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节的老生长谈(下)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729508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开惊人秘密
  
  1994年3月13日,英国电视台和报纸等传媒曝出一个惊人的秘闻——威尔逊于1934年4月拍摄到的尼斯湖怪兽的“经典照片”。是“20世纪最大的骗局之一”;尼西“只不过是人们花几先令从伦敦的一个商店里买来玩具潜水艇,经过改装后再在上面安装了用胶木制成的海蛇头和海蛇脖”。
  策划这次被当事人称为“小小的玩笑”的人员,除了闻名遐迩的威尔逊外,还有《每日邮报》的马尔马杜克·韦特雷尔及其子伊安、继子克里斯蒂安·斯林堡等五人。而这一切内幕的揭露,是因为克里斯蒂安·斯林堡的临终遗言。
  消息传开后,最难堪的莫过于为之奋斗多年的科学家们。就在克里斯蒂安·斯林堡“口吐真言”的半年前,由六名科学家组成的尼斯湖怪兽考察小组,用最先进的声呐扫描装置和水下彩色摄像机,对尼斯湖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搜索。
  其实,威尔逊所拍的照片一经发表,就有研究者表示了怀疑。主要是:尼西虽然栩栩如生,但看上去模糊不清;尼西的旁边没有任何可做对比的参照物;照片上也没有任何背景足以证明这张照片拍摄自尼斯湖。
  最值得称道的是,美国的两位奇异现象研究专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地质学副教授查尔斯丁·卡佐和人类学副教授斯图尔特·D·斯科特,在他们的著作《奇事再探》中,指出了这张照片的漏洞:
  “我们曾多次审视这张照片。有一点可能有些问题,即水波形状不对。照片上没有比例说明。但我们觉得这个水波像是2.5厘米~5厘米的细浪。如果怪物的头和颈高出水面1.8米~2.4米——就像目击者们所说的那样——那么水波就应该有1.2米-1.5米高,并且水波应该是沿着脊背分开。但照片上并没有显示出这一点。如果是一只海獭入水的瞬间,那么照片上这些水波的形状就完全正确了。海獭的尾巴越来越细,就像照片上这怪物的颈项一样。我们认为这张照片是一只海獭的尾巴,但这只是根据以上观察提出的,个假设。”
  卡佐和斯科特当时虽然有疑虑,但也绝不会想到在他们的著作出版15年后,会出现如此结局。
  
  照片不足为凭
  
  事实上,有关尼斯湖怪兽的照片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是否可以作为尼西存在的证据?
  在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约翰·乔布斯撰写的《灵境:未知事物的终极探索》一书中,对尼斯湖怪兽的照片做了详尽的分析:“1986年,对一些照片进行的全面调查发现,总共的26幅静止照片(排除掉已知的骗局照片)、26幅连续照片和一小段录像带,都是从1933年~1983年这50年里得到的。最后10年还有一些补充的照片,但可以肯定地说,其中没有一幅是有什么意义的。在这总共53件证据当中,25件是在很远的距离拍摄的,很不清楚,或者没有旁证,不能够说明它们表现的是任何一种活物;另有15件被认为是误判,一般是在水面漂浮着的鸟类或者树木;在剩下的13件中,5件被证明是骗局,2件被怀疑是造假,只剩下总共6件有可能显示一些有趣的东西。”
  那么,这剩下的6件是否就是证据呢?乔布斯继续分析道:
  “其中一张,就是拍到的第一张尼斯湖怪,既看不太清楚,而且非常奇怪。它看上去像半只乌龟壳,后部还只有一个单鳍,看上去一点也不像其他照片中的湖怪的样子。接下来的第二张照片,显示的好像是湖中间的一个长形浅脊。如果不是中间溅起来一些水珠,那么,它很有可能被人误看做一个波浪。当然,它也不是非常清晰,任何人也无法宣称那张照片显示的到底是什么东西。第三张是到目前为止有关湖怪的照片中最具戏剧性的一张。除了显示出两个很大的黑色脊背正在横过尼斯湖下游的厄库哈特湾,它还显示出厄库哈特城堡废旧的楼顶。这就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参照物,使调查者能够估计那个怪兽露出来的部分约为16米长。在剩下的三张照片中,显示出一个脊背露在尼斯湖的水面上,沿着与远处的湖岸平行的方向移动。”
  持怀疑态度的宾斯曾说过,丁斯戴尔对他通过双筒望远镜看到的那个场景的回忆是不准确的,他极大地夸大了他所看到的那个物体。
  
  否定意见出现
  
  由于追捕尼斯湖怪兽行动的失败,否定的意见又开始流行起来。
  一位退休的电子工程师在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上撰文称:尼斯湖怪兽并不是动物,而是古代的松树。他说,一万多年前,尼斯湖附近长着许多松树。冰期结束时“湖水上涨,许多松树沉入湖底。由于水的压力,树干内的树脂被排到表面,由此产生的气体排不出来。于是这些松树有时就会浮上水面,但在水面上释放出一些气体后又会沉入水底。这在远处的人看来,就像是尼斯湖怪兽的头颈和身体”。
  但这种观点无法使那些声称亲眼目睹过尼斯湖怪兽的人们信服。而且在20世纪的末期,又有人几次拍下了水怪的照片。
  2000年初,一位名叫谢恩的苏格兰研究者宣称,尼西这个困扰世人的苏格兰之谜可能什么也不是,只不过是湖面下的暗流而已:
  为了对世人所称的尼斯湖怪兽之谜做出科学的解释,谢恩25年来一直在测量尼斯湖的水温。并探究其潮汐模式。
  谢恩解释,尼斯湖的狭长形状及迎着西南风的位置是产生暗流的原因。他认为,怪兽很可能只是大范围的湖下暗流,他已经建立了一套激光驱动的装置来向人们再现这一潮汐现象。
  1993年,谢恩还曾提出尼斯湖怪兽只是一条大鱼之说,并向湖中放养了一条波罗的海鲟鱼以做实验。
  但一位叫卡麦隆的人却坚称,他在1965年看到的绝不是谢恩所述的鲟鱼或是潮汐现象。
  “我看到的那个庞然大物肯定长有像脑袋一样的东西。”卡麦隆的话得到了其他目击者的认同。
  卡麦隆称,这头怪物浮出水面达50分钟之久,也是史载最长的一次目击。
  
  谜底众说纷纭
  
  然而,科学家们并没有因为发生了骗局和没有
  找到尼斯湖怪兽而气馁,关于尼西的搜索依然年复一年地进行着。
  但是,为什么科学家至今还不能捕获尼斯湖怪兽呢?这要从尼斯湖特殊的地质构造谈起。
  尼斯湖水中含有大量泥炭,这使湖水非常混浊,水中能见度不足1米;而且湖底地形复杂,到处是曲折如迷宫般的深谷沟壑。因此,即使是体形巨大的水生动物,也能很容易静静地游荡在其间。避过电子仪器的侦察。再说尼斯湖中鱼类繁多,尼斯湖怪兽不必外出觅食。而且该湖又与海相通,尼斯湖怪兽出入方便。想要捕获它,谈何容易!
  不过,到了21世纪的现在,即使是最保守的科学家也承认,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尼斯湖中确实有大型不明生物体的存在。
  那么,尼斯湖怪兽——尼西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呢?人们众说纷纭一
  哺乳类动物 一些专家指出,尼斯湖怪兽是哺乳类动物,如马、牛、鲸、海豚等。而加拿大一位古脊 椎生物学家则认为,“即使是哺乳类动物,也不会同鲸、海豚、海豹一样”。也有人说,是海牛栖息在湖中。
  鱼类动物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地质学副教授查尔斯丁·卡佐和人类学副教授斯图尔特·D·斯科特在《奇事再探》一书中指出:尼斯湖怪兽是鳗鱼更合乎情理。因为,尼斯湖中有许多鳗鱼,如果它们不能游到马尾藻海去产卵的话,就会长得很大。
  两栖类动物 曾经有目击者看到可能是尼斯湖怪兽的生物体爬过湖畔的草地,因此,有研究者认为尼西是青蛙那样既可以在陆地上,也可以潜行水中的两栖类动物。
  来自天外的生物“尼西非地球生物”。这或许是目前最富幻想的猜测。到目前为止。人类尚无它的确切材料,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尼西不吃不喝,为何看不到食物残渣?难道它长生不死,为何没有尸体浮上水面或冲上湖岸?于是,有学者大胆推测:尼西是在一百多年前,由外星飞船带到地球上的天外生物。
  
  是否恐龙存在
  
  众多的目击报告以及调查资料显示。尼西是一种腹侧有鳍,头小颈长的动物。因此,有不少人认为它是已经绝迹的恐龙时代的蛇颈龙,这也是世界各国科学家、探险家和游人,热衷于此的重要原因。
  尼斯湖曾经与海相连,是大海的一部分。约在10000年前与大海隔开。如果从那时起,唯一与大海相连的进出口就是尼斯湖,而蛇颈龙被封闭在湖内。并适应了环境艰难地生存下来也并非不可能。
  不过,也有研究者如乔布斯提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尼斯湖是否有足够多的鱼来供养这种大型动物的稳定种群。
  对该湖存鱼量的估计为1吨-26吨——前者完全不够吃,后者刚刚能够满足大型捕捉者的需求。
  第二个问题是,任何小型种群有没有可能在隔绝1000余年后还能存活下来,而不被疾病扫灭。
  特别是我们记得,动物学家们曾估计,仅仅几代之内的近亲繁殖都会造成无法克服的基因障碍。
  
  网上等候怪兽
  
  现在,探索尼斯湖怪兽又有了一条新的途径:进入http://www.lochness.co.uk网站。通过下栽网页指定的多媒体播放软件,就可以看到由摄像机传来的每两分钟更新一次的真实影像。
  2000年2月8日,一套包括四架小型CCD摄像机在内的网上直播系统已经开通,向全世界提供最新的尼斯湖水域实况画面。
  四架摄像机中的三架指向水怪最常出现的水域,另一架对准湖中最深的地段——爱德华深渊。四架摄像机中还包括一架专门用于夜间拍摄的红外摄像设备。
  迄今拿到的证据也许能够使人相信,尼斯湖里生活着某种我们还不了解的生物,但却不足以说服更多的人相信它就是本该早已灭绝的蛇颈龙。但愿网上直播能早日掀开尼斯湖怪兽的神秘盖头,在21世纪为人类解开一个世界性的未解之谜。让我们耐心地等待尼斯湖怪兽的出现吧!
其他文献
在未来世界,有一种新型技术已经被成功地商业化了。这种技术可以在婴儿出生时将一个被称为Zoe的芯片植入其脑中,该芯片可以记录此人一生的活动。当此人去世时,可将该芯片取出,然后将其一生活动中的精华部分剪辑出来,供举行此人葬礼时播放,俨然一部个人传记影片。这种剪辑出来的片子,通常都是隐恶扬善的,以供参加葬礼的人缅怀死者。而从事这种剪辑工作的人,则成为一个新的职业——剪辑师。  由于剪辑师可以接触植入芯片
期刊
在1991年3月18日的黄昏,上海市的许多人目睹到了西北方天空出现的一个不明飞行物体。  与以往不同的是,看见这个UFO的除了地面上的人群外,还有一架当时正在飞离虹桥机场的“肖特360”客机的驾驶员。但是,天上、地下的目击报告却有明显差异:地面上的目击者都说看见一个明亮的米粒状东西,拖着短尾巴,有点像小小的凤尾鱼。“肖特360”客机的驾驶员却说,那个UFO先是一个亮晶晶的小圆球,后来突然一分为二,
期刊
水星是太阳系中最靠近太阳的行星。从地球表面往天上看,水星离太阳最大的角距只有28°。中国古代把30°称为一“辰”,所以又将水星称为辰星,并把它列为五大行星。由于水星与太阳的角距小,在天空中出现在太阳的附近,白天太阳光很强时人们无法看到水星,只能在黎明时刚刚发白的天际或黄昏时太阳掩映的余晖中寻觅到它的身影。水星其实很亮,与夜空中最亮的天狼星不相上下,但与太阳的余晖相比,仍显暗淡无光。  人类对离地球
期刊
在2007年11月3日晨4时至6时许的两个多小时时间内,济南上空出现不明飞行物,济南的包玉洲先生目击并用数码相机拍摄到不少珍贵镜头,画面令人称奇。  据家住济南市天桥区成丰桥附近的包先生讲,3日晨4时30分许,家住一楼的他早起时发现院子里特别明亮,感觉与平时不同。他拉开窗子朝南抬头一看,天气晴好的天空中有一轮弯月在头顶上方,另外月亮东侧有一特别的圆形发光体,亮度超过月亮,但形状比月亮小。看到这个发
期刊
面对那些对科学既是挑战又是公开亵渎的言论,科学家的责任究竟在哪里?而我们又怎么能推卸这种责任呢?UFO现象恰好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对大多数不熟悉这个学科的科学家来说,尽管他们从面向大众的媒体中获得过一些相关信息,但UFO毕竟可以说是自己“未曾触及”的领域。在正统的科学家们眼里,所谓真正的飞碟不过是那些稚气未脱、充满幻想甚至思维错乱的意识的产物,是那些伪科学家和疑似神秘主义者的游乐场,是那些荒
期刊
当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肯定思考过时间的问题,不过他对时间的思考恐怕不如他的后辈阿兰·莱特曼来得深邃。1992年,莱特曼借助爱因斯坦的名字发表了一组对于时间的玄思,结果这本题为《爱因斯坦的梦》的小书成为当年最畅销的作品,而且肯定将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一个独特的印迹。  作为物理学家,莱特曼的成就远远不能和爱因斯坦相比,但他的优势在于比爱因斯坦晚生了好几十年——于是他得以真正理解并利用爱
期刊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将能够制造一种高速太空飞船,在几分钟内就能到达月球,到达火星只需2.5小时,而到达有11光年之遥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也只需80天。两位德国的物理学博士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测,他们认为,只要我们借助于各种力的相互作用,进入不同的空间,这种不可思议的旅行是能够实现的。美国极为重视德国科学家提出的设想,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已开始制造一种跨越时空的时间机器。    利用高深理论构建超时空发动
期刊
主持人的话:    刚刚接触到UFO这个字眼时,报刊上讲的UFO奇闻不是出现在南美洲的偏僻山林,就是大洋深海中的荒岛——总之是你到不了也查不清的地方。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神秘的UFO离我们越来越近,这些飞行物甚至敢于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上空不分白天黑夜,无论风霜雪雨招摇过市。  这不,问题就来了。大城市里的玩意儿多,什么探照灯、夜光风筝、遥控玩具等等,时不时地会忽悠一下翘首观天的人
期刊
幻想电影在美国可谓非常发达,但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凡是那些在票房上名列前茅的影片,往往都是故事简单、毫无思想的玩意,比如《范海辛》、《加勒比海盗》之类。很难想象,编剧们编造或利用一个老套的故事,让俊男美女打斗一番,或缠绵一番,加上视觉冲击和音效,就可以去赚大钱了。可见许多美国电影观众,需要的也就是那些低俗的东西。  与此不同的是另外一类影片,有思想,故事背后有着非常深刻的科学和文化内涵。这样的电影
期刊
美国密执安韦恩国家医学中心的医学博士、神经生理学博士克里斯托弗·格林,谈起许多年前他的一个好朋友——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理查德·赫尔姆斯时,曾记得他说的一句话:“永远相信理查德·杜提告诉你的有关UFO的事。”  理查德·杜提何许人也?生于1950年2月的杜提是一名资深特工,1978年加入空军,次年从空军特工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与UFO有关的调研活动,获悉了大量的有关UFO及外星生物的顶级内幕。他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