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义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de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坛,是史铁生常常独自思考的地方,是一个安静且庄严的地方。他曾这样说: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地坛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地坛对于史铁生,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园子,他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地坛的每一棵树和每一块草地上都有史铁生留下的痕迹,或是伸手抚摸,或是长久的注视。这地坛给史铁生的太多,史铁生只能常来看它,以示感谢吧。
  十五年了,史铁生还是总得到地坛去,去老树下、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窥看自己的心魂。
  在地坛,史铁生思考了生与死的问题,这个问题他思考了好几年。最后他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生命的开端最是玄妙,完全的无中生有。死也是很玄妙的,无声无息便是死了。生死本就是息息相通的,生,就是有声有息,死便是无声无息。一个生命的诞生,便是一次对意义的要求。
  要求达不到,能怎么办?可能是提前死去,可能生活的不快活,可能一辈子都在思考死的问题,可能……你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死神就有可能提前将你带走。史铁生也说过:“现在我常有这样的感觉: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坐在幽暗处,凡人看不到的地方,一夜一夜耐心地等我。”死神不会只等你一个人,也许他看到你知道怎么活了,就会离去,去等另一个人。而你,又用了多一些的日子可活。有这样一句话,“若人人皆长生,生命的意义何在?”偷来的命,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命,会让人格外珍惜,难道不是吗?
  死的事暂且不说,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生与死,他不在乎了,他在乎的是怎么活。怎么活得精彩?怎么活得有意义?怎么使生活变得美好?怎样能够不白活一场?
  在活的这方面,史铁生做得很好。他不想白活,所以,他开始写作,开始了新的生活,不再为残疾的双腿抱怨,不再想着死的问题,就当是该死的时候就会死去,就只剩下好好活,更是为了母亲。我想过,像我们这样的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怎么会活得精彩呢?看了这本书,我懂得了,活得精彩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自己感受的。
  史铁生说,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史铁生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身临其境,并记起。地坛的味道是独特的,是苦涩的,是安静的,是荒凉的,是庄严的;对于史铁生,它更是独一无二的!
  活在世上不轻松。苦尽甘来,雨过天晴,没淋过最大的雨,怎么敢说我得到的理所当然。《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对生命的解读,也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意义。
  (指导教師:熊芳芳)
  评点:于智博
  在阅读过程中,作者抓住了《我与地坛》中几个关键语句,读出了顽强的力量和生命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作者也产生了自己的辩证观点,如“活得精彩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自己感受的”“苦尽甘来,雨过天晴,没淋过最大的雨,怎么敢说我得到的理所当然”。这些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体现了独特的思考,同时也引人深思。
其他文献
对科研机构来说,双黄连遭抢购是一个教训,而其中的尴尬滋味,则更值得公众细品。  国人对抢购潮可谓司空见惯。2003年SARS爆发,不少人先抢购板蓝根后抢购碘盐,2011年福岛核电站泄漏,又上演一轮抢购食盐大战……今年這个特殊的春节假期,抢购风俨然变本加厉,“初一抢口罩,初二抢米,初三抢酒精,初四抢护目镜,初五抢紫外线灯,初六抢手套,现在初七了,深夜抢双黄连!”谁该为类似的调侃脸红?  抢购并囤积物
本期赛题  中华民族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它们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又产生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
【高考快递】  请看2018年全国卷Ⅱ的部分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
要把阳光洒进别人的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名言点拨:  阳光是温暖的,谁見了谁喜欢。因为有爱,因为有善良,因为有各种美好的品质,我们的内心充满了阳光,而每一缕阳光,又都会照射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温暖其他人的心灵。如果想去爱这个世界,就先在心田里植下一颗充满阳光的种子吧。这样,当我们听到那个小男孩儿让车等妈妈时,心才不会冷漠;这样,才能将情感安顿在风景最美的地
1944年,画家陈佩秋考入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在艺专学画时,陈佩秋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不停地临摹、写生、画素描。恩师郑午昌先生为她带来许多明清的印刷品和照片,陈佩秋就逐一临摹。不到三年时间里,陈佩秋前后大概共临摹了近百幅作品。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三年就可以毕业,陈佩秋以为自己的临摹畫作达到了结业水准,没想到郑午昌对她说:“三年太短,学不到什么东西。”陈佩秋不解,老师便让她去龙华苗圃写生体验生活,
历史典故:疲于奔命  追根溯源:《三国志·郭淮传》:九年,遮塞等屯河关、白土故城,据河拒军。淮见形上流,密于下渡兵据白土城,击,大破之。治无戴围武威,家属留在西海。淮进军趋西海,欲掩取其累重,会无戴折还,与战于龙夷之北,破走之。姜维出石亭,从疆川,乃西迎治無戴,留阴平太守廖化于成重山筑城,敛破羌保质。淮欲分兵取之。诸将以维众西接强胡,化以据险,分军两持,兵势转弱,进不能制维,退不能拔化,非计也,不
有一次,一位睿智的老师给一群热心的年轻学生讲课。他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出去找一朵不引人注意的小花,让他们耐心地花时间,认真仔细地研究这朵花。他说:“用放大镜,研究花瓣精妙的紋理,注意找出细微的差别,还有颜色和形状,再把花瓣慢慢地翻过来,观察它们的对称性。”  回到班里,老师向学生道出了让他们观察花瓣的原因:“记住,要是没有你们的发现和观察,这朵花就可能会被忽视,无人欣赏。人也是这样。每个人都与众
文题  具有满滿传统元素的美食让李子染广受欢迎;配上现代曲调、改编成流行歌曲的古诗《琵琶行》在网上走红……互联网时代,传统事物并没有退出我们的视野,而是被新方法传承着。青少年写作学会举行以“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与创新”为主题的作文竞赛,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受与思考。  余光中先生曾有这样一句感叹:当你的女友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原本是笑叹部分人的古板与不合时宜,但我们不
陈俊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他工作了70年,是中国最年长的“上班族”之一。他为中国炼油工业的催化裂化技术作出一系列开创性贡献,给我国高速前进的现代工业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科学报国就要有牺牲精神。”这是陈俊武常说的一句话。在他的学生、安庆石化副总经理宫超眼中,一颗颗细小的催化剂颗粒,时刻准备着,粉身碎骨完成使命的那一刻,“和陈院士
夹纱灯幽幽地亮着,昏暗的灯光投射下一道道淡淡的剪影,在那清脆的剪纸声中,娴静的少女端坐灯前,一把剪刀,一碗水,一叠纸。纸屑纷飞间,花鸟虫鱼,梅兰竹菊,窗花,屏花,墙花,灯花……新鲜出炉,种类繁多,神态各异,惟妙惟肖。时光飞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红颜少女一转眼把自己剪成了满头银丝。  “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剪纸的芳香源远流长,在一方宁静古巷中,我觅得了这份传统气韵,抬眼是四四方方的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