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逆袭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流浪猫鲍勃》剧照

  2018年11月,电影《流浪猫鲍勃》在大陆上映。故事很简单,很温情,一个靠卖唱为生的瘾君子在人生低谷遇上了一只橘猫,而后在它的陪伴下浪子回头,人生转暖。
  电影的卖点在于它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那只名叫鲍勃的流浪猫亦是本色出演,在镜头下卖得一手好萌。“要吸猫,不要吸毒”的豆瓣评价点赞量高居第一位,毫无疑问,猫从头至尾都是电影的绝对主角。
  只是有猫作为内核,电影故事本身并不足以提供充足的讨论空间。不过,当我们把它作为当下撸猫文化的一种展现,放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中去观察,就足够有意思了。因为人类如今对猫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痴迷依恋,不过是近来才开始流行。
  而我们想知道,撸猫,何以能成为流行文化?

撸猫流行


  对梦想成为铲屎官的空巢青年来说,拥有一只猫=人生赢家。不过很遗憾,不是谁都有条件亲自成为铲屎官,而这部分无法被满足的需求,催生了各类猫主题店铺的火热。
  猫主题咖啡馆可视为撸猫文化在现实中的经典代表,在新世纪以来神不知鬼不觉地风靡了全球。它最早出现在台湾,随后在日本倍受欢迎,而后进一步被引入欧洲,最后攻陷北美。
  在互联网普及稍晚的中国大陆,以咖啡馆为主的各类猫主题店铺,近几年迅速于城市中蔓延,生长速度堪比街头巷尾的奶茶店,而它和奶茶店也确有相通之处:它们的消费主力,都是年轻女性。
  在大众点评上,可搜到的猫主题店铺在北京有147家,双十一这天,我走过几条街巷,最终在一栋冷清的写字楼7层,找到一家极不起眼的猫咪咖啡馆。
  推门进去,老旧客厅的装修风格的咖啡馆已无处落座,年轻女孩和情侣占满了几乎所有位置,后者中的男孩子,也多是陪着女孩来的。据店家说,满座在周末是常态。
  店里有14只猫,各不相同。加菲猫刚做了绝育手术,带着项圈懒洋洋地躺在角落只顾睡觉,间或醒了,起身打个哈欠,换了姿势又接着睡去;一只暹罗猫总喜欢踱去门口,对着门外喵喵叫,门一打开就偷偷溜出;还有只橘猫与暹罗的杂交,总是带着君临天下的气场,站在柜子顶端睥睨众生;剩下的猫,四散在店里各处,各自玩耍。
  除了少数专心码字的学生,店里的顾客多为猫而来,但猫才不管这些,它们大多数并不喜欢与人亲近。顾客伸出手去逗弄,有的猫直接扭头走开,有的则毫不理会,自顾舔舐。
  店里有一对北大的情侣,那天专程来买猫。养猫是女生的心愿,但她并没有明确目标,转了一圈后看上只體型小巧、品相不错的白猫。店家要价5000元,但显然,他们无力承受。女生不愿放弃,拉拉男生衣角,男生与店铺老板继续讲价,但店家毫不松口,来店里买猫的客人很多,他们不愁没生意做。最终,男生也没能谈妥价格,带着女生叹气离开。
  猫主题店铺的火热与互联网云吸猫的流行相得益彰,不知是现实延伸到了网络,还是网络塑造了现实,猫在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上,也已当之无愧地成了网红。
  微博上以猫为主题的大V,可能坐拥近千万粉丝,所发布内容,几乎都是各种猫视频和猫图片。内容一般分为两类,一是精心创作的搞笑视频或动图,配以有趣的文字和音乐;二是对“颜值出众”猫咪的摆拍,主要为凸显可爱。
  在微信上,以猫图片为基础,被二次创作后的猫形象,也突然成了表情包的主角,进入青年斗图的日常中,现在谁的表情包里,还没有几只猫呢?
猫主题店铺的火热与互联网云吸猫的流行相得益彰,不知是现实延伸到了网络,还是网络塑造了现实,猫在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上,也已当之无愧地成了网红。

  当撸猫文化悄然壮大之际,研究的步伐紧随而至。今年浙江大学一篇题为《乌有之猫》的学术论文,关注猫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传播特征,已将猫视为新一代猫瘾青年的“精神鸦片”。文章稍显矫情,不过也足见,撸猫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进入网络与现实。
  你见,或者不见,喜欢或不喜欢,猫已在那里。

从邪恶象征到家庭宠儿


  猫文化的流行,是新近的事。
  一个不为很多人所知的事实:猫是我们熟悉的家养动物中最后被驯化的。当然,很多铲屎官不会同意 “驯化”这个词。因为,在网络的话语背景中,人猫角色神奇颠倒,变成了铲屎官与猫主子的关系,在猫面前,人倒成了被驯化的那一方。不过我们先把这个话题放到一边。
  接着刚才的事实讲。其实,只是到了18世纪之后,猫才慢慢普遍进入家庭中成为伴侣动物。在此之前,狗才是宠物界的“老大哥”,作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始终陪伴着人类。
  但在新世纪之后,形势发生了变化。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宠物猫的数量都已经超过狗,在取代狗的老大地位的同时,猫已悄咪咪地完成了“占领地球”的第一步。
  要理解猫在数量上的猛增倒也不难,因为人越来越多地居住于城市中。
  城市里狭小的居住空间,更适合养猫,因为猫不用遛,而且养猫远没有养狗那么麻烦,所以猫就成了宠物选择的优先项。
  不过到这里,只能解释家养猫数量的增长和它在网络上的现身,还无法说明撸猫作为一种文化在网络的大行其道。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狗全都崇拜地看着你们,猫全都蔑视地看着你们,只有猪把你们看作是和它们平等的。
  这句戏谑道出了猫咪的核心形象,其实,最终让猫在网络脱颖而出的,正是它始终未被驯服的本性。
  哪怕已经历千万年演化,猫在本质上还保留着独立性。由于保留着独行的习惯,猫的周围没有试图了解它们的其他个体,因此从自然进化的角度说,猫也就没有进化出其他物种的高效反馈能力,这就是猫科动物最具标志性的冷漠脸的由来。   猫的这种个性,在现代意味着“不羁放纵爱自由”,但在前现代的人类文化中,卻给它招致了灾难。因为猫的不被驯服被视为非理性,非理性便意味着不能分享“神的荣光”。

  十三世纪的经学家托马斯·阿奎纳在《神学大全》里写道:我们没有义务将我们的仁慈惠及不具备理性的动物,因为它们缺乏自由意志,不能融入“被理性管理”的社会,不能获得来世的生命。
  在这种宗教文化笼罩的氛围中,猫的处境很艰难。
  在伊丽莎白女王的加冕游行中,猫被填入罗马教皇的模拟像中,当点燃教皇时,猫被活活烧死,其过程为整个仪式提供生动的音响效果。而在圣约翰节前夜,猫也会被慢慢烧死在巴黎的河滩广场上,烧完之后,人们还收集猫的骨灰作为带来好运的护身符,这种仪式至少持续到1648年。
  由于有组织的宗教迫害,中世纪欧洲有数百万只猫咪悲惨横死。
  不唯基督教文化如此,除了伊斯兰文化对猫有所偏爱,古埃及将猫作为神之一种,其他世界主要文明和宗教,都对猫怀有深切的敌意,或至少把猫看作不详的象征。
  在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的认知传统中,猫与罪恶联系在一起;中世纪的波斯人将猫刻画为贪婪、伪善和不忠的形象;东方文化中猫与妖气相联系,在影视作品中多是出现于阴森场景。
  不过那些都过去了,时间流转,如今,猫也翻身做了主人,生存境遇大为改善,甚至化身小资和文艺的象征,成为了独立精神的代表。

为什么是猫?


  没有哪种宠物像猫这样,被赋予如此之多的文化符号,至少狗不行。
  经过成千上万年的驯化,狗和人类已经十分合拍了,它懂人的暗示,迎合人的目光,与人双向互动,会因近距离的接触而欢欣鼓舞,但这也使人失掉了探究“狗性”的兴趣。相比之下,猫寡淡得多,天性中的傲娇特质使猫与外界保持着一种微妙的疏离,这种疏离带了足够大的想象与解读空间。
一个不服从的女性,只有在两性平等的现代才是被普遍接受的,也只有在现代价值观中才是被欢迎的。

  在专为猫而拍摄的纪录片《爱猫之城》里,虔诚的伊斯坦布尔人视猫为神物,因为在他们看来,猫能感知神的存在,和猫比,狗却没有这种能力。“在狗看来,人类就是神。但猫就不会这么看待人类。它们不是忘恩负义,只是看得透。”
  猫使人觉得,它们不需要人来填补“猫生”,不论在哪里,它们都保持了最极致的孤立,猫的陪伴也多是安静的。因此猫往往和书店很搭,北京的万圣书园养了很多猫,书堆上,墙角边,都是它们自在休憩的地方,它们不会扰乱书店的宁静,甚至构成了宁静的一部分,像主人一般守护着书店。
  这样的猫,是高冷、是自由,但这不是猫的全部形象。
  猫由于与生俱来的柔软、安静,使它在人类的各种古老文明中,常常代表着女性。语言透露出这种联系。在英文中,猫的第三人称是代表女性的“she”。
  在古埃及,猫与掌管女性魅力、生育、母性与家庭的女神贝斯特联系在一起,于大约公元前950年开始在埃及流行,她的形象遍布古埃及艺术之中,要么是一只优雅坐着的猫,要么是猫头人身的女人。
  文学中的意象更多。猫是波德莱尔的诗歌通往性感、情色、女人、罪恶、温柔的重要链接。女人与猫之间的形态转换也是日本民间故事的常见主题,小说中的邪恶女性有很多是猫妖幻化而成,根据日本小说《沙门空海·大唐鬼宴》改编的电影《妖猫传》即是一例。
  总结来说,猫的特性使其在人类文化中具有两重意象:自由不服从、女性。这两者一旦合二为一,与之对应的形象是什么?一个不服从的女性。
  到这里,猫流行之谜就要揭开了。
  从前现代到现代,猫的本性没有多大的改变,但人与猫的关系却变了,因为人类的社会结构变了。一个不服从的女性,只有在两性平等的现代才是被普遍接受的,也只有在现代价值观中才是被欢迎的。因此,与不羁女性形象紧密联系的猫也从被厌弃变得被推崇。
  当然,观念的改变只是其一,催生猫热的,还有两重很重要的原因:女性强大的消费能力,以及在互联网的活跃。
  女性是消费可爱的主力,当具有强大消费能力的女性大量活跃于互联网时,萌文化的热潮就自然该汹涌起来了。
  萌萌的猫咪,至此也终于成为了赢家。
其他文献
扬﹣沃纳·穆勒(Jan-Werner Mueller)  自从2016年英国公投脱欧和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当选以来,人们普遍为民粹主义浪潮席卷全球感到焦虑,还有人呼吁重新赋予“守门人”权力—这是一种礼貌的说法,意思是让未经过滤的群众尽可能远离政治决策。  但这种自由主义的冲动,反映出人们误读了近代史:恰恰是精英、而非大众放弃了自身制定连贯政策的责任,成全了英国脱欧和特朗普上台。此外,精英们对直接
徐英瑾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此次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之所以引發了这么大的麻烦,与甄别感染者的难度颇有关联。与当年的“非典”不同,很多新冠肺炎的患者都不带明显症状,因此,体温检测对这部分患者是没有甄别效果的。故而,专业检测盒的使用,就对患者的甄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比较邪门的是,很多患者出现了所谓的“假阴性”现象。而要排除这些“假阴性”的患者,唯一的办法就是对其做多次、多位置检测。但这个做法显
3月21日14時48分许,江苏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镇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化学储罐发生爆炸事故,并波及周边16家企业。截至3月23日7时,事故已造成64人死亡,救治的伤员中危重21人、重伤73人。(图/视觉中国)
2000年,百度公司在北京中关村创立。在PC(个人电脑)时代,这家公司是当之无愧的“入口之王,“有事问百度”成为了深度嵌入中国人生活和工作的一种自觉习惯。同时,百度也因此成为了中国三大互联网巨头BAT的“头字母”。  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在2010年,百度就开始布局AI。从大数据、语音交互、智能云、自动驾驶到AI芯片等等,百度是中国最早全产业链布局AI的互联网企业,而吸引眼球的无人车和小度音箱,只不
在美国和海外近期引发高度关注的一次演讲中,来自亚利桑那州的共和党参议员杰夫·弗莱克(Jeff Flake)宣布将不会寻求連任。如果你同意弗莱克为弃选决定辩护的理由,那么你一定认为一位美国参议员的最高职责是向当权者讲真话,批判总统“破坏国内民主”的“鲁莽、粗暴和不体面的行为”。  许多主流媒体显然都相信这就是事实,不遗余力地赞扬弗莱克充满激情的壮举。据CNN政治分析人士透露,弗莱克的演讲是“2017
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创新引领、科学决策着力构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2017年,横岗街道未雨绸缪,戮力解决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和“盲点”,街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向好。  据悉,2017年,横岗街道安全生产呈“五个下降”趋势。其中,工伤事故305宗、生产安全死亡事故1宗、火警95宗、交通事故716宗、交通安全亡人事故6宗,分别同比下降62.4%、80%、39.5%、48.2%、40%。 
2020年上半年,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起到了刺激汽车消费的效果,为下半年车市恢复奠定了基础。同时,“金九银十”这个汽车传统销售旺季的到来,加上消费者在经济方面的安全感以及身处的环境现状的改善,都共同驱动了车市销量的增长。  数据显示,2020年1到10月,汽车产销1951.9万辆和1969.9万辆,同比下降4.6%和4.7%,降幅与1到9月相比,分别收窄2.1个百分点和2.2个百分点
赵英男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  浙江省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可以说点燃了2020年的夏天。这篇题为《生活在树上》的文章,读起来“深邃与晦涩齐飞”,也就难怪在网上“赞誉共质疑一色”。在重重论说甚至批评、指责与牢骚的背后,是人们不仅担心身为作者的孩子是否对哲思有所误解,也忧虑阅卷组的指挥棒会将基础教育阶段的阅读写作带向何方—毕竟,文章如曹丕所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我们自然可以很轻易地挑出这篇满分
“小寒”刚过,寒潮来袭。1月8日,上海气温降幅有7到8℃。在某儿童医院门口,两层玻璃门被频繁地打开合上。出入的人们裹紧外套围巾,把怀里的婴儿护得严严实实。  冷空气在一开一合间吹门而入,门诊大厅里空气冷热不均,混着消毒水和药剂散发出的气味,每个窗口都排着长长的队。穿行大厅的人流多且匆忙,抱着孩子的人不停改换站位,眼睛直直朝高挂的电子显示屏张望。  大厅背面,候诊区十几排金属座椅已无空位。两旁的电子
一位咖啡采摘员在哥伦比亚安蒂奥基亚省玻利瓦尔城附近的山上检查咖啡果树。 1. 一群咖啡采摘员在哥伦比亚安蒂奥基亚省玻利瓦尔城附近山区的一个种植园内休息。  如果你是咖啡的忠实拥趸,那一定不会错过哥伦比亚的咖啡。  地处南美洲西北部的哥伦比亚,是继巴西后的第二大咖啡生产国、世界上最大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出口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洗咖啡豆出口国。  无论是风味还是口感,哥伦比亚咖啡豆都极具特色。它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