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双十同庆操演”现场直击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ixinsi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0月10日上午,台湾当局在陈水扁官邸前广场举办所谓的“双十同庆操演”,其中,从未曝光的“天弓3”型导弹及“雄风3”型导弹首度公开亮相。
  
  背景
  
  台军上一次阅兵还是1991年,即辛亥革命80周年时所举行的,至今已停顿了16年。此前,台当局曾搞过18次“双十”阅兵,演习代号除1961年要准备“反攻大陆”而以“复兴演习”为名,以及1988年李登辉上任、郝柏村主导定名为“光武演习”之外,其它演习代号,非“华”即“汉”。如1963年的“复汉演习”、1964年的“兴汉演习”、1975年的“大汉演习”、1981年的“汉武演习”、1991年的“华统演习”等。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1991年时的陈水扁还是在野党的“立委”,出于在野党的政治需要在台湾立法机构发表了一篇措辞强硬的质询稿,痛陈举办阅兵的种种不当。那一年以后,台湾真的就不再举行阅兵。但谁能料到16年后,下令阅兵的竟是同一个人!
  陈水扁上台7年多来,在经济民生上的政绩一塌糊涂;其在政治上顽固坚持“台独”路线,恶化两岸关系,不仅台湾民众,甚至在民进党内也反声连连;而整个家庭的贪腐作为更是曝光于天下,岛内“反贪倒扁”风潮不断,其早已成了“孤家寡人”,仅仅是依靠领导人的“豁免权”而没有锒铛入狱。
  现在,离陈水扁任期结束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了,明年5月20日一到,陈水扁就要下台,很可能遭到逮捕和起诉。为舒缓一下将来被清算的恐惧,借阅兵之机最后风光一下,成了陈水扁自我麻醉的良机。于是,这个甚至去年还公开声称不再搞“双十节”活动的政客,利用尚掌握的政权和军权,下令举行阅兵仪式。
  因此,此次阅兵在政治上的主要意义无非是给陈水扁个人撑腰打气。即台湾媒体所总结的:“向岛内呛声”,以图压制岛内对其贪腐无能的不满,幻想延续其政治生命;“向大陆呛声”,宣泄其对祖国大陆一系列反“台独”举措的无奈;“向世界呛声”,表达对世界各国和联合国机构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制止其“入联”闹剧的怨气。其舞台效果也许不差,但实质意义仍然是非常可笑的。
  较之以前非“华”即“汉”的名称,此次演练的名称也贯彻“去中国化”手法,定为“同庆操演”,也称“军备展示”。某种意义上看,称之为“表演”确实比“阅兵”更贴切。
  
  过程
  
  上午10时,活动仪式在陈水扁官邸前广场上举行。令各方感到意外的是,陈水扁居然是在大会开始好一阵后,才由吕秀莲陪同从官邸走出来进场入座,并且罕见的没有致词,或许是面对岛内怨气和怒火,说什么都不合适吧。
  当天的“同庆”大会分为序幕表演、庆祝大会、表演活动3个阶段,但全场的焦点仍在于38分钟的“国防演示”。此次阅兵的表演时间为28分钟,台军编成地面、空中及勤务支持3个任务部队,共计2300人,各式战机70架、各类战车与导弹(车)213辆,由驻守北部的台陆军第六军团负责组织。参演部队从8月14日移驻新竹湖口基地,实施了45天的集中强化训练。
  首先登场的是空中分列式,依照台空军的习惯,分成直升机队、慢速机队与快速机队,由南向北通过陈水扁官邸上空。直升机编队依次是空军S—70C救护直升机、陆军OH—58D侦察直升机、UH—1H通用直升机、AH—1W攻击直升机等;慢速机队是空军E—2T预警机、海军S—2T反潜机和空军C—130运输机;快速机队则有台军主力战机F—16、“幻影—2000”和IDF,最后殿场的是AT3教练机,台军现役所有主战航空装备全部出动,多数以雁形编队飞过。
  之后进行的地面分列式则由宪兵机车连领军出场,在宪兵机车连(台湾将摩托车称为机车)56台1300毫升重型摩托车引导着台湾自制研发的“云豹”八轮装甲车出场,后面跟着陆战队AAV7两栖突击车、陆军现役“陶”式反坦克导弹车、“标枪”反装甲导弹车、“复仇者”导弹车;空军使用的“爱国者2”防空导弹、车载“天弓1”导弹、“天弓3”防空导弹,以及“雄风3”导弹车组;通信部队、工兵部队战斗车与M3型浮桥车等依次前进,以展示台军16年来“自主国防”的成果。
  
  评价
  
  不过,虽然台军三军精锐尽出,装备悉数亮相。但客观而言,让台军高层洋洋自得的这些武器并不先进。仅以陆军装备而言,台湾上一次1991年阅兵时所展出的M48、M41坦克、155毫米牵引炮等,大多属于国际上60年代甚至是50年代的装备水平,属于美国军援的“一代”武器。现在看来犹如老旧兵器纪念展。
  这次阅兵,所想要展示的自然是台军1992—2002年间引进的“二代”主力武器如陆军的主力M—60坦克、陆战队的AAVP7两栖登陆突击车等等。这些武器大致相当于国际上70—80年代水准的武器,仅有“标枪”反坦克导弹、“爱国者2”防空导弹等少量武器属于国际90年代水准。而空军的F—16A/B战斗机和“幻影—2000”战斗机,当年签约引进时尚属先进,十几年来也逐渐赶不上时代步伐。美军自己使用的F—16C/D战斗机台军一直想买,但美国还没有同意。为了凑数“以壮声威”,台军甚至把机动雷达、通信车、工兵车与M3工兵浮桥车等后勤保障类车辆也拉来阅兵,显得相当勉为其难。
  
  “自主防务”
  
  台军“双十节”阅兵,每一次都要展示一些“自制”武器以显示政绩。这次“国防表演”也不会例外,陈水扁为了面子必须展示“台湾制造”的武器。
  台军的自制武器算起来也不少,具体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一次性”阅兵装备。由于技术实力不足,台军不少武器根本不具备研制能力。于是做出一小批模型,参加阅兵后就被遗弃无人过问,军队中根本不装备或者极少量装备个别部队象征性使用。1991年时台军所展示的“青蜂”地对地导弹、“昆吾”反坦克导弹,以及近年来研制的“雷霆—2000”火箭炮都是这样。
  另一种是组装型武器。由于核心零部件源于进口,作为组装产品,存在系统不兼容、性能不匹配等许多问题,战术性能也有不足,不适合大量装备,只少量生产作为非主力武器,辅助美制主力武器。例如台军“自制”的IDF战斗机辅助美制F—16战斗机、“勇虎”坦克配合美制M—60坦克、“天剑”空对空导弹搭配美制AIM—120导弹、“天弓”防空导弹补充美制“爱国者”导弹、“雄风”反舰导弹配合美制“鱼叉”导弹等都是如此。
  在这次阅兵式的常规兵器中,台军将2部由台军“联勤兵整中心”研发量产型“云豹”八轮装甲车编入队伍中。台军表示,首批生产的先导型装甲车预定在年底完成14辆,宣布“服役成军”。按照台 当局规划,台陆军将从明年起至2014年,陆续完成装备600余辆“云豹”装甲步兵车。这也是近年来台军“防务自主”目标中,最值得一提的陆军武器装备。台军声称,“云豹”八轮装甲车越野机动能力强。符合机动快速打击需求,具有越野、敏捷、安静以及机动性强等特性,可适应台湾本岛多丘陵、多河川与公路网发达的地理特性。但从外形上观察,“云豹”过于硕大,虽可令搭乘步兵感觉舒适,但实质上是因为传动、悬挂、发动机等技术落后、体积庞大,以致不得不采用高大的车型来容纳。这样显然在战场上会增加被打击的风险。而仅以一部装甲车作为“自主防务”的最高成就,也显得颇为寒酸。
  总的来说,毕竟台湾只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不具备像日本、韩国那样体系完整的重工业链条,更不具备像祖国大陆那样门类齐全的军工部门,“自主防务”只是一句虚妄无力的口号而已。
  
  “秘密武器”
  
  在陆军装备陆续驶过,搭乘海军两栖侦搜部队和陆军特战部队先后亮相后,从未曝光的三种台湾自制新式武器终于登场。
  首先亮相的是“天弓3”型防空导弹,导弹弹体本身是咖啡色、黑色涂装,重约1500千克,最大速度马赫5。“天弓3”型导弹可拦截射程300—600千米的地对地导弹,保卫半径20千米,一套系统可同时应对9个目标;还可对付各种高性能飞机、拦截巡航导弹等,对飞机射击的有效射程达到100千米。
  “天弓3”型防空导弹是在“天弓2”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天弓2”型导弹的战术性能大致接近于美制“爱国者1”型,“天弓3”型的研制目标则是接近台湾已拥有的美制“爱国者2”型,以具备拦截弹道导弹的能力。1996年“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开始研制,还被台当局列为研发重点项目,代号“层系计划”。1998年,“天弓3”型在屏东九鹏基地完成了3次试射,在“长白”雷达导引下,以4马赫速度拦截先行发射的由“天弓2”型改装的导弹靶,并以破片杀伤方式摧毁靶标。1999年9月则实现以直接撞击方式命中靶弹。
  当时预计到2005年即可进行批量部署。但直至今日,台湾才首度亮相“天弓3”型导弹,甚至台“国防部长”李天羽还明确指出,“天弓3”型导弹明年仍要测试。实际上,“天弓3”型导弹研制进度在2000年后的停顿,在于美国突然拒绝向台湾输出某些关键零组件,使得不具备核心部件研制能力的台湾措手不及。美国决定不卖零组件,一是因为被陈水扁反复无常、不听劝告的“台独”动作激怒,二是为了推销美制“爱国者3”型导弹,力促军购案获得通过,好让台湾为其庞大的导弹防御计划分担研制、试验费用。
  “天弓”系列防空导弹是比较先进的武器,也是台湾当局手中自认的一张“王牌”。实际上,这种先进的“自研”武器都源于1981年美国向台湾转让85%以上的“爱国者”技术。台湾之所以能在当时拿到如此先进的防空导弹技术,除美国对台湾军售的“防御性”定位外,和当时爱国者的“状态低迷”有很大关系。而今形势不同,美国断绝“天弓3”型导弹核心部件的供应,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这次所展出的“天弓3”型导弹,实际上是一款已经处于半下马状态的模型而已。
  从成功率而言,即使是“爱国者3”型反导弹系统拦截成功率仍然很低。据台军称,美伊战争期间,伊拉克发射了11枚“飞毛腿”导弹,美国“爱国者”导弹只成功拦截到2枚,效果不如预期。再次,防空导弹拦截成本高,防御一方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台湾打不起消耗战。
  跟随在后的则是“雄风3”导弹。据台湾媒体介绍,由“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制的“雄风3”型导弹,经过长达8年的研制,目前已经在一艘“成功”级护卫舰上试验性部署4枚,以验证导弹发射系统与舰艇软硬件之间的整合程度,以及舰上电磁兼容的问题。台军方表示,在试验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技术困难已经被克服。台军明年将正式以“追风”为代号,在5年内批量生产130枚“雄风3”超音速反舰导弹,其攻击目标主要锁定在航空母舰、两栖登陆舰等大型战舰上。
  在导弹搭载平台方面,“雄风3”导弹将部署在台军8艘“成功”级导弹护卫舰上,每艘战舰部署4枚,从南北分别遏制台湾海峡南北人口。由于担心大陆战舰出现在台湾东部海域,对台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台军表示,阻止解放军舰艇战斗群穿过第一岛链将成为台军的首要之务,“雄风3”反舰导弹因此被台军赋予了重要的拦截任务。
  此前在研制过程中,台军对外放风吹牛称“雄风3”导弹射程达300千米(部分媒体甚至夸大为600千米),还夸耀说“雄风3”导弹在最终发动攻击时机动灵活,能做出过载10G以上的剧烈动作,命中精度达到0.5米。
  实际上,定型后的“雄风3”反舰导弹有效射程为30—13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达到马赫2.3,飞行高度大约在20到200米之间,导弹可预设多个转折点飞行。而被寄予厚望的精度,真实的数据是攻击截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的目标,命中概率方可达到85%。可见先前台军几乎把牛皮吹上了天。
  西方军事媒体估计,这款导弹系统的技术水准大致略高于大陆80年代对外推出、目前早已放弃的C—101导弹,与俄罗斯“现代”级驱逐舰上的SS—N—22“日炙”超音速反舰导弹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首先是导弹自身性能不稳。参与“雄风3”型导弹试验的台海军军官曾经不满地表示,导弹不仅在试验中“常常飞到一半掉下来”,而且还多次发生过丢失目标的情况。其次是平台数量有限。即使8艘“成功”级舰同时出动,合在一起也不过是32枚导弹。对于具备强大反击能力的大规模舰队来说,这区区数十枚导弹难以改变战争局势。
  最后出场的则是“天隼号”(原先也称“中翔二号”)无人侦察机,也是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制。为了取悦民众,军方甚至对媒体宣称,这款无人机可用于交通路况管制、灾害信息收集等——虽然并无不可,但动用价值不菲的军用无人机来疏导交通,大概也和此事一样可笑:某南美国家重金进口以色列“费尔康”相控阵预警机,最后却只派上监控搜索毒品贩子偷运毒品的小型飞机这一用场。
  至于原先预定担当压轴的台陆军空降兵“神龙小组”,原拟由10位陆军“神龙小组”男女教官担纲演出,搭乘CH—47SD运输直升机进人台北上空,伞降操纵,定点降落在校阅台正前方。这一创意,其实起因正是试图模仿我人民解放军跳伞大队,今年7月2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系列活动上,在香港繁华地区的公园所进行的精确跳伞表演。“一国两制”十年来在香港的成功实施,令“台独”分子们嫉恨不已。为此台军特地增加这一项目以“比个高下”。但由于云层偏低过厚,天气未达到跳伞标准,“神龙小组”组员无法目视地面标区,经延后约30分钟后,大会取消了这项首创的表演。而在座的陈水扁则是难掩失望之情,向宾客握手致意后,匆匆离开观礼台。
其他文献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海上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了有效保护本国的“黄金海岸”及濒海区域的海上运输,中国海军因地制宜地发展了符合沿海护航作战的“海上轻骑兵”——导弹艇群。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淘汰了大量过时的鱼雷艇、高速炮艇和通用巡逻艇,重点建造高技术的现代化导弹艇。随着舰艇建造技术、电子技术及导弹、火炮等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中国海军导弹艇群的作战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期刊
8月16日至19日,2007年台北国际航天科技暨军火工业展(TADTE2007,简称“台北防务展”)在台北世贸中心举行。台湾空军原本打算同时在桃园机场举行规模空前的装备分列式,但因“圣帕”台风的降临而被迫取消。据主办方称,此次展览以“数位战场,国造利器”为主题,结合未来作战运用构想,展示台军高科技武器及岛内军火企业的最新成果,使岛内民众了解台湾当局致力“防卫自主”的努力。但有识之士在参观后认为,经
期刊
韩国海军近些年来的发展可用眼花缭乱来形容。在“自主防卫”的战略指引下,一艘艘新型水面舰艇和潜艇如走马灯般走下船台。特别是在今年5月25日,韩国KDX-3型“宙斯盾”驱逐舰首舰“世宗大王”号在蔚山现代重工船坞下水,标志着韩国海军成为世界第五个、亚洲第二个拥有“宙斯盾”驱逐舰的海军。    研发概况    韩国海军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力的。因为当时而联的局势已显动荡,原先攻势战略已经改为战
期刊
2007年以来,美日台三方军事合作呈现出相对活跃的态势,军事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以下几个方面的合作尤其值得警惕。    美售台数据链装备,台“博胜案”取得新进展  2月26日,美国威亚萨特公司获得价值12DO万美元的合同,向台湾提供70套“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MIDs)终端及备件。至此,台“博胜案”取得阶段性进展。  所谓“博胜案”,就是以台“国防部”的“衡山”、空军的“强网”、海军的“大成”和陆
期刊
沈玲:让梦想照进现实    “女儿是水做的”这话让我中毒颇深,所以我总以为女儿是诗,是画,不过,写沈玲,你要硬往抒情上扯,你就非得为自己无病呻吟而脸红,她哪有那闲工夫吟风弄月。沈玲外型至今看起来依然是弱柳扶风的那种,但她和楚楚可怜这一类小情小调的词是全然不搭调的。认识她不算短了,她给我许多的不可思议。她瘦削的身子骨和她背着沉甸甸的摄影包风风火火闯九州,居然数十年热情不减,让我不可思议;她是永远静不
期刊
直升机可以垂直起落,可以前飞、倒飞、侧飞,可以悬停,在战场上极其有用。但是在日益激烈的现代战场上,直升机的速度太低了,大大影响其战场上的生存力。如果可以在平飞时把桨翼竖起来,作推进螺旋桨用,在起落时把桨翼横过来,作直升机的旋翼用,那岂不一举两得,鱼与熊掌兼得?    V-22的前身——XV-15    上世纪50年代时,贝尔公司在美国空军的资助下,研制了XV-3倾转旋翼研究机,在机身两侧平直机翼的
期刊
莫斯科时间2007年8月2日9时28分,北极,俄罗斯“和平1号”载有俄杜马副主席阿尔图尔·奇林加罗夫和杜马议员格鲁兹杰夫等3人的微型潜水艇,开始下潜,12时零8分抵达了4261米深的北极点海床,在北冰洋底插上了一面高1米、能保存100年左右的钛合金俄罗斯国旗,并且留下一个密封舱,里面存有考察队给后人的信件。  此消息决不亚于引爆一枚核弹,其疯狂裂变所产生的巨大的威力和余波令世界震惊!紧随其后的是一
期刊
对于伴随着半自动手枪的服役而长大的年轻读者而言,转轮手枪在历史上服役时间之长、其在战争中不平凡的经历等都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转轮手枪作为军用随身武器的优势地位被自动装填手枪取代,但它在当时世界几个军事大国仍作为士兵重要的武器配备在前线大量服役,直到20世纪50年代。现在,许多转轮手枪仍在一些国家的部队一线服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特殊的战壕战环境下,配备手枪(转轮手枪)比配备带
期刊
深秋时节硝烟起,铁军将士战急。一场代号为“铁拳-2007”的复杂电磁环境下实兵检验性演戏在中原腹地悄然打响。在逼真的电磁环境下,“铁军”官兵首次被推向信息化战争的“准战场”接受总部,军区的联合考验。
期刊
韩国研制发展主战坦克起步较晚,与德国、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韩国的K1主战坦克何以能在较短时间内争雄天下?由于韩国在研制初期保密,众人一度知之甚少。直到K1系列主战坦克傲立世界坦克之林,才引起各国的关注和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研制成功了第一辆国产化的主战坦克——88式坦克开始,韩国相继推出了K1坦克和升级型K1A1坦克,目前正在全力进行K2坦克的研制,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