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桥路上的姐妹花园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曾说,有人发了财,就到虹桥路上买地盖别墅。如今上海虹桥路两旁散落着的风格迥异、异国风情浓郁的欧式别墅大都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建造的。其中的两幢姐妹花园别墅,尤为美轮美奂。
  虹桥路2310号坐落着一幢英国乡村式别墅,它就是罗别根花园。它与建造在同一条路上的“伊甸园”(又名沙逊别墅),是姐妹花园别墅,都建于1932至1934年间,业主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著名房地产商、英籍犹太人维克多·沙逊。
  罗别根花园是一幢经典的英国乡村别墅。1930年沙逊洋行以大中实业公司的名义购置了地皮,于1932年建成。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租界,沙逊全部财产为日伪所有。日伪将这幢别墅卖给了一个叫赵志模的人,后来辗转卖给了上海寅丰毛纺织公司。1956年,寅丰公司公私合营后,业主举家迁往香港,该产业归上海纺织局所有。
  姐妹花园别墅的另一幢是建于1932年的沙逊别墅,它位于虹桥路2409号,这是一幢英国古典式乡村别墅,当年名叫“伊甸园”,是沙逊和他的部下周末度假和夏日避暑之处。屋子里的楼梯、家具、壁炉和所做的装饰都是英国的古老式样。
  每逢周末,沙逊经常到这里度假,或到贴邻的高尔夫球场打球,在空地上遛马。遇到举办盛大的宴会,伊甸园周围张灯结彩,甚至延伸到虹桥路上。
  与罗别根花园一样,沙逊别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曾被日本人强占,由于它靠近虹桥飞机场,便成了接待日本军政人员进出虹桥机场的招待所。日本投降后,沙逊以12万美元的低价卖给当年上海金融业的巨子——宁波人厉树雄。
  厉树雄在这座私人别墅成立起一所“虹桥俱乐部”,实行会员制,会费每人500美金。吸收的会员大多是上海和南京财政金融界中的头面人物,如各大私营银行和信托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等,也包括国家金融机构的要员;此外,还有开设在上海的外资银行的“洋大班”们。当年曾有位会员开玩笑:“假如有一枚炸弹落在俱乐部的房頂上,第二天中国的金融就会一片混乱。”
  虹桥俱乐部有个英文名称COUNTRY CLUB,意译是乡村俱乐部。俱乐部占地50余亩,如茵的草坪上栽种着大片龙柏。据说,因为蒋介石与厉树雄是同乡,当年蒋介石外出时,常借虹桥俱乐部候机。厉树雄于1948年末举家迁往香港,俱乐部也随之关闭。此处因无人管理被房管部门接收。上海解放前夕,陈毅率军进入上海市区前,曾将这里作为临时指挥部。解放后,西邻的高尔夫总会改建为西郊公园(即上海动物园)。
  上世纪80年代,原沙逊别墅扩充改建为一所园林别墅式现代宾馆,因院内遍栽龙柏,故名龙柏饭店。这座花园式饭店里面包括了英国古典乡村式、西班牙式等欧美式和日本现代式别墅71座。沙逊别墅现为龙柏饭店1号楼。
  在龙柏饭店大门东侧的虹桥路2419号坐落着一幢建成于1932年的英国乡村别墅,掩映在茂密的绿树丛中。这幢别墅原先曾为英商泰晤士报社所有。1785年在伦敦创刊的《泰晤士报》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早在1894年,《泰晤士报》就在上海设立了派驻机构。1941年,日军曾一度占领这幢别墅,抗战胜利后仍归还《泰晤士报》。上海解放后,这里改为招待所,20世纪80年代后归龙柏饭店使用,现为龙柏饭店2号楼。
  同在虹桥路2419号,位于英商泰晤士报社别墅的西南侧,还有一幢二层的西班牙式别墅,建于1932年。这幢别墅原为美丰银行所有。美丰银行于1935年自动宣布破产,这幢别墅也卖给旧上海著名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荣德生。上海解放后,这里改为招待所,20世纪80年代后归龙柏饭店使用,现为龙柏饭店3号楼。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