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的渤海整顿

来源 :党史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nu_l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7年,国民党集中兵力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山东成为国共两党激烈争夺的主要战场之一。3月6日。中央军委电示华东野战军按平均每个月歼敌四五个旅计,在今后10个月内共需歼敌40至50个旅,华东部队自身要准备付出6万至7万人的伤亡代价。5月10日,中央军委在给陈(毅)、饶(漱石)、黎(玉)、粟(裕)的指示电中进一步指出:“你处中心关键用力解决粮食问题,只要你们能维持27个旅的粮食至秋收以后,以全力在现地区坚持八九个月,必能击破蒋军。根本转变局面,因此,你们应动员地方党政为彻底解决粮食而斗争。”基于此种形势任务,中央军委提出必须从长期作战的思想出发,随时随地节省人力物力。
  渤海地区面临的财政困难,“不是一般的困难。是空前的困难”
  1947年下半年,鲁南、鲁中南以及渤海的黄河以南全部被国民党军占领。经过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以及胶东保卫战,国民党军队在山东战场的进攻势头严重受挫,有生力量被大量歼灭。华东野战军东兵团坚持在濒临渤海地区的胶东作战,西兵团则转入外线,准备实施战略反攻。在敌军压境的情况下,华东部队的后方机关,鲁南、鲁中南地区部队的许多后勤单位及大批民夫、难民,全部撤退到渤海的黄河以北地区,需要供给吃饭的人数接近41万。
  当时,位于山东东北部,天津以南,津浦铁路以东,胶济铁路以北,东临大海的渤海地区,是我军在山东战场的主要后方基地和补给中心。在地区狭小,四面遭敌封锁的情况下,既要解决几十万人的吃饭和供给问题,又要保障前线部队战斗的种种需求,渤海地区出现了极为严重的财政困难。
  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为此专门到渤海地区检查后方工作。他在11月16日给刘先胜、钟期光转各部负责人的指示信中,对渤海地区的严峻形势非常忧虑:“我到渤海后,了解此地经济情形,维持至今年底即差40亿元,连同明年上半年开支共需240亿元,而渤海可能之收入仅约50亿元,尚差190亿元无法解决。并且,这个预算对东兵团的任何供给都不在内,只包括西兵团之炮弹电料及单衣一套,至于另一套单衣和菜金杂支费,尚待邯郸局以至中央工委设法解决。山东各地由于战争破坏太大,人民生活极度困苦,渤海、胶东两区顶多勉力自给,鲁中、鲁南则迫切要求渤海资助粮款,东兵团亦要求渤海负责供给至明春,但渤海一地负担太重(每户负担平均占其收入的50%一70%)。现在严重的经济困难实已到了不能维持的境地。我们要渡过这一困难关头,只有全党同志共起负责,真正实行精简、节约、开源,不然就如毛主席警惕我们的‘或是散伙,或是饿死,否则无胜利可言’。”
  时任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的舒同,在1947年10月召开的华东局工委高干会上讲,渤海地区面临的财政困难“不是一般的困难,是空前的困难”,“目前的10月份便已到了倾箱倒箧的地步,很勉强地渡了过去。我们这一个财政问题既不能走宋子文的道路,又没有外援可以接济,也不能专靠发行票子解决问题”。“既不能等明年生产来解决问题,又不能无穷尽地取之于民,而且相反要减轻人民的负担”,“这样的困难,我们如不采取紧急措置,便可招致严重的危险,可能影响到战争的持久,影响到群众的向背,影响到根据地的坚持,搞得不好甚至会垮台”。
  华东局工委在1948年1月向中央和华东局作的关于渤海地区整党整财整军情况的报告中,则把渤海的财政困难视为财政危机:“我们到渤海后发现群众负担极重,土改基本未进行,但同时却发现财政危机。”如果继续发行钞票,则必然“影响物价飞涨,不仅妨害土改且有可能发生民变”。
  思想、作风上存在的问题,成为摆脱困难局面的严重障碍
  除财政上的困难外,渤海地区在思想、作风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导致和加重财政困难的原因之一,又是摆脱困难局面的严重障碍。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会进一步加剧经济上的困难,还会在政治上继续造成甚至扩大不应有的损失。
  舒同在华东局工委高干会上也讲道:“我们从财政问题的角度上,充分暴露了党内各种严重情况和严重的思想倾向,例如贪污、浪费、自私自利、本位主义、山头主义、官僚主义等。这种暴露,使我们有可能认清问题的本质,并由此达到改造的目的。过去报喜不报忧,这次报忧重于报喜,使自满自足、自以为是的情绪失去根据而引起领导上的严重警惕。虽然我们的党充满着光明,但如果不重视、不警惕这些严重情况,就有可能招致党内危险。”
  尽管是战争时期,渤海地区的物质条件并不丰厚,但一些领导干部仍然贪图享受甚至竞相追求特殊的生活待遇。一些中上层干部的生活,在地方的大大超过了群众,在部队的则悬殊于战士,而且上行下效,竞尚奢华,助长了贪污浪费,引发了群众的不满。贪污问题在少数单位和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出现,有的问题相当严重,有的单位比较普遍。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奢侈浪费现象却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没有很好地珍惜人力物力,常备民工太多,既影响了群众生产,也加大了供给难度。而另一方面,则是对人民群众的疾苦关心体谅不够,强迫命令,甚至是使役索取,群众负担极重。有些地方的干群关系紧张,有的甚至比较恶劣。
  陈毅在华野后方干部会上,对当时的官僚主义给予了十分痛切的批评:“发生这样的现象,是我们领导上的官僚主义的必然结果。我们订了一大套制度,发了一大堆命令,发了千千万万的经费和补充品。我们在不断胜利中陶醉。我们看见事情在外面进行得不很坏,我们便放心了,安心睡觉了。我们不去检查,不去过问,以为一切命令和制度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我们脱离群众很远很远,这类现象群众早已看见,早已抗议,可是不能达到我们身边,在半途便被他们镇压下去或封锁住了。”陈毅对一些干部的“排场”十分反感:“许多同志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前呼后拥,表示自己官气十足,这简直是种堕落。”“又例如不少同志,甚至高级干部不能以身作则,保持艰苦生活的作风,而自己完全官僚化……诸如此类贪污腐化的严重事件其实质是一种政治堕落,其形式是公开流行,竞相效法,后方广大人民和党政的努力支前是在替他们造福,前方指战员的英勇战斗是替他们保镖。”
  本位主义成为影响很深又难以消除的“顽症”,在人员编配、财物管理等诸多方面都没有形成集中统一的坚强领导,没有形成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的工作作风。陈毅在1947年底作的《华东一年来自卫战争的初步总结》中讲:“一年来最头痛的是本位主义、山头主义。过去是农村环境,各自为政,各有各的一套,合起来就不习惯,统一指挥也不高兴,成为掩护贪污、腐化、浪费、破坏团结统一的坏东西。”时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张凯,在华东整理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对渤海地区财政困难的原因有过这样一段一针见血的分析:“三大方案之前,党内的山头、本位、各自为政的状态,是非常严重与普遍的存在着,几次的统一集 中的要求,都没有实现或不彻底,都是阳奉阴违,敷衍了事。”
  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功能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有些支部已是形式的存在,不起任何作用,或者变为首长与行政的附属物,说不上什么核心作用、领导作用,很多工作不通过支部,连尾巴主义也谈不上。
  提出解决财政困难的三大方案
  为了尽快摆脱严峻的困局,1947年10月,华东局工委召集驻渤海党政军各部门的150多名高级干部,用了20多天时间,统一了对财政困难的思想认识,查找了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原因,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具体制订了解决渤海地区财政困难的三大方案:精简编制、调整供给标准、清理资财。
  三大方案在渤海地区党政军系统及各后方单位开始贯彻执行。开始阶段,有的单位领导有决心、有信心,但对思想阻碍认识估计不足,动员不广泛不深入,只有一般号召,没有组织领导,不通过支部,单纯依靠行政领导,一度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和思想上的混乱;有的单位领导自身的思想没有完全打通,执行态度不坚决,在上级的监督之下勉强去做,敷衍塞责,不敢彻底发扬民主,不能真正走群众路线,更不敢财务公开,实现全党当家;有的单位领导思想不统一,或是坚决,或是犹豫,或是对抗;有的单位思想基础、组织基础比较差,问题比较集中,自身已难以解决。
  为了保证三大方案的贯彻落实,华东局工委确定了七大原则:全党当家,首长负责,支部保证,严格制度,赏罚严明,群众路线,民主作风。
  按照“缩减地方机关,加强军队;减少军队后方,充实前线;裁减勤杂人员,增强战斗部队”的原则,合并、取消了一些职能重叠的部门机构,依据各单位最低限度需要确定了编制,动员大批人员上了前线,一些部门机关和直属单位人满为患的问题解决后,既减轻了当地的财政负担,也加强了作战部队。到1947年底,41万人减至24.5万人。动员上前方的,仅军直、医院及鲁南、鲁中后方就有5.8万余人,华野后方4000多人,荣军1.65万人,干部南下者2000余人,几万名常备民工全部返乡。
  在保持战士和伤病员生活水平不降的情况下,重新确立了军队和地方各级领导机关的待遇标准,恢复了红军时期艰苦朴素、官兵一致等优良传统,干群关系、官兵关系明显改善。三大方案执行后,高级干部的小厨房取消了,细粮、香烟及一切所谓“干部待遇”也没有了。军区供给部原来每月要开支1800万元的纸烟费全部取消。地方武装的独立团团级干部,后方各种机关中相当于正团级的干部,地方地委副书记(不兼军队职务者),县委正副书记、正副县长全部取消了乘马。在工作上,一些单位原来追求形式上的数字成绩,铺张浪费,数目惊人,经过调整大幅度地压缩了规模和开支。《渤海日报》从近5万份减到8500份,一年节约的经费可以充做五六万人全年的菜金。渤海地区的清理整顿,对个别情节严重的贪污分子进行了严惩,有两人被判处死刑。
  彻底清理大小公家的资财,把当时的财力物力全部动员起来,实现了统一与集中,切实消除了本位主义的影响。所有贸易、运输、农业、工业部门的生产基金与利润,所有伙食单位存放的金、银、硬币、纸币,所有单位的现存物资,一切来源不正当的财物款项以及个人财产全部分类登记上报,除个人劳动所得及正当积蓄以及单位人员业余劳动所得利润之外,所有资财一律缴公,由财政部门抵作财政开支,统一调剂使用。清理出的款物,仅华东工委及华东军区直属各单位即达42亿余元,渤海军区后勤系统有26亿多元,渤海一分区一地委有10亿多元,二地委二分区约有18亿元,三地委三分区约有15亿元,四分区(地方不在内)约有5.6亿元。为了克服当时严重的财政困难,还有很多同志包括后方的家属积极捐献钱物。
  三大方案使渤海地区克服了严重的财政困难,减轻了人民负担,休养了群众的生产力,积蓄了支前力量。在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中,渤海地区负责华野九纵、渤纵和野直炮兵团的粮食保障,渤海的二、三、四分区供应的粮食达到了2837万斤,能够满足上述部队吃一个月。年底的淮海战役,渤海地区仅在战役的第二个阶段就承担并完成了1亿斤粮食的保障任务,占这个阶段山东粮食供应总量的近1/2;组织了大车3000余辆、小车5万余辆转运粮食;缝制粮袋60余万条,每个袋子都缝了600针(规定的标准是500针)。
  陈毅明确提出“我只须留一马,一骡,一马夫”
  渤海地区的整顿开始后,三大方案在整个华东局和华东部队后方先后展开。华东野战军在《关于贯彻整理后方坚决执行三大方案的通令》中,明确指出:“凡属黄河以北华野各级后方组织,均应毫无例外地坚决执行三大方案。对所有应清理之资财,整编之组织,一律依据三大方案作为基本标准,从速进行。如经此次整理之后,仍发现执行不力或隐瞒不报者,应受一定之纪律处分。”
  为了加大华东野战军后方机关和部队的整顿力度,陈毅在给刘先胜、钟期光转各部负责同志的指示信中,则明确提出贯彻三大方案,彻底整顿后方,专门指出军直及各后方部门清理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对野直及各纵后方继续加紧清理。他郑重提出了几点意见:“一是停止无限制的扩充人马。全部山东民夫应即复员回乡。恢复内战时期兵夫合一制,发扬红军中‘军长抬担架’的精神,节省开支。对干部中单纯带大队伍的倾向要加以说服,对一切大后方主义、大编制主义则要坚决反对,严格掘开庞大之机关,抽出大量干部到地方去帮助新区建设,精出大批马匹补充骑兵,骡子补充炮兵,普遍提倡跑路、自带背包的俭朴作风。二是实行全党全军当家,清理小公家一切资财集中到大公家。现在必须各纵首长首先抛弃本位主义,任何同志拿出党性说话,消除一切打埋伏现象;如果没有这种起码的决心,就只好让贪污腐化分子为非作恶,把大公家搞垮,造成革命失败!三是检举、揭发并严惩贪污浪费分子,厉行节约。削夺一切摆威风阔绰分子的荣誉地位,纠正羡慕威风阔绰的错误观点。”陈毅以身作则,明确提出“我只须留一马,一骡,一马夫,望即执行”。
  以渤海地区为重点的后方整顿,就其财政困难的克服来说,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其思想的改造和作风的转变来讲,更有其深远的政治意义。正如华东局工委向中共中央和华东局的报告中所言:“贪污浪费现象已经揭穿,贪污浪费分子受到批评处分与枪毙,贪污资财已经缴出,朴素节省作风与遵守制度初步养成。指战员生活已接近平衡,因此人心大快。—般反映现在有点像共产党了。”
其他文献
深圳“8·10”事件,“股市要走法律化、规范化道路”1991年,朱镕基离开上海,调任国务院副总理。此后,他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对中国股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上世纪90年代初,
“9·3”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是中国第一次组织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专题阅兵。本次阅兵将有50个方(梯)队受阅,其中2个抗战老同志方队、11个徒步方队、27个装
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环境不容乐观,其面临的贸易风险主要来自于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欧洲主权债务风险上升、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全球通货膨胀压力难以在短期
2014年5月28日,山西省在太原召开纪念卫恒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省委常委、秘书长聂春玉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府秘书长廉毅敏主持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然、省政协副主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全球,本文就其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探讨,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把福建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永远保持老红军本色.”近年来,在习
期刊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但常被忽略的是,应对老龄化的冲击,除了在“养、医、居”等器物层面做好准备之外,更要推动一场文化层面的变革,促使各年龄段人群在尊重差异
阎锡山抢摘抗战果实,  刘伯承、邓小平针锋相对  1945年秋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8年的艰苦抗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军,解放区军民欢呼:这下可以休养生息,过上和平民主的好日子了。而此时的蒋介石却为了实现其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维护其反动独裁统治的目的,一面装出和平姿态,邀请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以和谈为幌子,麻痹我党,欺骗人民;一面从后方调动大军向各解放区进犯,加紧抢占地盘,进行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rn卢沟桥事变是国共两党从生死对立到共赴国难的转折.9月22日,事变发生后仅2个月又15天,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