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成烃生成及排驱加水热模拟实验

来源 :沉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加水热模拟实验对采于我国胜利油田附近的石炭系太原组亮褐煤(R0=0.56%)生烃潜力进行研究。煤样富含镜质组(74.5%),壳质组少(8.8%),惰性组占16.7%,其中镜质组以富氢的基质镜质体为主。煤样裂隙发育,形成于滨海沼泽相沉积环境。实验设200℃、230℃、260℃、290℃、320℃和350℃六个温度点,每个温度点加热72小时。实验结果表明该煤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和排油效率。其液态烃大量
其他文献
从辽可盆地东部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煤系烃源岩中检出了特高含量的海松烷,脱氢松香烷等三环二萜烷和扁枝烷等四环二萜烷类化合物,此外还检测到了奥利烯、乌散烯等罕见的三萜烊。
本文采用加水热模拟实验方法对东濮凹陷卫城地区下第三系低熟泥灰岩进行了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重点分析了液态产物的特征及演化规律。
西成地区中泥盆统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石类型多,相变急剧。本文以结构成因分类为基础,将本区碳酸盐岩归纳为四类26种微相,并分析了每种微相的基本沉积条件和形成环境。据区内
本文基于塔里木盆地原油中发现的89属183种孢子花粉化石和16属27种菌藻类化石的研究,通过孢粉化石的油源对比确认中代陆相油源的重要贡献、并根据孢子花粉母体植物和藻类的生态特征讨论
层序地层分析为当代沉积学的重大进展领域和研究热点,主要来自北美边缘海盆地的经验不能简单的用于性质极不相同的、在我国占重要比例的内陆盆地和近海盆地。为此本文从更广
在塔北隆起大部分地区和塔中隆起发现的工业油气流具有与海相下古生界(奥陶系)油源岩相同的地球化学特征,且含有十分丰富的二苯并噻吩类有机硫化物。本文详细研究了世界各地若干
根据粒度分布特征、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研究结果,推测洱海存在以下几胡水流动特征。第一;弥苴河流,方向由北向南形成了洱海北区水流向南部的原水动力,其沉积物在北区形成大的弥苴
对采自塔时木盆地不同地区和层位的4个凝析油样进行了GC/C/MS在线碳同位素分析,获得了液态烃系列单分子碳同位素组成资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时代凝析油的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并进行
运用元素地球化学与重矿物方法对苏北滨海平原全新世沉积物物源刊物的比较研究表明,沉积物形成主由长油黄河提供物质来尖,且又以黄河物源为主。全新世早期长江物质对本区影响范
层序地层学的产生为研究盆地充埙提供了较完整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层序地层分析与当代沉积体系分析、构造-地层分析和高分辨事件地层分析的密切结合将形成新的综合的成因地层