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京市郊区化过程的进一步分析——基于“北京大都市区”概念的讨论

来源 :人口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lgrind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80-2009年期间北京市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和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以及《北京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同时根据“北京大都市区”的概念和大城市郊区化的特征,对北京市郊区化过程的开始时间和发展阶段进行了探讨.北京市郊区化所涉及到的北京市的中心城区和郊区的范围应当在“北京大都市区”概念的基础上来进行划分,而不应当将北京市各区县的行政区域界线作为其划分依据.从北京大都市区的视角来分析,北京市的郊区化是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而不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目前北京市的郊区化已经从相对分散阶段发展到了绝对分散阶段.
其他文献
近年来,社会管理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成为国家政治事务的热门词汇.随着我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社会管理创新日益提上日程,尤其是突发性事件在国家社会生活
知识距离是影响知识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统一的研究结论,对于不同特性的知识,知识距离和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不同的,只有放在具体的
在对人口红利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口转变的道路,对人口红利的概念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提出中国在进入后人口红利时代之际,应该关注不同区域人口发展状况的差异
创新社会管理是党和政府的重点工作,工会组织作为社会管理格局中的重要参与者和协同者,必须要参与社会管理并在其中发挥独特作用.我国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既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目的探讨炎性环境中内皮微粒(EMPs)在单核细胞参与的促内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并探讨EMPs对单核细胞表达内皮细胞标志物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性因
[本刊讯]2011年11月13日,由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童星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体制改革”开题报告会在南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成为执政党的重要抉择。在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之前,几个基本问题有必要取得共识。第一,明确社会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是社会管理体
如果从“平衡治理”与“和谐控制”两个视角来看待社会管理创新问题,许多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要按公共政策平衡理论的要求,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平衡功能,
本文从政府部门的信息技术水平,政府部门个体的知识共享动机,以及政府知识共享的组织氛围等维度构建政府部门知识共享行为的理论模型。论文采用大样本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政府部
利用家庭动态调查数据,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儿子和女儿在代际支持中的性别差异.儿子和女儿在代际支持的过程中存在分工效应和替代效应,儿子和女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