孪生姐妹的半世传奇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191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叫一声“姐呀”穿越34年
  
  那是一个粮食短缺、苦于活命的饥荒年代。一对双胞胎姐妹华霞和马玲被送到了河南洛阳。
  抱养华霞的是一个干部家庭,家住洛阳东站的东新安街,家庭条件优越;抱养马玲的是一户回族农民,家住洛阳徐家街,家境贫寒。两个家庭只隔了数百米,但她们从此成了两条平行线,奔走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虽然彼此没见过对方,但两个孩子时常听周圍人说,附近有一个“自己”。
  直到1972年10月的一天,两位14岁的少女在热心同学的撮合下第一次见了面。华霞拉起了马玲的手说:我比你大,你就管我叫姐吧,两人就这样成为好朋友。不久,两人到照相馆拍了照片,将青涩的青春定格在了底片上。
  自从认识了马玲,华霞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妹妹”,她经常央求母亲做新衣服时,也给马玲做一件,家里有好吃的,华霞也总给马玲留着。换季时,只要华霞有两件新衣裳,她就慷慨地送给马玲一件。
  1980年,两人先后结婚,虽然各自有了家庭,但交往不断,感情愈深。2000年,华霞的丈夫去世,她一边还债,一边抚养两个正在上学的女儿。这时马玲也下岗了,丈夫收入不高,她靠卖小商品补贴家用。但每次进货,她都不忘给华霞捎点日用品。
  相识相伴了几十年,经常被人认错,难道真没有血缘关系?事实上,两人也讨论了几十年。华霞心里一直觉得不像,自己性格外向,大大咧咧,马玲内向,小心翼翼,听说双胞胎性格基本相似,再说,户口簿上年龄也对不上。但马玲觉得两人就是亲姐妹,说不准还是双胞胎,至于户口,可能是大人当时故意把年龄报错了。
  两人除了长相,还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有先天性鼻炎,都是O型血,眉心中间都有一个小疤……如果没有血缘关系,怎么会有如此多的相似?要解决血缘的疑问,可以做DNA鉴定,但两人的经济条件不允许。
  2005年9月17日,洛阳一家媒体报道了江苏宜兴“寻亲大姐”吕顺芳为百余名弃儿找亲人的故事,两人便和吕顺芳大姐取得联系。在吕大姐的帮助下,江苏卫视《情感之旅》栏目为她们做了一期节目,并资助她们在河南科技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做DNA鉴定。2006年5月16日,是一个让华霞和马玲终生难忘的日子。江苏卫视的演播现场,鉴定结果表明两人是单卵孪生姐妹,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那一刻,姐妹俩滚烫的泪珠顺着脸颊淌下,马玲抑制不住激动的情感,起身上前紧紧抱住了华霞,从心底迸发出两个字:“姐呀——”
  这一声姐姐,距离她们相识已整整过去了34年。
  
  相逢在半个世纪后
  
  血缘关系确定后,姐妹俩更想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哪里,父母是谁。于是,她们不断前往全国各地参加寻亲活动。为了寻亲,姐妹俩还把血样存入北京华大方瑞基因库。2008年2月,华霞还学会了上网,并开通了寻亲博客。
  2009年的一天,在江苏镇江打工的贾学庆打来电话,说他家曾送出一对双胞胎,从媒体刊登的照片看,华霞和马玲与他们兄妹很像。
  2010年,贾学庆在儿子贾峰云的帮助下,将血样送入北京华大方瑞基因库,与姐妹俩进行DNA比对。2010年11月9日,贾峰云传来喜讯:“鉴定结果出来了,我们是亲人!”姐妹俩终于找到了家。
  马玲第一个想法就是扑到母亲怀里痛哭一场。那边,哥哥贾学庆泪流满面。他们在11月15日先通过QQ视频见面,电脑那边,贾学庆说,他们生身父亲姓许,但父母亲都已不在人世。包括华霞、马玲在内,父母共生育7个孩子。
  
  喊声“哥哥”泪花流
  
  2010年11月19日,列车缓缓停靠在江苏镇江站。
  车门打开,华霞和马玲不约而同深吸了口气,半个世纪的梦想近在咫尺了,华霞紧张得手心里全是汗。姐妹俩还特意穿上不一样的衣服,一个绿色,一个红色,好让哥哥分辨一下。
  老家——江苏省句容市华阳镇贾相村。路两边站满了乡亲,一条写着“欢迎胞妹回家”的大红横幅挂在门前。华霞和马玲一下汽车,鞭炮声便响起,二哥许学堂、三哥贾学庆、四姐许学凤、五哥许学明立即迎了上来,6个人抱作一团……
  64岁的贾学庆抹着眼泪说,找了这么多年,终于找回来了!当初家里穷、兄妹多,母亲又卧病在床,眼看孩子们要饿死,父亲狠心把他送到了相距不远的贾村,他那时已有十几岁,懂事了,时不时会跑回家看看。有一次回家,贾学庆发现双胞胎妹妹没了,问妈妈,妈妈一个劲儿掉泪,后来缠着爸爸问,才知道被送走了。
  二哥许学堂,一边一个握紧妹妹们的手,满脸泪水,但他又不住地咧着嘴笑。他有些遗憾地说,兄妹7个,大哥已在2009年过世了,否则7兄妹团圆,该多好!
  不想看着哥哥伤感,华霞抹掉眼泪,笑着问:“哥,我俩到底多大?”二哥许学堂说:“你们是属羊的,大的叫许双英,小的叫许六英。”许学堂说,1958年夏天,妈妈卧床不起,爸爸无奈之下把双胞胎送走,那天一大早,他跟爸爸一人抱一个,步行走到句容,然后,许学堂把妹妹递给了爸爸,爸爸带着她们坐上了去南京的公交车。
  许学堂说,就在自己一转身时,小姐妹俩还在背后喊哥哥!爸爸把双胞胎带到南京解放路,给了她们一人一块饼,然后偷偷躲起来。姐妹俩一边吃着烧饼一边喊爸爸,后来有警察走过来,把她们抱起,爸爸就远远地跟着,一直跟到南京市孤儿院,才狠心掉头回了家。
  许学堂说:“爸回家后,几天没说话,妈不住地埋怨,天天念叨,第二年就过世了。”父母离世前,均叮嘱许学堂:“要把小妹们找回来!”
  贾学庆说,经济好一点后,大家就想着找妹妹。直到2009年,贾学庆在报纸上看到了“寻亲大姐”吕顺芳的故事,还看到了华霞和马玲的照片,认定就是要找的人,于是辗转联系上姐妹俩。
  团圆的饭桌上,华霞和马玲端起酒杯问哥哥,她们谁大谁小?“大的这里有个疤,是自己顽皮摔倒留下的。”许学堂指着太阳穴说。华霞和马玲一阵惊讶,原来,这么多年来都搞混了,马玲的右太阳穴处有道不明显的伤疤,但因户口簿上年龄小,她一直管华霞叫姐姐。马玲捂着嘴笑:“姐姐,我是大的啊,以后要换回来啦!”华霞风趣地说:“没事,我们俩换着当姐姐!”
  饭后,兄妹6人到村头给父母上坟,华霞和马玲再次泪雨纷飞。
  (应当事人要求,文中两姐妹均为化名)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大凡上年纪的人,一般都爱唱老歌听老歌。这不仅仅是因为老歌耳熟能详,优美动听,更是因为这些老歌曾与我们人生相随相伴。唱起老歌会使人备感亲切,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我这个人,不是自吹,天生就是一个快乐的“歌手”,虽然现在已过花甲之年,却依然吹着口哨,哼着老歌,歌不离口,乐此不疲。今年夏天,我和老伴游桂林漓江,回忆着《刘三姐》美好的传说,竟情不自禁地来了一次“江边老歌大赛”。  那天晚饭后我俩外出散步,
期刊
这些年来,电动车很受青睐。电动车虽然没有废气,但也要天天充电,而且铅蓄电池的报废处理很可能成为新的污染源。我从低碳和健身两方面考虑,针对不同行程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一般行程在3公里以内坚持步行,行程在10公里以上或要提较重的物品时就用电动车,再远的就乘公交车,其他情况下就骑自行车。  电饭煲问世后,煮饭的过程轻松了。我家原来用的是700瓦容量为4升的大电饭煲。后来孩子们婚后单住,老两口再用4升的锅
期刊
朋友向我推荐了一位颇有些神奇的老人,名叫邵祝安,88岁了,每天抄写资料两三千字,能快步走60分钟,经常跑图书馆,更神奇的是他是一部“活地图”,中国2300个县市的地名起源、名人名胜、当地民俗民谚都烂熟于胸,谁也问不倒他。  我拨通了他的电话,说:“我姥姥家在河北大城……”  他抢着说:好啊,它在汉代的时候置东平舒县,北魏改平舒,五代后周时改称大城。对了,我得纠正一个发音,是大(dai)城,不是大(
期刊
母亲有领导欲。我们家人口简单,我便成了她的重点“管理”对象。敬重父母是儿女的天职,是无可厚非的,只是我不想被她管得太多,于是琢磨请个钟点工,每天两小时。  母亲那代人,节俭两字是生活准则,最痛恨浪费。而现在的钟点工最大的窍门是花小力气干漂亮活,以均衡一天要做好几家的体力,这也不难,依赖现代化的保洁用品就是了。可就这么个简单的观念,母亲却不理解,她认为不花力气算做什么家务活?于是,常常是钟点工用“油
期刊
老人家辛苦了一辈子,理应过上好日子:衣食无忧,住上宽敞的大房子。但是,好心有时候也会办坏事。据国外媒体报道,有些老人因为住的房子太大,竟然引发了抑郁症。这是为什么呢?从心理学上来说,孤独感与空间上的远近有莫大关系,过大的房子确实有诱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风险。  首先,当人与身边的各种事物距离比较远时,主观感觉到的疏离感越强,亲密感越少,从而落落寡欢。其次,在人与生俱来的安全感的驱使下,老人对空
期刊
原文:《黄帝内经》的《灵枢·五色篇》提出“以五色命五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  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于外”。体内发生的病变,必然会反映到体表,面色就是这种体表反映之一。中国正常人的面色微黄,略带红润,稍有光泽,中国医学称之为“常色”。病时,面色色泽发生变化,称为“病色”。  中医说的“五色主病”,即“色青多为肝病,色赤多为心病,色黄多为脾病,色白多为肺病,色黑多为肾病”。
期刊
在夏日里一个美好的早晨,我在上海市普陀区交通路的一个寓所见到了百岁老人黄东林。他祖籍浙江余姚,生于1910年,今年整好100岁。老人听到我叫他“世纪老人”,哈哈笑道:“新世纪有那么多老寿星,我只好算小弟弟啦!”  黄东林是家中独子,父亲望子成龙,节衣缩食好歹让他念了私塾几年。黄东林十一二岁就到绸布庄当学徒,扛货物、打算盘,练出了好身板和惊人的记忆力。至今,他尚能清楚地报出1927年的各种布匹的价钱
期刊
受单位姐妹们的影响,三年前我学会了在网上购物,“网购”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本以为“网购”是年轻人的专利,岂料我的婆婆也“时尚”起来,跟我学起了“网购”!  “网购”有很多好处:省时、省力、省钱、省事。因此,家中的绝大多数用品我都实行“网购”。尤其是服装,网上小店的时装款式新颖,价格便宜,质地优良,购买方便,每年换季时节,我都会从网上给家人买些新衣物。现实生活中可以“货比三家”,网上也可
期刊
背情书 挽回40年婚姻  在青岛市有一对共同生活了四十多年的老夫妻,因丈夫性格暴躁,妻子忍受不了长期磕磕碰碰,在子女成家立业后,遂向法院请求离婚。在法庭上,67岁的丈夫竟一字不漏地背诵出两人恋爱时妻子写给他的情书,虽然情书的内容很朴素普通,但他的惊人举动让妻子动情。丈夫说,虽然这些情书现在早不知道哪里去了,但当年他不识字,请人一封封信念给他听了,他一直没有忘记,随时可以背诵出来。最终在法官的调解下
期刊
静坐700小时 破行为艺术纪录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从3月14日开始,现年64岁的行为艺术“祖母”塞尔维亚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了一场名为“艺术家在此”的个人回顾展,约50件作品追溯了她40年来的创作生涯。在二楼中厅,身着长袍的阿布拉莫维奇坐在一把木椅上,面无表情。每天从开馆至闭馆,截止到5月31日,阿布拉莫维奇的“静坐”时间累计达到700小时,成为她总表演时间最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