的符合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的
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解释二》)。该司法解释将于2016年4月1日施行。专
对一座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桥梁的设计与施工要点进行了阐述,着重介绍了三角形挂篮的应用及悬灌施工中的挠度控制。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指导支持下,全市科技系统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抓手
近日,宁波大学和华仪宁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仪宁创)“DBDI-100型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成果技术鉴定会在宁波召开,鉴定会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牵头组织.经鉴定,DBDI一10
广东省虎门辅航道桥,主跨150m+270m+150m,为预应力砼连续刚构桥,是目前世界上同类桥梁采用悬浇施工的最大跨径桥梁。本文就箱梁0#段施工,挂蓝的设计、等几方面对预应力砼连续刚箱梁的悬浇施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