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敏感蛋白-1与多囊卵巢综合征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来源 :医学综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PCOS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因此对于PCOS的治疗仍存在争议.PCOS患者常出现卵巢血流改变和血管生成异常,而这些改变可能与PCOS患者排卵率降低、激素异常以及卵巢多囊样改变相关.作为一种抗血管生成因子,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在PCOS患者血清中低表达,且与PCOS卵巢血管异常生成有关.因此,以TSP-1为治疗靶点,恢复卵巢正常的血管生成可改善PCOS患者的卵泡发育和排卵率,为PCOS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化疗后患者常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消化道反应已成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消化道不良反应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目前,西医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不良反应以对症治疗为主,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节,通过减毒增效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未来,预防和治疗消化道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成为恶性肿瘤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
低分子肝素(LMWH)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凝、抗血栓、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及降脂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生殖医学领域中抗磷脂综合征、血栓前状态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而在反复种植失败、反复生化妊娠及早期复发性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APO)改善方面尚缺乏充足的数据支持.此外,既往对于APO的研究多局限于其相关影响因素及LMWH防治妊娠中晚期APO,尚缺乏改善早期APO方面的文献报道.因此,未来需对LMWH改善早期APO进行深入研究.
赖氨酸去甲基化酶3A(KDM3A)是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家族中的一员,可以特异性地拮抗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单甲基化和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二甲基化,KDM3A的去甲基化酶活性影响多种功能,包括精子形成、肥胖和癌变等,近年来备受关注.KDM3A通过去甲基化组蛋白和非组蛋白p53共同调节乳腺癌细胞侵袭和凋亡,随着蛋白组学及分子信息学发展,在乳腺癌中检测到KDM3A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呈正相关.此外,KDM3A还参与调节乳腺癌雌激素受体的染色质转运,影响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影响女性健康的常见病,盆底肌肉结构和功能异常是导致PFD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而维生素D在人体中对肌肉的作用至关重要,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的患者,在临床上常表现出与肌肉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或体征.近年来,维生素D在肌肉力量和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领域.较低的维生素D水平可能通过影响女性盆底肌肉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PFD.因此,对于维生素D缺乏的女性,能否通过补充维生素D来减少PFD的发生将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需进一步探究.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较高,治疗后患者生存时间延长,但仍存在肿瘤复发及转移风险,且复发和(或)转移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升高.目前,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肿瘤免疫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受到关注,免疫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等)是机体免疫功能的主要作用分子,免疫功能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各个亚群细胞数量及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然而,免疫细胞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阐明.
脑机接口(BCI)技术是指在人脑与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建立全新的直接控制通道,实现脑与外界环境的交互控制.BCI是综合了神经科学、信号检测、信号处理、模式识别等学科的交叉技术,可使严重神经损伤的患者重新与外界互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基于脑电图的无创BCI技术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意识障碍检测诊断、辅助性功能替代及神经康复治疗3个方面.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BCI将作为人工智能融合的重要桥梁为神经康复领域带来重大突破.
分泌型上皮钙黏素(E-cadherin)是指E-cadherin的胞外段被水解酶水解成的分泌型肽段.与E-cadherin抑癌基因不同,分泌型E-cadherin可通过调控下游信号通路干扰细胞间黏附连接形成并破坏已有的细胞间黏附,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侵袭能力,发挥促癌基因作用.肿瘤患者血清分泌型E-cadherin水平显著升高,其可作为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潜质.因此,未来深入研究分泌型E-cadherin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具体机制,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缺血性适应是通过一个器官或者组织短期缺血诱导保护重要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操作方案.不论局部、远程还是缺血前、缺血间、缺血后适应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模型中一致表明其有利的作用效应,但临床转化应用方面均遇到不小的挑战.缺血性适应已在心血管外科多个领域开展临床试验.现从临床心血管外科疾病主要分支学科领域分别综述总结缺血性适应的临床应用状况,归纳其临床转化效用及部分应用失败的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展望未来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宫颈锥切术是治疗宫颈病变的常用方法.宫颈锥切术与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目前研究较多的不良妊娠结局有早产、流产、未足月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儿等.宫颈锥切范围过大会导致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但也需在保证宫颈功能的同时切除全部病变组织.手术后妊娠间隔时间过短可明显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锥切术后需严格避孕一段时间后再受孕,但具体避孕时间目前尚无定论,仍需进一步研究.锥切次数过多也是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的可能危险因素,但因病例数限制,影响并不明显.深入研究宫颈锥切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有助于降低早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加,人们的睡眠质量急速下降,由睡眠剥夺所致的多种健康问题或健康风险逐渐引起关注.睡眠不足与多种急慢性疾病有关,睡眠剥夺与心血管脑神经系统疾病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睡眠剥夺从多方面对心血管脑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且由睡眠剥夺引起的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受一系列调节因素影响,涉及过程复杂.此外,睡眠剥夺还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引起各种免疫障碍疾病甚至遗传性疾病.探究睡眠剥夺与全身各系统相关疾病的机制,可为疾病的诊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