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通督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MSCs的影响

来源 :上海针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gk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比较针灸通督、常规针刺、药物3种治疗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骨髓干细胞动员标记物CD34+、CD133+细胞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灸通督组(A组)、常规针刺组(B组)、药物组(C组),每组40例。3组在基础病常规药物治疗的前提下,A组患者采用艾灸百会、大椎刺络放血,同时结合针刺的治疗方法,取穴为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B组针刺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C组采用中成药通心络胶囊进行对照。3组均治疗14 d。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CD34+、CD133+、神经功能缺损的检测及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种疗法均能不同程度升高患者外周血CD34+、CD133+细胞水平,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3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疗法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通督组、常规针刺组、药物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骨髓干细胞动员、神经功能缺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干预作用;针灸通督组对患者骨髓干细胞动员、神经功能缺损的干预作用优于常规针刺组和药物组,提示针灸通督疗法在治疗脑梗死方面可能具有更好的优势。
其他文献
为了摸清大堤堤基出现渗透破坏甚至溃决的原因,专门进行了模型试验。根据对堤基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分析,将复杂的堤基归纳并概化为三种类型,并分别进行了各类模拟试验。阐述了
间谐波是非整数倍基波频率的谐波信号。间谐波除了具有一般谐波信号的特性外,还会影响谐波补偿装置,因此准确检测间谐波的参数对于电力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快速傅立叶变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11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疗法,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及穴位注射盐
智能型电动密集架结构是由控制和机械两部分组成,控制部分是在手动密集架技术的基础上,将单片机控制系统与密集架体相结合,并增加了现代化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多种智能检测技术,
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因拒绝参加正在进行的诉讼而提起新诉的情况,易产生错误、矛盾的判决,从而造成诉讼成本浪费、法院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使纠纷无法尽快解决。基于此,对有独
为预测广州南沙港区某真空预压加固工程的效果与影响范围,针对真空预压加固大面积软基的变形特点,提出将单井涂抹效应对涂抹区内土体渗透性的弱化作用转化为减小单井影响区内
跨文化交际中有许多潜在的障碍。从语用学的角度看,遵循礼貌原则是有效推进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然而,礼貌原则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我们必须研
以丁基罗丹明B为荧光探针,用同步荧光猝灭法测定地沟油中微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实验结果表明:在pH6.0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丁基罗丹明B的荧光具
介绍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自然冷资源保鲜库温度、湿度自控系统的设计应用。利用自然冷资源保鲜具有安全、方便、节能等优点。虚拟仪器技术是计算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精神生活在大学生的成长及价值观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中存在着积极与消极的层面。本课题从具体的人际交往、社团参与、书籍阅读、影视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