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班区域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来源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54073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学家指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终结在善于协调各种关系,并在一定的社会秩序中达到相对自治。”也就是說幼儿只有在集体中有遵守规则的意识,才能与伙伴在友好相处。规则意识的形成,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可以得到深深的体验。
  关键词:区域活动;中班幼儿;规则意识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159-01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和谐社会的创造离不开人们对各种规则的遵守,同样,规则也是幼儿园一切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区域活动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之一,是培养幼儿交往兴趣与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区域常规的建立不仅是区域活动的需要,同时它也更有助于促进幼儿通过具体操作、实践,掌握技能,获得知识,培养各方面能力。因此,区域规则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对规范引导幼儿行为,提升幼儿活动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对幼儿加强教育,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引导幼儿自觉遵守规则,从而提高幼儿的各种技能。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在中班区域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一、创设有序环境
  在中班区域活动中,依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首先要为其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安全的心理环境。孩子们可以充分自由地选择活动的内容、方式、时间,教师要随时予以关注,给予幼儿肯定和帮助,对于幼儿做得不对的地方要以商量的口吻提出想法和建议。同时活动区域中的安全有序是非常必要的,应避免活动材料中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在放置活动材料时要考虑到幼儿的视线高度,幼儿兴趣度高的数量要尽量充足一些。此外,在各个区域角落放置一些绿色植物,墙面上贴一些孩子与家人在一起的照片,创设一个温馨的氛围,使教室拥有家的气息,这样,孩子们可以真正感受到这是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天地”,从而会更加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
  二、建立区域常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凡人生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孩子六岁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要继续增高,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在有条不紊的生活中受熏陶而自然形成的,因此,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发展的自身需求。在中班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不妨试着跟幼儿一起讨论制定规则,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幼儿感受到集体的平等氛围,树立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更能促进幼儿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规则,遵守规则。通过讨论,我班区域常规主要有这些内容:(1)阅读区:安静看书,轻轻翻书。想想问题,同伴交流;(2)建构区:不争不抢懂谦让,搭好积木个个棒;(3)美工区:认真做,小心拿。注意安全,东西放好;(4)语言区:会看会说会听,我们都有礼貌;(5)数学区:动动手,动动脑。摆一摆,放放好;
  同时,我们将这些规则制作成卡通式的标语贴在各自的区角,将区域活动规则蕴涵在环境之中,让“环境说话”,让环境来告诉幼儿活动的规则。
  三、体验强化规则
  活动体验是幼儿行为发展的基本途径。只有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幼儿才能获得具体的行为认知,通过不断反复,幼儿会将这种行为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逐步内化为自身意识,形成习惯。因此,在中班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充分遵循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原则,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机会,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实践中得到体验,从而获得规则的认知,逐步形成规则意识。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影响,他们的自觉性、自制力都比较差,且情绪波动起伏较大,不能较好地掌握自己的行为并使之服从一定的行为目的。因此,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区域活动前,老师一再明确的活动要求及区域规则,知道也都知道了应该怎么做,但在活动中执行得往往却不是那么理想。针对这种状况,就需要教师能够采用多种方法,启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加强体验,不断强化具体的要求,引导幼儿克服困难,控制自己的行为,通过多次强化,幼儿会逐步获得规则的认知,从而控制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四、评价内化规则
  幼儿行为具有不稳定、易反复的特点,只有将规则意识真正植根于幼儿内心,才能有助于幼儿形成稳定的、持久的行为习惯。每次区域活动的阶段小结或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幼儿活动的状况及效果进行及时反馈,种种反馈信息,不仅对幼儿的活动方式有改进和调节作用,而且还能激发广大幼儿进行再学习的愿望。反馈过程中,我们不可忽视评价的作用,可以由教师评价,表扬做得好、有创意、收拾得好、遵守规则的幼儿,对做得不太理想的幼儿委婉地提出意见,鼓励幼儿下次要改正;可以由幼儿互评,评选出“好习惯之星”,为其他幼儿提供学习的榜样;还可以采用集体评价,让幼儿在讨论中反馈活动信息,评价活动情况,可以评选出最佳区域,如成果显著区、材料最整齐区等,既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又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规则意识。
  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区域活动中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因而活动规则也相应不断调整。但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建立一定的规则,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意识的活动要求是不变的。作为教师应意识清楚,目标明确,持之以恒,幼儿就一定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从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他文献
摘 要:师德师风,即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良好的师德师风是高挍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是高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高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也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本质需要,师德师风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新形势下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关键词:师德师风;新形势;工作内容
摘 要:语文作为中职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专业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但现阶段中职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不愿意看书,不愿意发言,不愿意写作,只想听听好笑的故事,看看喜剧的电影。本文结合中职学校实际,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进行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
摘 要:数学思想与方法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人从布鲁纳的基本结构学说中来看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学数学;思想;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155-01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