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段学生自主检查数学作业习惯的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buku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检查”是学生在完成作业练习或试卷后对其进行回顾、复查,以实现完整、准确的目的。结合教学实际探究出多种检查作业的方法,不管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在干预下,分阶段实施,从“强迫期”到“提醒期”,到“自觉检查”作业,让小学中段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检查作业的习惯。
   关键词:自主;检查;习惯
   “检查”是学生在完成作业练习或试卷后对其进行回顾,以实现完整、准确的目的。但在平时学生独立练习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检查”多半是在应付老师,为了“要我检查”而“检查”。虽然学生都知道做完作业后要认真检查,却很少主动去检查作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还没有养成自主检查数学作业的习惯。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事的,习惯的形成是一种长期、反复实施的过程,是从被动慢慢向主动转变再到不自觉地形成一种行为的过程。小学中段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还比较弱,无法做到自己督促自己养成这种自主检查数学作业的习惯,所以他们要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之下来进行“自主检查”作业,反复操作让学生能“习惯成自然”,从而养成自主检查数学作业的良好习惯。
   一、在干预下,分阶段实施,初步养成自主检查数学作业的习惯
   第一阶段:自主检查数学作业的习惯养成初期——“强迫期”。
   任何一种良好习惯养成的初期都是需要强迫自己实施的。在这个阶段学生在老师的规定和引导下养成自主检查数学作业的习惯,同时探究并掌握一套有效、易操作的自主检查数学作业的方法。这个阶段是整个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只有反复操作、时刻督促学生做完数学作业后自主检查作业,才有可能使学生养成自主检查数学作业的习惯,这个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约需要三个月。
   1.在课堂独立作业后,“强迫”学生自主检查。“检查”本身就是一个看不见的东西,如果你问学生“做完作业检查了没?”也许全班学生都会说检查过了,但是他到底检查了没有,不得而知。我们也不能根据学生的作业对错情况来判断他是否检查了。所以这个习惯养成的初期就要把看不见的检查方法变成看得见,在课堂作业完成后,要求学生在老师的统一安排下进行作业检查。
   第一步:读一读。做题从“读”开始,所以我认为检查也要从“读”开始。对于中段的学生来说,“读”仍然是一种很好的检查方法,通过“读”不仅可检查出作业中的错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感,更能让学生静心,置身于学习氛围中。所以我把“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检查方法进行训练。“读”分两步走:①齐声读,从题号开始一字不落地读一读整个题目和要求,包括括号里的内容,再一次确定审题是否正确。②自由读,读自己做的作业,确定数据是否抄对,有无在解题过程中有遗漏的现象。
   第二步:估一估。新课标提出要加强口算,淡化笔算,重视估算。估算不仅仅是计算考核内容之一,它还可以是一种检查方法。在检查有关计算方面题目时,可以在“读一读”后,要求学生用“估”的方法来判断计算结果可能的取值范围,并写在计算旁边,以最快的速度发现那些计算错误较大的题目。比如:下图。估一估也可以对解决问题时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做出判断。当然“估一估”这一步如果是在检查有关纯概念填空、判断方面的知识时,可省略。
   第三步:算一算。在初步确定解题过程大致正确后,就需要用较为针对性的检查方法去深入地检验。这个过程因为题目的类型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所以当自主检查训练进行到这一步时,让学生自己思考“这题怎么检验更合适?”我们小结出小学阶段数学常用基本检验方法:
   (1)再算一遍:这种方法是学生平时常用方法,但它容易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一般不适合做好一题后马上再算一遍,而是在全部做完后盖住原来的答案,再算一遍,利用时间差来避免思维定式的影响。
   (2)互逆法:加、减、乘、除被统称为四则运算,每一种运算都有不同的验算方法。这些验算方法在平时的计算教学中学习过,所以本文不再说明。
   (3)结果代入法:把演算结果代入已知条件里看是否满足题目要求。此类检查方法一般运用在解方程和填方框中,如选择题中□里应填多少,只要把选的答案代入算式里算一算,来验证所选答案是否正确即可。
   (4)一题多解复查法:即用多种方法解答同一道题目。通过多解既检查解答的正确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44×25简便计算时,如果做的是(40 4)×25=40×25 4×25=1000 100=1100,可以用摆竖式去算一算结果,也可以用4×11×25=4×25×11=100×11=1100来复查。虽然方法不一样,但结果只有一个,这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特定现象。
   (5)概念确定法:在基础知识的考查中,有一类题是概念运用,对于这类题的检查首先必须去回顾与此题有关的概念。如判断a÷b=c,当a和b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时商不变,这题就要思考“商不变的性质”中相同的倍数“0除外”这个知识点。
   (6)具体数据证明法:就是利用具体的数据替换题目中的字母,再进行计算,看看演算的结果是否一致。如: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体积扩大( )倍。要确定答案27对不对,可任选一个数如2,算出原体积是2×2×2=8,再把2扩大3倍后是6,再算出体积是216,用216÷8=27,说明答案是正确的。
   这里每一步检查中如果查出有错误的,我都要求学生在错误的旁边写出错误原因,查出所有问题后再订正,订正后还需要再进行检查,確定所做作业基本正确后,在作业的最下面写上“已检查”,以表示整个检查过程结束。这样有利于掌握学生检查过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根据情况调整实施方案。如果在批改后,有些错误还是没有发现的,就需要一对一地进行自主检查作业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订正。
   这样一步一步指导着检查下来,花费的时间可想而知。所谓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时指导一篇作业的检查就需要花费近一节课的时间,随着自主检查方法的熟练,指导时间也相应减少。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是否存在骨量丢失,并比较皮质骨及松质骨间的骨量变化.方法 60例早期AS患者和57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均进行定量CT检查.2组定量CT的分析结
在全面实施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教学中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基本
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城市化发展的加速,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并逐渐由个人迁移转变为家庭迁移。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及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在城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农村地区相比城市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大量农村居民来到城市打
目的 探讨产前胎盘植入的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胎盘植入患者的MRI图像特点.结果 36例均可见全部或部分胎盘后间隙消失,19例表现为子宫胎
基于儿童生命发展的角度考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素养立意的试题以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
梳理就是对知识的分类整理,是对知识深化与内化的过程.梳理是从本质上、深层次上、规律上掌握积累的知识,最终把它内化为自身的营养,上升为一种高级的、自觉的行动.rn新标准
期刊
摘 要: 在核心素养视野下,道德与法治课堂要树立新的教学立意,教师要站在育人的高度,通过问题情境,学科教学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构建既富有人文情怀,又有道德和法治素养的时代新人,从而将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落实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本文综合考查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深刻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当下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与改进,让核心素养落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 核心素养;道德与法
东北财经大学以“培育卓越财经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是教育部、财政部和辽宁省共建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辽宁省双一流
期刊
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政府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满足群众追求公平和高质量教育的新期盼,也是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提出的方向性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